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延續了隋朝的一些制度的,這一點根本不容置疑。
與此同時,唐朝是連好的帶壞的一並繼承了下來,只不過在這些年間,李淵和李世民兩位皇帝正在逐步的改掉那些壞的方面。
例如說律法,隋煬帝時期律法曾經規定盜一錢者當斬,到了後期一些官員開始利用這條律法進行打擊報復,只要對方說不上來錢的來歷,就按盜竊論處,根本不給人緩和的余地。
這也是隋末群起而攻之的原因,李淵在登基一初便廢除了這條律法,雖然在隋煬帝死後這條律法實際上就已經不存在了,但是法律層面來講,這個並沒有被正式廢除。
均田製也是一樣的,均田製與租庸調這兩個政令配合起來,造就了隋唐時期的強大,可以說,唐朝初期能夠在歷次戰爭中站穩腳根,並且滅掉突厥,這兩項制度居功至偉。
但問題同樣存在,每丁每年需要向國家繳納粟二石,稱之為租。
交納絹二丈,綿三兩,或者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稱之為調。
服徭役二十天,閏年加二日,是為正役,國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則每丁可按每天交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標準,交足二十天的數額以代役,稱之為庸。
納絹代役即為庸,也叫輸庸代役。
國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二十五天,免其調,加役三十天,則租調全免。
通常正役不得超過五十日。若出現水旱等嚴重自然災害,農作物損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損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調,損失十分之七以上,賦役全免。
這個律法規定很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國家又足夠多的土地分配給百姓。
事實上從武周時期開始,隨著唐朝人口數量劇增,均田製開始出現了雪崩,而以均田製作為基礎的租庸調制度也自然要跟著崩盤。
李世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也知道這始終是個隱患,但是在此之前,他想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百姓以耕地為生,海外又有多少土地能夠分配個他們呢?朝廷又是否支撐的起這些負擔?”李世民心中暗歎了口氣。
“這個……”房玄齡有些不解,旋即將目光放在了李元景身上。
對於海外他是真的不太了解,目前已知的也就小貓三兩隻,解決一州倒是可以,但解決整個大唐的問題,心中還是很沒底氣的。
“目前已知的耽羅可安置至少五萬戶,耽羅東側約數百裡,也就是房相先前去到的倭國南部,臣弟跟手下士兵了解過那裡的情況,那裡並非倭國本土,與倭國本土相隔不遠,但也是個島嶼,島上居住人員並不多,多以本土戰敗倭人為主,這些倭人平日裡搶掠為生。
此島目測比耽羅要大不少,且氣候比揚州更好一些,估測至少能安置二十萬戶。
再有就是西南部的琉球島,隋煬帝曾先後派遣朱寬,陳棱等人前往,島上同樣是氣候宜人,原住民不多,根據現有的資料了解,琉球島至少可安置五十萬戶。”李元景先是將三個已知的地方說了出來。
那些未知的由於還沒有勘探,所以他也不好說的那麽肯定,甚至就是這些已知的,他也沒說的太過絕對。
倭國南部的那個島就是九州島,別說是二十萬戶,安置一百萬戶也輕輕松松的,琉球島就是後世的灣灣,安置一百萬戶跟玩似的。
所以,在李元景眼中看來,人多地少的原罪在於朝廷不思進取,地方不夠想著去開拓就是了,成功的拿下了疆域,最終卻守不住,這個責任依舊在於朝廷。
“這些只是一個粗略的估計,到底能安置多少人,要看接下來的實地考察才能有結論,不過臣弟個人感覺,這三處安置三百萬戶人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李元景接著說道。
“你知道大唐現在有多少人口嗎?”李世民皺了皺眉頭,有些不爽道。
“幾千萬總有的吧?”這個李元景還真不知道,反正他知道大唐人口數量真的不少,瞅瞅大街上,雖然不說到處都是人,但在內地走一圈到處都是人口聚集區。
“二百八十萬戶,人口大約一千五百萬!”李世民給出了一個準確的數字。
“大業年間有多少人?”李元景愣了下,旋即想起了這個時期的另一個特殊人群,隱戶!
“大業五年,有人近五千萬,戶八百九十萬!”房玄齡緊跟著回應道。
少的人去了哪?短短數十年的戰亂,能讓人口少了八成?這個換作任何人都不會相信的。
八年抗戰也好,十來年抗戰也好,華夏的戰損雖然不少,但總人口數並沒有出現類似這種情況的雪崩。
而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都沒出現的現象,現在能出現嗎?
當然也不能,少的這八成人口,一部分是真的死於各種天災人禍,一部分是逃亡其他地方謀求生路,但更多的人是選擇了隱姓埋名,成為隱戶。
“課口人數有多少?”李元景想了想,問道。
“大概將近二百五十萬人!”房玄齡緊跟著回應。
“二百五十萬人養著整個朝廷, 難怪朝廷會這麽窮!”李元景忍不住的埋汰了句,可以想象的到,這些需要納稅的百姓日子到底有多苦。
“隱戶的日子要比大唐順民過的舒坦啊,哪怕主家收的比朝廷多一些也是值得的,至少不用服勞役,隻對主家負責就可以了。”
“你不挖苦朕兩句心裡面就不舒服不是?”李世民沒好氣的看向李元景,難道自己想要這麽多隱戶嗎?當然也不想啊,可是自己又有什麽辦法?
“那倒不是!”李元景笑著搖了搖頭,對付隱戶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前提是要找對了方向。
“整個大唐僅有二百多萬戶,可即便如此,每戶也不能足授土地,由此可見,土地兼並的情況不容樂觀,朝廷若是再不注意的話,日後課口人數怕是會繼續降低。
所以,接下來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些隱戶逼出來……”
(人口戶數資料參考於《通典》食貨7及《隋書》卷29,根據貞觀五年這個時間軸對資料人口戶數相應減少了一些,以求更接近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