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初唐大農梟》第372章 倭島消息
  於秋屬下有能人,李世民在看到捕蛟隊的幾個漢子,用一整套鉤鉗工具,輕松的將一條鱷魚從灌木叢生的河溝裡捕撈起來,行雲流水一般的在案幾上固定,殺死剝皮之後,他在心裡,立即就對‘專業’,和‘業余’這兩個詞,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
  而當他親眼看到一張蛟龍皮,在一個皮匠的手上,是怎麽被切割成一層層的,然後,製作成精致的皮包的時候,他就再也不敢小看任何職業了。
  因為,他現在手上提的那個蛟龍皮的公文包,於秋打算賣一百貫,要知道,一百貫,現在可是能夠買四百石糧食。
  至於一些顏色粉紅,或者豔麗,還有特殊紋路的更小的女人用的包包,它的價格,甚至比男人提的公文包更加貴,最高達到了兩三百貫,那可是相當於一千多石糧食的,都夠一戶百姓吃好多年的了。
  蹬上一雙於秋在荊州設立的工坊產出的蛟龍牌皮鞋之後,李世民頓時感覺整個走路都更帶勁了。
  那種足托的設計,以及軟質,帶著些許光亮的鞋面子,讓他走起路來的時候會不自覺的看一下自己的腳,真是高級。
  當然,這一雙鞋子的要價也不低,足足六十貫。
  李世民雖然買的有些心疼,但還是分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款式,買了數十雙之多。
  這些鞋子他會讓人送回長安去,給他父皇李淵穿。
  同時,他還買了兩百雙更貴的女用高跟鞋,和兩百個女用的包包,讓人給宮裡的諸位貴妃送過去,要知道,在京帶娃的長孫氏和楊氏,他可都沒有舍得送呢!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不花幾萬貫買下於秋叫人做出來的這些產品,於秋就不帶他做這門生意。
  要知道,這些皮貨,可是比有氣味,容易發霉的牛羊皮貨,更高一個級別的皮貨,而且,蛟龍皮製作的東西,說出去多麽高大上啊!
  所以,於秋沒有掏本錢,荊州的皮貨工坊就這麽做起來了,工人數量達到了三千多。
  製作這些皮貨的人手,是李唐朝廷治下的,用來製作這些東西的原材料,是李唐治下的,主要花錢購買它的客戶,也是李唐治下的,於秋就出了個點子,出了一點技術,就能從這個產業裡拿走六成的純利潤,這讓李世民很想找人說理去,但是,他發現自己求告無門。
  那幾百雙蛟龍皮製作的鞋子,和幾百個蛟龍皮製作的包包一旦被李淵和后宮的貴妃是穿上或背上,那麽,一定會在長安的貴族圈刮起一股風潮,頂級的貴婦高官,不穿這樣的高端皮貨,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
  最讓李世民鬱悶的是,自己還不得不為於秋的商業發展去做各種基礎建設,比如,荊州的碼頭,夏口的碼頭,甚至漢水沿途一些州縣的碼頭。
  要知道,這個時代從長安去到關中以南,與漢中交界的安縣或者旬陽縣,是可以直接順漢水而下到夏口的。
  在關中的左翼,打開一條水路碼頭建設,盤活漢中到夏口一帶,沿漢水州縣的經濟,對於李唐今後的發展可是有大利的,尤其是夏國那種能夠逆水而上的船開始跑起貨運來之後,三五日即可往返兩地的交通路線一開啟,就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利益那麽簡單了,在政治上,李唐可以通過荊州對於整個中部地區,乃至長江下遊地區,有更加緊密的控制。
  於秋給他的建議,他是一個都不能拒絕,這就讓李世民比較鬱悶了,即便他知道於秋讓自己做這些事情,是為了方便他未來在山南道開設的好幾個大型的家禽養殖廠,或者棉花,特殊作物種植基地的運輸做服務,他也不能夠拒絕。
  “你這樣做,很容易讓天下的財富,全部都流入到你夏國去的,這樣,你就沒有生意可做了。”李世民跟在於秋的身後憋了半天,終於憋出這麽一句道。
  “這個你放心,就算你李唐治下所有的百姓都穿上你這樣的皮鞋,提上你這樣的提包,吃上了你跟著我吃的食物,也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的,因為,這個世界完全負荷的了。
  你無法想象,在這麽大一片土地上,只有一千多萬人口,是一種什麽樣的幸運,只要不斷提升工業水平,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會非常非常的幸福。”
  於秋的回答讓李世民有些莫名其妙,他感覺自己的思維一直跟不上於秋,但是,於秋身邊的那些孩子們,卻好像很輕松的懂得了他所說的話。
  就像大頭,在看過一段隔水的江堤之後,突然道,“將這樣的堤,築成一個大圈圈,在圈圈裡面種滿水稻,就是秋哥兒你說的垸田麽?”
