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初唐大農梟》第234章 組建商業同盟
洺州比高句麗厲害的,何止是在治病方面,幾乎是方方面面,只要淵蓋蘇文抱著學習的心態仔細看,絕對能學到很多生產方面的知識。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碘化銀彈頭確實比鹽粉彈頭犀利的多,天空中的烏雲,仿佛被他戳了一個窟窿一般,在它的爆炸輻射范圍,直接將雲層上面的陽光都透了出來。

 而在於秋讓人推著發射車,追著烏雲連續幾發火箭彈發射完之後,這團方圓有幾公裡大小的烏雲,就散亂的不成樣子了。

 這一輪人工降雨增雨下來,至少數千畝田地得到了雨水的澆灌,泥土濕潤發脹。

 田間一道道縱橫交錯的蓄水溝裡,略顯渾濁的雨水,也漲了半尺有余。

 在後世發動人工降雨,或許會計算一下成本,所需要灌溉的田地的產出的經濟價值如果還沒有發射火箭彈的人工和彈藥值錢,一般就不搞了。

 可在這個時代,於秋卻是沒有這個方面的顧忌,後世各方面的成本,在這個時代全都可以計算為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在這個時代十分的廉價,需要一百個人澆灌的田地,於秋只派十個人去收集材料,製作火箭彈,達到了同樣的澆灌效果,就算是賺了。

 隨著於秋一起回武安縣衙吃午飯的淵蓋蘇文心情是複雜的,他親眼目睹了一場神跡,而發動這場神跡的人,卻是接下來要跟自己針鋒相對的談判的人,他必須調整好心態,否則,會不自覺的按照別的意志走,因為,他已經感覺到,無論是紅果,還是這場人工降雨,都是於秋為談判做的前戲,他十分重視和高句麗未來相處的模式。

 紅果雞蛋湯很美味,一碗下去之後,身上被雨水淋濕的寒氣頓時消散,胃裡開始暖暖的。

 紅果汁炒大蝦的味道,甚至讓他忘記了,這種大蝦是他自己每年夏天的時候經常都會吃的食物。

 至於主食,紅果雞蛋打鹵面,則是讓他有些驚訝自己的飯量,人頭大的面碗,他吃了三碗,這還不算案幾上幾碟紅果炒犛牛肉,蘑菇,豆腐等等小菜。

 別的不說,這紅果開胃,肯定是一絕。

 和席間那些世家子們一邊吃,一邊對於秋阿諛奉承不同,淵蓋蘇文一句話都沒說,大快朵頤的將自己的肚子吃的再也吃不下東西之後,才走到吃了一碗紅果雞蛋面,就放下了筷子的於秋面前抱拳道,“於都督,我想,咱們可以開始談判了。”

 看到淵蓋蘇文懂得了向自己行禮,於秋很滿意,作為高句麗兩代大對盧的兒孫,下一任大對盧的接班人,他能放下自己的高傲,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我也這麽覺得,散席之後我會安排人布置一個談判會場,你我雙方各帶書吏,記錄談判內容,能夠達成協議的,咱們列出來。有分歧的,咱們商量處理,或者暫時擱置,經過三到五輪磋商之後,最終敲定細節,簽署盟約,你以為如何?”於秋點頭道。

 “客隨主便。”

 淵蓋蘇文的視線掃了一眼席位上的世家子們之後,答了於秋一句,就回到自己剛才用餐的案幾前,和隨行的幾個高句麗官員小聲商量起事情來。

 而於秋之所以不急著散席,是因為他有話要跟在場的這些世家們說,前戲還得做足了,後面才爽。

 “你們看到了,高句麗人準備和我們洺州簽訂盟約,和平相處,互通貿易,這會給朝廷,給北地百姓帶來多大的好處,咱們暫且不說,我只是跟你們說說商業方面的事情。

 在我看來,任何非敵敵對戰爭狀態的國家,都是我們商業貿易的市場,過去的時候,你們只是把眼光放在長安,洛陽這種本國的大城池,卻忽略了,高句麗也有百萬戶人口,對於各種商品的需求量巨大。

 也正是因為這個市場太大,僅靠洺州本土的產出,我做不完他們的生意,所以,我想要帶著你們一起發財。”於秋循序漸進的道。

 被派來洺州和於秋談商業方面的事務的這些世家子們,哪個不是人精,聽於秋說要合起夥來賺錢,頓時開始眼冒金光,其中已經鐵了心要參與洺州各項買賣中的長孫氏代表長孫祥率先開口問道,“不知於都督想要怎麽帶我們一起發財?”

