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派出頂級統帥,曹伍陸,以及東英海最得力的兵團田橫兵團,兵力之盛,讓天下為之震驚。
趙國的寧中次、黑志澤,得知麻一誠與鳥川兵團被漢軍消滅,當場震驚的說不出話。
麻一誠是武國久負盛名的統帥,而且狡猾無比,一直是武國將士的崇拜對象,如今身死人滅,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許多武國將士瞬間就崩潰了,為什麽自覺無敵的他們,屢戰屢敗?
漢軍為何這麽強?
這根本就不符合邏輯!
雖是同一陣線,但與麻一誠頗有矛盾的寧中次,一時間竟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他預感自己,可能也快到那一天了。
如今曹伍陸親來趙國指揮,大家都知道,對漢國的猛烈報復,即將展開。
決定兩國命運的戰爭,即將打響。
他們能否活著回家,亦將有分曉。
燕都裡,石霖非常興奮,因為武國在明珠島被打敗了,從而引出曹伍陸、石井松率大軍來征。
這意味著,石成、石聰的死期不日將至,他終於有機會收復全部的國土,可以親手一刀一刀剮下這兩個反賊的血肉,一解心頭之恨。
真到了那時候,他與武國反目的日子也就到了。
石霖雖然能力平庸,但心懷大志,他可以惹辱負重一時,但決不會一直給東英海當狗,待到大局穩定,就是他反撲驅逐武軍之日。
雖然禁軍的指揮權,他已交給了黑志澤與寧中次,但馬松、蘇茂等將領,都對他忠心耿耿,只要他一聲令下,所有的禁軍還是會聽命於他。
石霖的小心思,武國人心知肚明,但他們不會計較這些,因為在他們的手中,石霖別想翻起浪花來。
面對武國人大舉渡海西進,王秦立即與大臣們商議應戰之策。
這一戰,是無法避免的,唯有全力以赴。
一些大臣,聽到武國總兵力多達五十萬,再加上石霖的十幾萬禁軍,足足有六七十萬,頓時嚇得瑟瑟發抖,惶恐不安。
他們並不是擔心國家前途與命運,而是擔憂家族和自己的未來。
只有那些真正隨王秦白手起家,走到今天的大臣,才會真的擔憂大漢的未來。
這一戰,他們能否打得贏。
正好,魏國主力西進,無力顧及東面,因此,王秦決意調動一切可戰之兵,赴趙參戰。
這場戰火,只能在趙國境內燃燒,決不能讓它們蔓延進大漢的疆域裡。
做到真正的禦敵於國門之外。
韓德率領的趙軍精銳有十二萬,龍治在河州的兵力有十萬,剛剛經歷大寧之戰的禁軍,還剩十萬,王秦命令他們,全部前往趙國。
至於羅浩、鄧伯的水軍,還不能動。
因為山本一郎率領水軍,出現在了明珠三島的海域附近,大有入侵之意。
王秦知道,山本一郎是東英海用來牽製他的一顆棋子,如果水軍留在明珠三島,山本一郎則不會動,可若是將水軍主力調走,山本一郎就一定會像隻惡犬撲上來撕咬明珠三島。
所以,羅浩、鄧伯不能調動,就讓他們在明珠三島繼續練兵整備,為日後進攻武國四島做準備。
三支兵力加在一起,王秦的兵力亦有三十萬。
如果窮極國力,王秦能調動的兵力更多,但是大漢負擔不起。
王秦命程理、韓淝、馬踐留守京城,處理日常政務,他親自前往河州,指揮大軍作戰,許平隨行。
許平對此頗有微詞,皇帝禦駕親征,他身為首輔,應該留在京城,統領百官,負責國事。
可王秦居然讓他隨行,這讓他心裡很是不舒服。
但皇帝這麽做,也說明了對他的倚重和離不開。
許平略作收拾,便隨王秦一道,趕赴河州。
皇帝親臨河州指揮,漢軍將士們聞訊軍心大振,士氣如虹。
離開繁華的京都,王秦和許平馬不停蹄的來到南渡。
此時的南渡,已不是戒備森嚴,軍隊大量的撤離,只有一支千人規模的營駐守於此,南北往來的商隊繁多,使得原來殺氣騰騰的南渡,多了一些煙火味。
有人見商人絡繹不絕的經過於此,就在附近做起酒水生意,慢慢的,又有其他人動了心思,也來此做小生意,最後形成了一個小集市,十分熱鬧。
王秦策馬揚鞭,看著熱鬧的集市,心中感慨萬千。
幾年前的南渡,因為戰火,到處都是累累白骨。
除了軍隊,尋常百姓根本不敢靠近,也不願來此。
如今卻是這番景象,實在叫人意外。
時間,可以衝淡一切。
而人,是最容易遺忘的,戰爭對他們造成的創傷逐漸愈合。
許平在一旁道:“陛下,時間不早了,趁著天亮,趕緊渡江吧!”
