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初唐大農梟》第231章 小旱之年
讓於秋比較意外的是,二月底的這場雨,竟然是今年春上的一記絕響。

  難怪在北方大地,常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進入三月之後,連續十多天都沒有一場雨下來,頓時就讓洺州的百姓們慌了。

  洺州的百姓們一直都是將於秋當作神靈來看待的,春上不下雨,剛播到田裡的糧種就不長苗,這就需要像於秋這樣神靈般的人物來解決問題了。

  “大家先不要急,按照今年冬季積雪的程度來看,今年頂多算是小旱,天上雖然沒有下雨,但是上遊來水十分充沛,河道裡多的是水,我會發動洺州軍,用水車解決大家田地的灌溉問題,大家記得,回去了之後告訴鄉親們,一定要配合洺州軍的工作。”在雞澤縣悶頭種燕麥的於秋被百姓們找上門來了之後,向大家解釋道。

  他有初級農耕經驗,對於看年成也有些心得,早在幾天前,他就已經讓木工作坊大量的打造提水能力比較強的長條龍骨水車了,洺州有八千專門負責幫助百姓解決問題的消防部隊,將他們全部發動起來,靠著大量先進工具,不說多,一天給老百姓們澆個十萬畝地還是沒問題的。

  如果再算上發動群眾的力量,一天澆二三十萬畝都不成問題,幾天時間就可以完成所有田地的一輪澆灌,畢竟,除公田之外,洺州百姓今年種植的田地也就一兩百萬畝。

  現在的問題是,必須要建設起足夠多的蓄水庫來,並且,要研發打井的技術,以備未來遇到更大的旱災的時候也能夠抵抗。

  畢竟,北方大地,缺水是常態,後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還專門搞了南水北調工程。

  像現在普遍使用的靠人手工挖掘的井,最多到三十米深就是極限了,以北方的地質情況,很多地方挖三十米深都未必有水,就算有水的,也只能勉強夠飲用,不足以支撐農田灌溉。

  看來,系統發布的蒸汽機的任務,也是正當其時,可以先從抽蒸汽水機開始研究。

  “於都督,你說這些也有不少烏雲從咱們頭上飄過,可是就是不見它落雨下來,是不是老天爺不保佑咱們了?”一個被於秋勸解完準備離去的老漢臉色很是擔憂的道。

  “哪有什麽老天爺,所謂的烏雲,就是積雨雲,它來了卻不下雨,那是因為這塊積雨雲積攢的水蒸氣還不夠多,沒有與天空中的其它雲層相碰撞,發生震動,這才沒有打雷下雨。您如果不信的話,我也可以想辦法讓它下一些雨下來。

  您回去之後,一定要告訴鄉裡的老鄉們,有什麽問題,咱們靠自己的雙手和知識就能解決,神佛和老天爺根本就不存在,也根本不會幫咱們解決問題,不然這世間,也就沒有那麽多禍事了。”於秋繼續開導老漢道。

  “於都督,你真的能讓那些烏雲降下雨水來?”老漢聽他這麽說,身體一僵道。

  “應該沒問題,不過需要幾天時間,您先回去按照洺州軍隊的安排,帶領百姓們開蓄水灌溉的溝渠,過幾天我會讓大家見識到的。”於秋繼續勸解道。

  “這,這簡直是太好了,咱們洺州有救了……”老漢聞言一激動,頓時說話的聲音就高了一些,然之後,所有跑來找於秋解決問題的老漢便都知道了這個事情。

  人工降雨,或者說人工增雨,其實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在二十世紀中葉,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秋回到洺州之後,立即就完成了電燈的製作,掌握了初級物理技術,再加上他的中級化學技術,造個火箭推進器,將一些鹽粉或者碘化銀推送到高空中引爆,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爆炸的震動,和爆炸過後四散開的鹽粉和碘化銀,能迅速的讓雲層降水,從而緩解農田的乾旱。

  送走了這些求告的百姓們之後,於秋就列了清單,讓人準備材料,並且繼續他苦逼的燕麥耕種工作,現在,他已經能做到每天耕種五百畝了,雖然,這裡面大部分的工序,都是屬下的人幫忙完成,但也給了於秋不少啟發。

