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初唐大農梟》第462章 花錢的學問
  李淵在夏國看了幾個月,積壓了很多問題,就是想臨行前,找於秋問個清楚。
  雖然他現在改主意了,決定等夏國的閱兵儀式之後再回去,但好不容易和於秋在一個桌子上吃飯,他也不打算把自己的問題繼續存著了。
  兩杯酒下肚之後,他便跟與自己左右而坐的於秋開門見山的道,“你覺得,朝廷治下想要學習夏國的話,應該怎麽改,或者說,從什麽地方先改起?”
  於秋看了看李淵的眼睛之後笑了笑,心裡雖然想說,‘當然是從你改起’,但是嘴上卻是道,“可以先從通商口岸改起。”
  “怎麽個改法?”李淵繼續問道。
  於秋再度答道,“設立經濟特區,比照夏國,實行全新的制度。”
  “設立經濟特區?像葦澤關這樣的通商關口位置,我都設立成經濟特區麽?”李淵似有所悟的道。
  於秋點頭道,“葦澤關現在應該算是朝廷治下最接近經濟特區的位置,它可以作為一個向北的經濟特區,還有向南,向西,向東,和中部的經濟特區,都要設立。
  先在特區改革制度,再慢慢的延伸發展到全國,可能就會輕松一些了。
  當然,管理這些經濟特區的官員,必須得有改革創新意識,能夠接受各種新鮮事物,有新潮的思維模式。”
  “那又如何得到一批這樣的官員呢?”李淵再度追問道。
  於秋想了想之後答道,“可以開培訓,針對性的教育,然後,選出學的最快,最有悟性的人當官。”
  “開培訓班?”李淵有些懵逼的看向於秋道。
  培訓班培訓官員,這可是個新鮮創意,在這個時代,雖然科舉已經開始有雛形了,但其實實行的還是舉薦製,一些有才,想出仕的讀書人,通常都要在現在朝廷任職的高官門下行卷,接受一定的提點教育之後,才能做官。考前教育,甚至還重於考試。因為考試通常是開卷考試,還不糊名。
  用這種開培訓班的方式,等於是一定程度取消了舉薦制度。
  “是的,找一些家世清白的且識字的年輕人在夏國各部學政,每隔幾天集中上幾節課,一兩年就可以出成果了。”
  “那感情好,等回了長安之後,我便去挑選人。”李淵聽說一兩年就成,頓時很滿意的點了點頭。
  “您怎麽挑選?”於秋笑道。
  “當然是,讓大臣們去民間收羅舉薦啊!”李淵理所當然的回答道。
  於秋搖了搖頭道,“這樣的話,您找來的,肯定會是一幫身後代表著某些權貴大臣利益的人。”
  李淵聞言一愣,他知道於秋說的在理,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又問道,“那我該怎麽辦?”
  “您沒有在我們夏國的學校看過麽?”於秋有些詫異道。
  “看過了啊!”李淵不知所以的道。
  於秋循序漸進的問道,“您覺得學生多不多?”
  “多啊,我雖然還沒看全,但聽說今年光入洺山書院的學生都有兩萬多人,你們夏國全境,現在都有三十多萬小學生了吧!。”
  “是啊!三十多萬,如果李唐普及了教育的話,可能是三百多萬小學生。這麽多人中間,您想要什麽方面的人才都有,將來何愁國家無人治理。”於秋感歎道。
  “說來說去,還是要普及教育。”李淵一臉悻悻然的模樣道。
  “不普及教育,就不可能做到夏國現在的程度,這個建議,我兩年前就跟你們提了,如果那個時候就跟進,再過個年,你們進入高速發展期的時候,也會有足夠的人才支撐,現在麽,可能至少還要等八到十年了。”於秋搖頭道。
  “為什麽這麽說,我們這幾年不都送了很多孩子來洺山書院讀書麽,再過幾年,幾百上千的孩子從洺山書院畢業,就可以幫助朝廷管理地方了啊!”李淵更加不解的道。
  於秋向李淵解反問道,“莫非,您以為夏國能有今日,是靠我一個人支撐起來的?  不是的。
  是靠所有的官員,所有的百姓一起共同努力支撐起來的。
  因為,人吃三個餅會飽,但隻吃第三個餅,是不會飽的,前面兩個也要先吃下去墊肚子。
  如果不是我在第一年的時候,就開辦掃盲班,讓所有百姓都認字,懂得一些道理,他們就無法支撐起了我們夏國各種工業,商業,農業的發展。
  說那些您可能不懂,我打個簡單的比喻,他們不會學問算術就無法開的起夏國的這麽多店面,沒有這些多的店面,就無法售出夏國產出的貨物,您看看現在那些外國來咱們夏國做工的雇工們,出門都得主家帶著,您知道為什麽嗎?