守衛南渡的將士,整齊的列於兩旁,恭敬的靜候王秦。
王秦將馬鞭扔給身後的親衛,踩上踏板,登上渡船,許平等人緊隨其後。
江面還算風平浪靜,大船行駛的並不顛簸,速度飛快,傍晚時分,王秦就已經抵達了北渡。
讓王秦意外的是,離北渡口不遠的地方形成的集市,竟比南渡那邊還要熱鬧,哪怕是快要天黑,依然有人在采買東西,酒肆館子很多,無論是商人,還是船夫、士子……都在裡面縱情飲酒,談論所見所聞的趣事。
他們絲毫沒有因為大漢與武國之間的戰事而感到害怕,對他們來說,再強大的國家,都已經傷害不了他們了,因為他們的皇帝是王秦,他們是國家是所向披靡的大漢。
此後幾日,王秦雖然急於趕路,但對沿途的風土人情、百姓生活,還是極為關心。
經歷多年戰火的永安省,在大漢建國時,就像是一片廢墟,雖然張淼下了大功夫治理,但成效並沒有達到預期。
反而因為他毅然發動兼並江南的戰爭,而使永安省雪上加霜。
而現在,才兩年有余,永安省就已經從戰爭的傷痛中走出,荒蕪的土地得到了大量的開墾,百姓們的生活有了質的飛躍。
各地的經濟有了迅猛發展,永安省再次成為大漢財政的重要支柱。
王秦對這一切很滿意,永安省的官吏們做的很好。
大漢每三年進行一次官員考核,是否升遷、平調、降職、罷免, 都會通過他們任期內的政績而做出決斷。
可以想象,永安省的官吏們,大多都會得到升遷。
王秦暗暗決定,要將永安省的官吏,調出一部分,前往其他各省,尤其是一些發展緩慢的地方,急需像永安省這樣的官吏治理。
河州。
龍治、高義、郭伯安等將領、官員全都列陣迎接皇帝,排面極大。
但王秦卻不喜歡這樣勞師動眾,他雖是皇帝,但喜歡清淨、簡單。
“陛下!”
龍治已有好幾年沒見到王秦了,再次見到王秦,很是激動的跪拜在地。
他能有今時今日的一切,都是源於王秦的賞識和提拔,否則他只是一個流民。
知遇之恩,於龍治而言,這輩子都還不清,他唯有奮力向前,替王秦掃平一切障礙。
事實上,他做的非常好,大漢能有今日的萬裡山河,他龍治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王秦扶起龍治,笑著拍著龍治的肩膀,誇讚他在河州做的非常好,不僅守住了國門,還擊敗了強敵,使大漢揚眉吐氣。
龍治受寵若驚,言道:“這些都是末將該做的,些許微末功勞,根本不值一提,陛下不該記在心裡。”
龍治早就命人收拾好了原項然的王府,將它改為臨時行宮,好讓王秦和許平等人住進。
等一切安排妥當,王秦立刻召集各部將領,商議在趙國的軍事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