  “是的,不過還要在堤上開水閘,在圈圈內,設置縱橫交錯的水道,保持這些圈圈裡面的泥沼地,一直有充足的水份,便利的交通,這樣的田,種上咱們的高產良種水稻,一畝田可產十幾石,一年兩季,可產二十多石。只需要種上幾百萬畝,一兩個縣那麽大的地方,就足以保證這個國家所有的人不餓肚子了,簡不簡單,輕不輕松?”於秋向憨子點頭道。
  “確實簡單輕松,只是以往的那些當權者們,想到的全是爭權奪利,相互征伐,沒有真正的為整個人類的生存考慮,否則,哪有那麽多的饑寒交迫禍害我們人類。”一向沉默寡言的大頭再度開口接了於秋一句話道。
  “你們所說的這個垸田,真的可行?”李世民來了興趣,向兩人追問道。
  “可不可行,你試試唄,雖然你們李唐朝廷從明年開始,可能不缺什麽糧食了,但是,多種一些儲備起來防災,也是好的,此外,那些不願意務工的百姓們想賺取收入,還是得靠種田。”於秋笑了笑道。
  夏國人手緊張,組織人乾活的人手都派不出來幾個,像這樣的活計,於秋自然都想讓李世民發動人去幹,沒理由夏國幾十萬百姓們一年到頭都不得閑,李唐朝廷治下的千萬百姓,卻都一個個躲著貓冬吧!
  還別說,李世民是真的有這樣的決心的,自從他跟著於秋巡視了一次荊州地界之後,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就全部是在和岑文本以及荊州上下官員開會了,把許多建設項目都快速的確立了起來,然之後,直接招募人手,趁著冬天農閑時節動開始動工。
  這才是於秋希望看到的畫面,而他更希望看到的畫面是,林豹與那些苗侗彝蠻的少數名族打成一片,所以,各種夏國出產的物資,開以荊州為起點,進入到了那些少數名族部落中。
  很多這些少數民族部落的青壯,則開始被林豹發展成為下線,收集於秋想要的各種藥材,木料,香料等等方面的東西,先通過這些東西的交易,讓他們中間的一部分人富起來,知道外面的世界,甚至依賴外面的世界,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走出來了。
  “殿下,倭國那邊傳消息來了。”在於秋與張世安留下來的那些人開了好幾天會議,順道竊取了荊州附近的幾處高純度礦產之後,趙河拿著幾張情報紙,來到了他臨時辦公的帳篷。
  於秋將紙攤開來看了看,嘴角鉤出一絲笑意,向趙河道,“明日啟程往揚州吧!春節前,我們如果到蘇州沿海,應該就能從等候在哪裡的張世安手中,知道我軍登上倭島之後的消息了。”
  情報上的內容很簡單,但是,對於外界來說,無疑是驚天大新聞,崔氏聯軍,居然在短短兩三個月的軍事行動中,就乾掉了廄戶,使得倭島成為了一個無政府組織。
  而那些和崔氏一起推翻廄戶的倭國大族,在事成之後,居然遭到了崔氏聯軍的清算,因為崔氏根本不願意與這些外族蠻夷分享權力和土地。
  這一度讓關注著倭島情報的褚飛以為,崔氏從一開始,就是想借於秋的手,殺死倭國的生力軍,然之後東渡倭國,建國稱霸。
  現在的情況就是,所有倭國人都恨死了崔氏,他們四處平叛,忙的不亦樂乎,建國的計劃,一再推後。
  夏軍帶過去的墨家子,則已經成功的與島上幫助崔氏製造武器的人聯系上,並且將他們撤離了出來。
  由於船速的原因,崔氏的人即便是知道了崔玉瑩在京的事情敗露被殺,想要將消息傳遞到倭島,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而當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夏軍已經帶著盟友,以及從倭島收攏過來的仇視崔氏聯軍的倭國青壯開始全面反擊了。
  有兩艘順利抵達倭島的飛艇在,戰事一開始,就無比的順利,那些倭國人看到飛艇的時候,基本和李唐這邊很多無知的百姓一樣,以為是天兵天將來了,伏地就拜,搞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的地面部隊,都找不到什麽機會動刀子。
  所以,於秋估計,最多半個月,倭島上面就有好消息傳來, 此時,如何設置政治,治理倭島,則是於秋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他覺得,還是得讓李唐參與進來,讓倭島成為一個以漢人為主的多民族地區,會比較省事一些,這種格局一成,兩三代以後,倭島可能就再也沒有什麽倭國人,有的只是一些生活還算不錯的工人。
  所以,收到於秋要求朝廷派官,派軍隊,去治理倭島的要求的李世民,又被於秋大大的震驚了一把,他是知道夏國對於倭島的一系列軍事行動的,然而,他卻想不到,這麽快就要出結果了。
  而且,於秋說的似乎很有道理,李唐現在沒有邊患,養那麽多士兵在本土有什麽用?還不如派重兵,去收服那些邊邊角角的地方,把統治區域擴的更大,將受外患侵擾的可能縮到更小。
  一旦朝廷在倭國駐軍,那麽,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國,今後也必須老實了,因為,海戰本來就不行的他們隨時可能腹背受敵。
  即便李世民知道於秋是因為夏國沒有足夠的人手去管理倭國,或者說,知道於秋派夏國的人才去管理倭國,會很不劃算,才將這個任務交給自己的,李世民也無法拒絕。
  因為,撿點夏國吃剩的東西,也能讓他發一筆財,倭島,那可是堪比一個州道的土地面積,即便是一戰之後,也至少還有十幾萬戶以上的百姓。
  於是,他向朝廷上書,派官二百余,軍兩萬余,出海前往倭島,準備接手夏軍打下來的地盤,置州縣管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