  因為在我們夏國,不識字,看不懂路標,不知道怎麽坐車,連出門逛街找事情做,都會迷路,方向都摸不到。
  而僅靠一兩個聰明的官員,來帶動一地的發展,就算是再好的情況,也就那個樣,甚至都不可能超過我們夏國農墾區的水平。
  而只有所有人都更加聰明,都有發展壯大的心,才能讓日子過的蒸蒸日上,看不到上限和盡頭。”
  “可是,推行全民教育,太花錢了,朝廷支應不起啊。”李淵苦著臉道。
  “錢,擠一擠,借一借,總是會有的,您又想要朝廷快速發展,又不想出錢投資,哪有這樣的好事情?”於秋搖了搖頭道。
  李淵皺著眉頭沉默了一會兒之後道,“不對啊!咱們剛才不是在聊這個話題,你就告訴我,該怎麽選人送來你們夏國的培訓班就好。”
  於秋笑了笑道,“很簡單,跟我們夏國的升學制度一樣,讓所有學生考試,學的快,考的好,各方面表現優異者,進洺山書院讀書,實在學不進去的,掌握基本文化之後,轉去學手藝。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都是需要人才的,就像製造這坦克一樣,有的人能畫圖設計,有的人,卻可以通過自己熟練精湛的手藝,按照設計要求,將很多複雜的配件給製造出來,組裝成型。
  不過我得提醒您,基礎不扎實,成就上限始終有限,想要長遠的發展,還是得推行全民教育。”
  “推行教育的事情朕想過了,明年可以先在關中搞,不過,這得需要你們夏國的支援。你倒是先告訴我,怎麽考試選人。”李淵最終被於秋說服了,摸著胡須道。
  由於他之前推動的借貸養殖業務,外加上今年關中百姓們已經種上了高產糧種,生活壓力已經不大,讓關中百姓家裡的小孩子去讀書,或許能夠實現,其它的地方他就真管不過來了。
  “您看過我們夏國的學校,自然也看過他們的考試啊!就是學生帶著筆墨進教室,在試卷上寫上自己的姓名,然後在考卷上答題。反正被錄取了,他們也不過是獲得了在培訓班學習的資格,沒有足夠的水平在培訓班畢業的人,咱們也不會讓他們上崗工作。
  正好,今年冬天我們夏國會開一個班,培訓一批預備公職人員去上港經濟特區做事情,朝廷現在發榜的話,可以讓想要學政做官的人,直接來夏國考試。”於秋給李淵講解道。
  “直接來夏國考試麽?這感情好,朝廷能省很多事情。”李淵一點也不客氣的道。
  “他們在洺京學習一段時間之後,會直接去上港特區那邊實地學習,就是,不知道他們學習完之後,還願不願意為朝廷做事。”於秋知道李淵是打著讓夏國免費為朝廷培養人才的小心思,笑了笑道。
  “呃,這,他們是朝廷治下的人才,怎麽能不思報效朝廷呢?”李淵摸著胡子的手一停,愣道。
  “他們學成了之後,就會看清楚社會的脈絡,知道很多營商,做產業,發家致富的法門,而且,在夏國做公職人員的福利待遇比在朝廷做官要好很多,他們又為什麽要去朝廷做官呢?”於秋攤手向李淵問道。
  “那有什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李淵知道於秋說的沒錯,很是鬱悶的道。
  “當然是在他們通過了考試之後,由朝廷來支付他們的學費,提供他們的食宿花用,他們的學資是朝廷出的,不為朝廷出幾年力,就說不過去了。”於秋笑道。
  “得,說來說去,還是要朝廷出錢。”李淵很是不願的道。
  於秋本來是想說:您都敢一句話,把兩百萬貫投到博彩行裡,怎麽就舍不得花幾十萬貫,為朝廷培養一些人才呢!
  但想了想,還是更加溫和的道,“更好的建立長效機制, 就能更好的解決問題,錢,您越是舍得花在這些方面,就會變的越有錢。”
  花錢是為了賺更多錢的道理,李淵自然是不懂的,尤其是將這個道理嵌入政治裡面的時候,在他過往的認知裡,自己的錢沒花出去,就是自己的錢,花出去了,就是別人的錢了。
  而於秋,則是恰恰與他的想法相反,他一直在思索著怎麽花錢,在前年夏國掙到三千多萬貫的時候,他就敢花出去一億貫,在去年夏國賺到九千萬貫的時候,他就敢花出去兩億貫。
  今年夏國的收入,可能會達到兩億貫,他則是提前準備上馬通往長安,高句麗,新羅,百濟,和西域的鐵路,花銷不知道要去到幾億貫。

  要知道,在國務院原本的統計預算中,十年以後,李唐,高句麗等國才會具備支撐修建鐵路的經濟和生產量體。
  然而,由於夏國的發展太過快速,等不起他們了,直接與他們合作快發,差不多幫助他們加快了一倍的時間,五年以後,說不定火車就通了。
  而因為有了他的這些花銷刺激,夏國,乃至與之合作的各國的百姓們,都能賺到更多的錢了,也更加有了建設家園的意願,而整體工商環境好了,則能讓於秋賺到更多的錢,不斷的將收益推高,擁有足夠的資本,去做更多的事情,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