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五好青年》第434章 1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楊都督的下一站是吳江。

 這裡情況和江陰一帶差不多,基本上可以說一片汪洋。

 應該說這裡更嚴重。

 畢竟這裡不同於江陰一帶靠著長江還容易泄水,這裡深處內陸,無論向哪邊排水都困難,相反接納周圍洪水的太湖,還會向這裡傾瀉,好在楊信到達吳江時候,持續一個多月的梅雨天終於結束了。不過太陽出來也就意味著這片被淹沒的土地上很快就會一片腐臭,然後就是無數蒼蠅在炎熱的夏天,四處傳播著可怕的瘟疫。

 所以防疫的形勢很嚴峻。

 “種地瓜吧!”

 楊信對著被召集的士紳說道。

 如果說江陰一帶還能勉強搶種水稻,這一帶就根本來不及了,這一帶水退需要更長的時間,不過對於士紳來說,當然還是要種稻,他們種地瓜又沒什麽用……

 “不用擺出這幅模樣,到時候我來收你們的地瓜。”

 他緊接著說道。

 “都督當真?”

 一個老鄉賢小心翼翼地說道。

 “立契。”

 楊信很乾脆地說道。

 他直接跟這些控制吳江絕大多數土地的士紳簽合同,今年秋收後從這裡收購多少地瓜,就像後世的糧商和農場主一樣,這樣就能讓這些家夥種地瓜了,他現在必須得讓這些過慣了好日子的家夥習慣地瓜。主要是種地瓜就可以接著種冬小麥了,如果種晚稻收獲得到霜降了,那時候也不可能再接著種小麥了,但地瓜無所謂,哪怕為了種小麥提前收也行,而且地瓜比晚稻生長期本來就短。

 得短一個月。

 不過他們其實並不是種晚稻。

 他們是種黃穋稻。

 當然,也不只是黃穋稻,還有赤秈,烏谷子等等一大堆。

 這些對於現代人來說幾乎都不知道的東西,都有一個特點,可以直播,而且生長期極短,號稱六十日,可以保證在水退後種下,目前那些人工車出積水的圩田就可以播種,雖然六十天誇張了些,但三個月內絕對收獲,不耽誤秋播,不過產量低於普通品種。

 這裡面尤其是赤秈,也就是紅秈米,這個是經過了上次水災檢驗的。

 至於黃穋稻……

 這種東西屬於中國古代的傳奇。

 真的,這種東西在宋朝的價值遠遠超過佔城稻,佔城稻的引進並不是南宋以那麽點地方,養活一億多人口的頭號功臣,頭號功臣其實是這個淹沒於歷史的名字。

 佔城稻只是用於山間梯田,解決了水稻脫離平原的問題。

 這種專門用於圩田,以及洪水退後補種的稻種,遍布宋朝文人的記載,但佔城稻這個名字卻極其寥寥,尤其是在這片南宋最核心的土地上,直到徐光啟依然在他的文章裡面推崇這種稻子。同樣這種速生的稻種也是這一帶維持一年兩熟的主要保障,雖然實際上就是替補,真正一年兩熟就是冬小麥,油菜,然後接著種植普通水稻。

 尤其是油菜。

 只有在圩田,洪澇之後才種黃穋稻。

 當然,現代人已經不知道黃穋稻是什麽模樣了。

 但這個時候仍然靠它補種,它就像蘆葦一樣,根本就不怕水。

 至於赤秈是萬歷年間才從江西一帶引入的,這種現代退化到極其小眾的稻種,同樣也是專門為圩田以及洪水後的補種而生。

 所以民間有的是應對災難的手段,他們和洪水鬥爭幾千年,比楊信的經驗更加豐富。

 不過楊信還是要鼓勵種地瓜。

 因為接下來的歲月裡,這片土地上最可怕的不是洪澇,而是大面積的乾旱,面對乾旱無論黃穋稻還是赤秈都靠邊站了,沒什麽能比地瓜更適合未來的氣候。不但這裡簽合同,其他各地都要簽合同,虧本也要讓他們在本地種地瓜,只要經歷一次乾旱他們就會保留這種作物,無論是不是有旱災種一點總是有備無患。

 再說了,赤秈能吃稻秧嗎?赤秈能在整個生長周期都提供食物嗎?

