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車馬隊行了一個上午,走了四十多裡,照這個速度,下午再走兩個多時辰,就能抵達仁壽宮了。
由於這一條京城通往岐山縣的禦道,沿途有烽火台、驛站、駐軍點,所以比較安全,一路上沒有發生什麽危險。
晌午經過了一個時辰的避暑休整和飲食進水,然後繼續上路,從岐山邑去往仁壽宮的路上,沿途山嶺、高崖、叢林越來越多,地形變得複雜。
羅昭雲為了行軍安全,完全按照軍中規矩,派出了一火斥候,兩人一組,分成五組,彼此相隔兩裡的距離,考察一些險峻的地形,適合伏擊的地方,都尋找一番,免得遇伏。
他的領軍能力和號令、隊形等,有板有眼,已經都熟悉了。
這一年中,他沒少學習兵法,特別是向李靖求教,或許別人還不知道李靖的價值,但是他太了解了,這可是大唐衛國公啊!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唐戰神,不是因為他個人勇猛,而是因為他帶兵能力,統帥之才。
羅昭雲虛心求教,反覆討論,從李靖身上學到不少東西,加上去年在沙場磨煉,實踐和理論結合後,他的領悟更深了。
楊昭有時候透過簾子,聽到羅昭雲的一些喝令,微微點頭,對著少年都尉,有了很好的印象,覺得他日後必然是大隋的一位棟梁之才。
而小郡主楊采玉,偷偷地瞄了羅昭雲好幾次了,把他的舉動和言行,看在眼裡,十五歲的年紀,卻獨立冷靜,指揮那些精銳武士,全都服服帖帖聽他的號令,那種陽剛之氣,面如冠玉的樣貌,給她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一直以來,她以為自己夠出眾了,琴棋書畫都學了不少,古史經綸等等,也有涉及,可是看到同樣十幾歲的羅成,就如同一個青年般成熟。
“還真是一個奇少年!”小郡主覺得,哪怕自己到了十五歲,也不會如他這般獨當一面。
她心中想著:找機會,一定要跟他細聊一下,讓他多做幾首詩,我是第一個聽眾,或是只寫給我一人,那就過癮了。
小郡主熟讀詩書,自然對詩文和詞賦很感興趣,小妮子心性,多少有點把他當大才子來敬仰了。
………
這一路上,風平浪靜,並沒有遇到伏殺,倒是來到仁壽宮山巒之外十裡長亭的時候,被這裡駐守關卡的禁衛軍攔住。
“我等奉太子之命,護送晉王入仁壽宮,覲見陛下。”羅昭雲出去交涉。
“稍等,我們去請將軍來。”一位校尉不敢私自放行,所以派人去請坐鎮這裡的將軍。
那位負責駐守此官道的左衛將軍名為鄒廓,他遲遲未出現,在暗中盯梢,很快,有斥候回來稟告,發現數裡外有兩千多兵馬靠近,是東宮的長林軍。
鄒廓身邊的一位年輕俾將史懷義道:“鄒將軍,這些人不能放過去,否則,不利於柳、元兩位大人行事。”
“這個本將軍自然明白,可是,不能立即回絕,那樣太過明顯,節外生枝,畢竟定在今夜行動,眼看已是夕陽了,要拖住這些人。”
這支左衛軍,大部分將領已經投靠元家、柳述一方了。
因為在開皇年間,左衛大將軍史萬歲就和高熲、王世積等人,支持太子楊勇,而史萬歲在軍中名氣太大了,在隋朝統一天下的戰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在開皇十年,平定江南的高智慧等叛亂上,也功不可沒。
開皇十七年,
南寧州部族首領起兵反隋,殺隋官吏,氣焰囂張,朝廷立即命史萬歲前往征討,他帶軍深入敵境,兵鋒銳利,所到之處無城不摧,先後消滅叛族軍隊三十余部。叛族首領知難勝史萬歲,提出投降,歸順隋朝。 史萬歲雄略過人,每行兵用師之處,未嘗不身先士卒,尤善撫禦,不重於行伍形式,行軍作戰,常不治營伍,士卒各隨其安,宿營不設警備,因敵懼怕他而不敢輕易襲擾,帶兵數十年,深得部卒敬佩。
可是,開皇十九年,突厥進犯,史萬歲率軍迎戰,嚇退步迦可汗大軍,並揮馬追擊百余裡,大破突厥軍,斬殺數千,又繼續跟蹤追入沙漠數百裡,凱旋而歸,但卻遭到楊素等人陷害,被隋文帝不分青紅皂白地擊斃朝堂,剪去了楊勇一方軍中支柱。
那些史萬歲的部將等,全都心中憤怒不平,暗中被元閥拉攏,全都歸順楊勇舊勢力一方,等待就是這個政權更迭的時候。
鄒廓當年是史萬歲的副將,感情深厚,而史懷義,則是史萬歲的兒子,這些人,對楊素恨之入骨,但都知道,楊素是陛下身邊紅人,更是楊廣的堅定支持者,只要楊廣登基,他們這些人都無法找楊素報仇,所以,他們更偏向楊勇重新奪權,登基為大隋皇帝。
左衛將軍鄒廓沉思道:“再等等,拖延住他們,天色一黑,再放晉王和侍衛過去,來個甕中捉鱉,至於後面的兩千東宮率衛軍,肯定不能放過去,就讓他們在三裡外扎營,等約定的時辰一到,就派兵殺過去圍剿,以謀反的罪名,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