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昔日於左氏所談變法之論,如今可否用上?”
吳起輕捋胡須,沉思少頃,隨後看著秦王言道:“王上,昔日所說變法之言雖然可行,只是當下剛剛完成編戶齊民,若過早施行此法,恐引起世家人心動蕩。”
“莫如稍緩些許時日,待世家人心安定之後再行此法也不遲。”
秦天坐立而起,背負著雙手緩緩踱步,而後轉身看向吳起言道。
“吳啟,開墾荒地耗時持久,而且目前留給我們的時間本來就不多,所以,至於世家的態度,可以暫且擱置。”
“另外,孤打算推行新的田賦法,而且自下月就開始推行,十五稅一的田賦維持不變,但是納稅對象擴大到四州之田。”
“一旦新的田賦法開始推行,到時候不管是下到黎民百姓,還是世家豪強,甚至是就連秦王宮的田產,都必須要依法納稅,抗法者絕不姑息。”
“王上,如今我們與地方豪強和世家大族的關系極其緊張,尤其是在經過吳尚書的編戶齊民之後,導致不少地方豪強和世家大族非常敵視王上。”
蕭何面露憂愁之色,忍不住開口言道。
“編戶齊民對於世家豪強而言根本是無關痛癢,只是將原本吃進去的傭戶、佃工吐出來而已,在主公強硬的態度與吳尚書的鐵血手腕之下,他們自然會與之配合。”
“可新的田賦法不同,對於世家豪強而言,無異於剝膚之痛,屆時在走投無路之下,雙方定然會聯手,甚至挑起四州之亂也不無可能。”
...
...
隨著蕭何話音落下,整個乾清宮內陷入一片死寂,氣氛沉悶。在座的都不是笨蛋,自然明白推行新的田賦法的利害。
只是新的田賦法涉及到世家的命根所在,想要推行,其難度遠遠大於編戶齊民。
然而,一旦施行成功,不僅能夠讓秦國實力大增,甚至可以使其基業江山永固。不說其他,再接下來的爭霸當中必然會出現壓倒性的優勢。
好處如此明顯,但弊端同樣如此。
一旦失敗,輕則國力大損,重則基業崩毀。若是秦王能夠知進退,或許還能有翻身的余地;可若是秦王暴怒,真要與世家豪強來個魚死網破,那這偌大的秦國基業,如千裡之穴毀於一旦。
這一刻,郭嘉、蕭何等人再也沒有討論風花雪月的心思,只有秦國霸業。
郭嘉、房玄齡二人與蕭何不同,他們在秦國最弱之時便已經跟隨秦王,算的上是秦國元老,可以說秦國傾注了他們無數的心血,自然會站在秦王宮的立場去考慮問題。
...
...
眾人沉默良久,終於有人打破了這份沉悶的氛圍。
“王上,其實推行新的田賦法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目前我等準備不足,若貿然行動,容易反受其害。”
“嗯?”
秦天有些詫異地看向郭嘉,按理來說,這種事情第一個站出來說話的應該蕭何,或者是吳起,可沒想到的竟然是郭嘉。
畢竟術業有專攻,一文一武。
秦天背負著雙手,眼中的詫異之色一閃而逝,迅速恢復了平靜,對於郭嘉的才智絲毫不用懷疑,雖然平常有些放蕩不羈,可在正事之上,從來沒有馬虎過。
“奉孝有何妙策可以教孤,不妨直接說出來,我等一起討論一二!”
郭嘉搖頭輕笑道:“算不上什麽妙策,這個想法還是多虧了王上。”
“哦?”
秦天有些疑惑地看著郭嘉。
郭嘉說道:“現階段整個秦國,除了大幕草原之外,冀青幽並四州的地方官員,
有三分之一的是出自秦王宮,其余三分之二皆是世家豪強。”“由於當今天下世子幾乎都掌控在世家大族與地方豪強手中,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處境才會瑞被動。”
“就算我們明知道新的田賦法有利於秦國,也沒有辦法去實施。”
“正因為天下世子大部分都在世家大族與地方豪強手中,這才讓他們有恃無恐。可以說,已經成為了秦國最大的掣肘。”
“如今王上想要實施新的田賦法,其憂慮不外乎就是一旦秦王宮與世家大族對上,四州會出現叛亂,甚至控制天下世子與秦王宮走到對立面。”
“嗯。”
秦天微微點了點頭。
...
雖然不知道郭嘉為何如此說,但不可否認,其言句句在理,這些的確是自己心中最擔憂的地方。
郭嘉繼續說道:“而嘉的解決方法便是,設私學,定國考,一年分兩次進行考核,只要考核通過者, 便可入仕為官。”
“只要將天下世子掌握在自己手中,別說是推行新的田賦法,就算王上之前所說的攤丁入畝同樣可以實施。”
“屆時無論天下世家大族與地方豪強如何反對,那也無濟於事。只要掌握了天下世子,便可形成對抗世家豪強的一把利刃。”
...
“哈哈哈,奉孝此計甚妙啊!”
聽完郭嘉之言,秦天仰天大笑,喜悅之色溢於言表。
“私學,國考。”
“若能夠成功建立,那我大秦當真可以不用再為人才而發愁。”
秦天目光閃過,沉默片刻,言道。
“不過,此事事關重大,不可倉促行事,待寡人思慮一二,再行決策。”
其實他心裡清楚,郭嘉的辦法或許可行,可在根本上無法解決世家大族掌控人才的局面,就算是國考,也要有人來執行才可。
“諾!”
見秦王做出了決定,蕭何等人便不再繼續討論下去,這些人都是一流的智謀之士,自然清楚此事到底有多難。
...
...
“想要開創私學,那就要先有書,可若製造書籍,前提就要有紙張。”
“可這紙張又該如何解決?”
待郭嘉等人離去之後,秦天背負著雙手站立在窗前,眉頭緊鎖。
目前這個時代大部分用的還是竹簡一類的,至於紙張,不說沒有,只能說是極其昂貴,只有一些豪門才能用的起。
“說到造紙,這歷史上最出名的好像也就是東漢時期的蔡倫,至於其他人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