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下旨任命張昭為欽差,在大明朝最高層關於鹽法就達成共識。
群臣三三兩兩的往西苑外走去。
劉大夏也沒回兵部衙門,而是直接回到他位於小時雍坊的府中。
跟著劉大夏多年的老仆對自己老爺還是了解的,見他板著臉,但腳下生風,就知道他心情其實不錯。
“老爺,你不是給天子叫到宮中議論鹽法,張昭也在,怎麽這麽高興?”
劉大夏道:“嘿,張昭又怎麽樣?我看他最近飄的很。歸化城大捷把他內心搞的很膨脹。鹽法他都想插一手。”
老仆道:“官方公布刺殺案的結果是鹽商主謀。他要查案,誰攔得住。”
劉大夏道:“是這個道理。查鹽商簡單,改革鹽法豈會那麽輕松。他已經得了聖旨,準備下江南推動鹽法改革。
嘿,僅僅只是動衛所的利益,魏國公都敢派人組織刺殺。這次去江南動鹽法,那幫人豈能不拚命?”
張昭走了一步昏棋。
老仆笑著點頭。
劉大夏走進院落裡,“去把我前些時日留的那壇五糧液取出來,我晚上小酌幾杯。”
“是,老爺。”
…
…
張昭回到家中就準備前往江南的事宜。
正房的院落裡,婉兒一邊幫張昭“打包”著衣服,一邊叮囑注意事項。
她不是在叮囑張昭。而是叮囑要跟著張昭去江南的王絮雪、周雨瑤。
王絮雪一米六八的身高,身段窈窕,花容玉貌,明豔嫻靜,又帶著百年世族浸潤出華貴氣質,“姐姐放心,我和周妹妹定會照顧好夫君。”
瑤琴、秋月兩個身材高挑的俏丫鬟在旁邊點頭。她們也會跟著去。其實,論照顧人正兒八經的還是靠她們兩個。
周雨瑤身高一米七二,盤著發髻,身姿高挑、曼妙。氣質高雅的貴女。剛嫁給張昭,正如膠似漆之時,眉眼間帶著一股嫵媚、知性的風情。
周雨瑤聽著婉兒叮囑,嬌柔的道:“姐姐,我省的。”
燕燕在旁端著茶碗。
方晶幫婉兒整理張昭的衣服,眼睛紅紅的,她剛哭過。
“這哭什麽?去一趟江南而已。要不是公差,我都想把婉兒和你帶去。你是不是許久沒回老家看過了?”
張昭將方晶抱在懷裡溫聲安慰。
這時,慕容雪從外頭進來,道:“老爺,林樞密過來了。”
“好,我出去見見他們。”
張昭從正房大院裡出來,到外書房裡去見來送行林文寧。
王武、趙子龍、崔坤、陳康都在。
林文寧一張馬臉上布滿著憂愁,他算是張昭的“謀主”,道:“大帥,你不該主動請纓去推動鹽法的。江南那邊利益錯根盤節,一個不慎就有粉身碎骨的風險。”
王武摩挲著自己的絡腮胡子,道:“老林,別扯淡。頂天就是個魏國公做梗。大帥調陳伯寧率部隨行,魏國公翻的起花來?”
王武和林文寧是一起跟著張昭的老人。所以,即便林文寧已經貴為樞密主薄,在軍方中排名第三。王武的語氣依舊和舊時一樣。
趙子龍一陣無語。王小二是不知者無畏。但他不是“諫臣”。在張昭的小團體中一貫是聽命辦事,這時沒有附和出聲。
林文寧不客氣的道:“小二,這不是武力的事。你不懂,別亂說。”
說著,對張昭鄭重的拱手一禮,“大帥,只要把鹽運司合並至鹽務公司,控制產鹽區。江南那些權貴,則必然會鼓動士子和百姓鬧事。請大帥一定不要殺人。”
這事,他之前和張昭討論過。江南那邊的權貴難弄,無非就是掌握這個“核武器”。
中國不比“自由的國度”,首先是讀書人群體是有特權的,輕易不能動武。
其次是百姓。百姓如果作亂,領頭鬧事的肯定死,這不用想。但是當地的官吏一樣會被罷免。
張昭笑一笑,喝著茶,道:“老林,咱們是商量過的。情況你都知道。我且問你,我把改革鹽法的事情推給李閣老安排,兩淮那裡能不能改革的下去?”
林文寧歎口氣:“不能。”
張昭道:“你看,所以事情還得人去做。*,豈因禍福趨避之?”
林文寧、趙子龍、崔坤三個讀書頓時動容,心情激蕩,齊齊起身,躬身向張昭行禮,“大帥…”
張昭道:“還有一件事。魏國公派個監生來組織刺殺我。來而不往非禮也。這鹽法改革,我會親自主持。報仇嘛,自己動手來得痛快。”
“屬下等誓死追隨大帥。”
…
…
五月二十日,聖旨明發,令張昭為欽差大臣,清查鹽法。
這件事其實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哪有以樞相為欽差的道理?
擱在大宋朝,那是武將為欽差,文官集團罵不死你。
擱在大明朝,“樞相”級別太高,但凡內閣輔臣為欽差,那都得是大事。
譬如,不久前天子打發次輔謝遷去山東祭祀孔子。順路查看各地的災害,流民情況。
但是,弘治皇帝都下聖旨,朝野的反彈聲音其實並不大。
原本的歷史中正德皇帝還把錢寧、江彬當寵臣。一個錦衣衛,一個邊將,大明朝的文官們不是一樣忍下來?
二十一日,張昭點齊兵馬,一行人出京師順著官道往江南而去。
張昭並沒有隨軍而行。他身邊帶著女眷的。他自己定的規矩不能破。
陳康率新軍營七團,總計1680人往揚州城而去。
張昭帶著女眷:王絮雪、周雨瑤、俏丫鬟們,並隨行的下屬:王武、趙子龍、崔坤、於參謀、錢寧,湯玄策等人,和親衛連沿運河徐徐而行。
十日之後,一行人抵擋運河上的重鎮濟寧。
迎來送往的應酬之後,晚上在驛站中休息時,趙子龍在院子門口匯報道:“大帥,漕運總兵、武安侯鄭英派人送了瓜果、吃食、帖子過來。要不要見他?”
張昭擺擺手:“見他幹什麽?”鄭英真要能屈能伸,現在就應該到他門前求見。
這段小插曲之後,六月下旬,張昭一行徐徐抵達揚州。兩淮都轉鹽運司所在地、江南重鎮、兩淮鹽商的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