 地瓜能。

 總之楊信迅速與這些士紳簽了各自的地瓜供應合同,價格就按照目前在福建的收購價,最多略微高那麽一點點,不能讓他們從福建買來坑自己,至於種子他免費贈送好了,反正這個也用不了多少,他運來的那些地瓜正好分下去。

 這樣能種黃穋稻,赤秈之類補種作物的就種這個,能種地瓜的就種地瓜,甚至就連蕪菁種子也弄來。

 退水又不是說迅速就退。

 冬天裡能增加一點供應總比沒有強。

 “我為你們也算操碎了心。”

 楊都督感慨道。

 “都督其實可以歇一歇,聽說都督至今尚無子嗣,也該回去多陪伴夫人了。”

 一個老鄉賢很真誠地說道。

 他們真得很真誠,這個混蛋跑來一趟就逼著他們捐二十萬石稻谷,而且平價出售一百多萬石,這個禍害走到哪裡哪裡倒霉,他們真得很期盼他能停下禍亂天下的腳步。不過楊都督沒有子嗣倒是真的,一群老婆至今沒有動靜,雖然楊都督很有自信,但關於他不能人道的傳聞,在士紳之間還是頗為流傳。

 “時不我待啊!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楊都督很有氣魄地說道。

 然後鄉賢們就帶著鄙視的目光離開了,緊接著他也走出去,帶著手下繼續送罐頭……

 江陰產的。

 他那些送糧的船上,就有不少人會做這個,而且這些海船都備有漁網在需要時候捕魚當食物,所以到達江陰後直接按照他的命令把網送給當地漁民,留下會做罐頭的指導當地民兵製作這個。陶罐從南京采購,燃料直接買煤炭,第一批罐頭就像他所說的直接抓保護動物,做出後立刻送過來向他獻功。

 至於之前那些,在蘇州時候就已經分完了。

 三天后,盛澤。

 這座江南名鎮同樣被洪水包圍。

 “這是幹什麽的?”

 楊信看著路邊一群頭上插草的小孩。

 一個身上穿的不錯的女人,正看著一個小女孩,後者哭得挺可憐,她身後應該是父母的,也在那裡擦著眼淚。

 “賣孩子的,一到災年這種事情到處都是,這些買的就是些私妓,買回去養著,等小孩大了,養母也年老色衰沒人上門了,正好就用這小孩賺錢,要是能被富貴人家收了,基本上兩個後半生都有保障。”

 李忠說道。

 那小女孩哭著好奇地看他。

 這個看上去也就六七歲,雖然破衣爛衫倒也頗為可愛。

 “買了,給我當女兒了!”

 楊都督說道。

 買回去哄夫人們開心也好。

 就當養個貓了。

 畢竟一堆老婆至今沒有一個有兒女的,這也很讓人鬱悶,雖然他自信自己沒有問題,但家裡終究還是需要一個小孩調劑。

 “那她父母?”

 李忠說道。

 楊都督收養女又不是普通人,給他當養女,那小姑娘父母也很容易跟著飛黃騰達。

 “這與她父母有什麽關系嗎?”

 楊信說道。

 李忠立刻就明白了。

 這時候那女人已經談妥價錢,旁邊有人牙子拿著官契,正要讓那女孩父母立契,李忠如狼似虎般過去推開他,一把抓過寫好的官契撕了。那人牙子愕然地看著他,包括那對父母和那女人同樣一臉驚愕,不過李忠脖子上的紅領巾瞬間讓他們後退一步。

 “多少銀子?”

 李忠喝道。

 “十,十兩。”

 那女人戰戰兢兢地說道。

 李忠直接摸出兩錠十兩的銀子扔給那對父母,然後拉著那小女孩就走,後面那對父母一看兩錠銀子,立刻換上一臉尷尬地看著那女人……

 “徐行首,你看……”

 男人欲言又止。

 那女人哼了一聲拂袖而去。

 當然,楊都督沒興趣看這些,他只是在看著眼前幾乎半條街的這種景象,那些遭了災無力養活兒女的災民正把自己的兒女擺在街邊,而同樣那些妓女,人牙子,士紳管家之類則如同買菜般,在那裡挑選著順眼的。這個小女孩十兩算高的,絕大多數其實也就幾兩銀子,甚至還有一些已經十三四的,也被其父母推出來,如果是平日的確不會這樣成市,但水災造成大規模饑荒,就連賣兒賣女都有了專門的市場。

 “一家五兩銀子,能有多少不賣的隨他們便吧!”

 他對李忠說道。

 這種事情他管不過來。

 接下來此類情況會遍地都是。

 這時候後面一騎快馬追來,馬上的錦衣衛在一片雞飛狗跳中跑到他跟前下馬行禮……

 “都督, 徐州急報,徐州黃河決堤,淹沒邳宿睢等下遊上下一百五十裡,許尚書想請都督立刻去徐州防止民變,疏導漕運。”

 後者說道。

 “如此嚴重?”

 楊信意外地說道。

 他隻記得徐州黃河決口,可不知道嚴重到這種程度,實際上那裡經常決個堤,去年也決過一次,當然,南京兵部尚書許弘綱急的不是徐州百姓,他急的是漕運,這種情況運河肯定完了,就算還能勉強維持通航,接下來也得面對餓瘋了的災民。

 另外……

 另外是想趕緊把他弄走。

 話說他在南京大家壓力都很大啊。

 “回都督,徐州城整個被夷平。”

 那錦衣衛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