  未來,洺州肯定是以工業為主,田地種植,除了經濟作物之外,並不需要精耕細作去追求畝產量,而是應該采用規模化的大田種植,以少量的人口,盡可能的放大產量。

  就拿現在輔助於秋種植燕麥的這一百多人來說,他們如果不是為了滿足於秋的奇葩要求,自己組隊趕著幾組九十米寬的排犁耕地的話,每天至少能耕種一兩千畝燕麥田,春上一個多月耕種下來,能夠耕種好幾萬畝,人均耕種面積超過五百畝。

  雖然都是淺耕粗重,但是幾萬畝田地的產量,卻是比他們這些人去在幾千畝地裡精耕細作得到的收成多的多,反正洺州大部分田地都比較平整,就算不平整的地方,也可以將它整平,未來,至少可以將一大半的田地,用這種規模化的大田種植方法種植。

  而等到未來機械和種植技術更加發達之後,再慢慢的要求他們掌握一些增產技術,把產量提升上來也不遲。

  連續七八天,於秋白天耕田播種,晚上則是一個人關在屋裡面製作東西,忙活到半夜,直到高句麗的使者和長安那邊跑過來參加品果大會的世家子都來了,於秋才啟程離開雞澤縣。

  當然,在他離開的時候,於安的懷裡小心翼翼的抱著一個糧種袋子,而接手了高雅賢的職務,領兵駐防洺州本土的王猛,則是帶了一營士兵,從於秋的房間裡抱了數十個四尺多長,和竹筒差不多粗細,有一個尖尖的頭和四個跟弓箭的尾翼差不多造型的尾翼的東西出來,小心翼翼的裝上了馬車。

  李唐的人幾乎都熟悉了洺州給大家帶來的新奇,高句麗人卻不一樣,洺州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新奇。

  他們想不到,新建立的李唐王朝會允許別人在中原複心之地搞自治,更加想象不到的是,一個才解決了戰亂不到一年的地方,會這麽的生機勃勃。

  代表高句麗跟洺州談判的是一個年輕人,叫淵蓋蘇文,是高句麗大對盧,也就是宰相的兒子,年紀與於秋差不多,二十來歲的樣子,長相十分粗狂,即便是穿著厚實的春衫,也能看到他渾身的腱子肉。

  他是闞棱派船從王城島那邊送過來的,在此之前,他和闞棱在水上進行了一場較量,一對一肉搏的那種,兩人打了近半個時辰不分勝負,最終脫力倒在了船板上。

  淵蓋蘇文認為自己若是多做一些準備,一定能勝過闞棱,畢竟,這場比鬥,是他臨時起意提出來的。

  也因此,他對乙支文德在闞棱手上吃了敗仗這件事情,表示不服。

  在他看來,闞棱不過如此,並非不可戰勝。

  闞棱則是覺得,自己最近似乎有些疏於鍛煉了,連一個高句麗的世家子官二代居然都沒有拿下。

  當然,如果是真正的海上生死相搏,剛才的半個時辰裡,闞棱有把握殺死淵蓋蘇文十次,之所以出現平局的局面,一是因為淵蓋蘇文是高句麗負責談判的使者,他不能壞了於秋的事。二是因為雙方沒有用兵器,而純力量和搏鬥技巧方面,兩個相差十分微弱。

  所以,淵蓋蘇文是帶著不服氣的情緒,和與闞棱比鬥時受的傷來洺州的,形象略微有些不雅,但這不妨礙於秋接待他時的熱情。

  歷史上,沒有這位主,高句麗可未必會亡國,必須得留著他禍害高句麗才行,甚至,還可以放大他的野心,加速高句麗的內部分裂。

  隨著天上的太陽越發炙熱,武安縣的紅果成熟的越發快了起來,於秋在洺津渡接到了淵蓋蘇文之後,直接將談判的地點放在了武安縣,順帶著,他也抽空主持一下品果大會。

  武安縣衙的大廳之中,座椅上列無虛席,茶幾上,一盤盤紅色的果子,看上去十分誘人,許多長安來的世家子,正一手拿著手絹,一手拿著紅果,吃的汁水橫流。

  跟在於秋身後從大廳門口走進去的淵蓋蘇文看到這種情形,頓時就皺起了眉頭,不是因為這些中原的世家子的吃相難看,也不是因為於秋對他的招呼不周,而是他想不到有什麽果子,是在冰雪剛剛融化的早春食用的,他在高句麗可是壓根沒有見過。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