 於秋剛才那段說是說給他們大家聽,其實也是說給淵蓋蘇文聽的,果然,這邊對話一開始,淵蓋蘇文那邊的耳朵就側了過來。

 “洺州的優勢,是將各種原材料,變成大家喜愛的商品,吃穿住行各種各樣。而你們的優勢,是你們擁有各種原材料資源,天南地北,都有你們各家的地,都有你們各家的人。

 所以,我希望未來與你們結成商業同盟,由你們各家為洺州指定的原材料,並且分銷洺州產出的商品,所有貨物往來,走同盟內的協議價,還可以相互拆借,延長貨款結算時間,或者直接用產出抵扣往來貨款,以最低的成本,最便捷的模式,將各個方面的商品做多,做精,做強,碾死所有競爭對手。”

 於秋的口氣很大,‘碾死所有競爭對手’,但是,在場的人卻非常喜歡聽這樣的詞語,他們這些人之所以聚攏到洺州來,正是因為他們和於秋的那些對頭不是一路的。

 五姓七望代表的是傳承久遠的老牌世家,關隴集團代表的卻是最近兩三百年崛起的新貴勢力,即便是沒有於秋的出現,老牌世家也在打壓著新貴勢力,避免他們搶佔自己的既得利益。

 把歷史上的李淵朝和李世民朝拿來對比,就能看到很明顯的差距。

 李淵朝用的老牌世家的人比較多,武將方面,幾乎一大半出自隴西李氏。

 李世民卻不同,他什麽人都用,並且利用關隴集團的力量,成功的將大部分老牌世家的政治力量擠出了朝堂,基本達成了自己的政治目標,雖然有不少後遺症,但是為後面世家的消亡奠定了一些基礎。

 “這個提議好,這個提議好啊!洺州對於原材料方面的需求大,繼續用現在零散收購的方法,質量和數量難以得到保障,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交給我們大批量供給,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而且,一旦展開這樣的合作,一些原本我們不敢做大,做多的產業,就可以放開手做了,會大大的增加我們的收益,所以,我長孫氏第一個答應加入於都督這個商業同盟。”長孫祥聽於秋講完之後,第一時間從座位上站起來表態道。

 所謂的關隴集團,可不是地盤在關隴的士族,像長孫氏的產業,主要就在宛洛,關中那邊的產業,其實是幫李世民打理的。

 另一大家族韋氏,在梁武帝時期,就大量的遷移到了江左,現在早已是南北開花的局面,在江左他們擁有的土地,財產和人力,甚至遠遠超過關中,畢竟,關中是狹鄉,只有出仕做官的人,才會住在長安。

 其它一些中小世家的代表,其根基也是分散在全國各地,只是因為家族中出的人才在長安做官,將家安在長安,才被歸為關隴集團。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產,都有自己一些先天的優勢,比如種水稻,養鴨子,在山南道的湖區就更合適。

 種棉花,果樹,或者很多蔬菜,在江南就比在北方合適。

 隨著未來於秋刷的系統任務越發多,得到的獎品越豐富,他對這些先天的自然條件的需求就越多。

 什麽事情都自己做,做到於秋老死也未必做的完,借助別人的底子來做,就能快速達到目標,於秋自然不會傻傻的把所有的產業都捏在手上自己搞,光是調教一些未來能給他搭把手的人才出來都需要好多年呢,他哪裡有那麽多空閑。

 “我韋氏也同意加入於都督的商業同盟……”

 “我杜氏自然不能落了他們兩家的後……”

 “我河東柳氏也願意加入……”

 很快,一些能在商業方面全權代表家族的世家子就表了態,而一份發展規劃,這時候也被於秋拿了出來。

 裡面可不僅是有這個商業同盟內部的交換經營模式,還有於秋對於各個地區的家族的一些產業發展建議,看的大家是眉飛色舞。

 而無緣看到裡面的內容的淵蓋蘇文卻是心裡明白,自己未來只需要找於秋,就可以買到中原大地產出的所有東西,而且量大,價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