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五好青年》第457章 毛驢救國計劃
張獻忠,羅汝才,劉國能三人和另外四名士兵,就這樣成了已經籌備大半年的援朝軍第一批士兵……

 羅汝才當隊長。

 這個人必須得承認還是有能力的。

 就是不思進取外加喜歡享受了點,這也可以理解,作為一個老光棍突然就成了坐擁千軍萬馬的老大,要是不弄幾百個美女夜夜笙歌,哪對得起自己孤獨的前半生啊。

 但能力是有的。

 至於他們的軍營就借用之前新軍在通州的。

 孫元化帶著新軍去遼東後,這座軍營就閑置起來,天啟也沒有再繼續搞第二批新軍,話說這一支就很讓九千歲肉疼了,兩萬新軍從組建到開赴遼東,總共花了一百五十萬兩,而且至今還是遼東各軍裡面維持費用最高的。畢竟他們消耗的不只是糧食和軍餉,光維持正常的訓練就是一筆巨款,那各種火器齊射一次,打出的火藥可就得幾千斤。

 真的。

 紅夷大炮的確好。

 可目前遼東最大的紅夷大炮,打一發就得五斤火藥啊。

 這樣的新軍真養不起太多,曹文詔的新式火槍騎兵都沒新軍能花錢,畢竟那短槍打一發才幾錢火藥。

 “以後陝北再有送貨的,一定要全部登記姓名籍貫。”

 楊信對楊夫人說道。

 “這裡面有什麽不一樣的人?”

 楊夫人好奇地問。

 “老夫夜觀天象,近日有一百零八顆魔星降世,此輩皆為應星者。”

 楊都督摸著自己的小胡子說道。

 “那為何不乾脆殺了?”

 楊夫人無語地說道。

 “魔星嘛,用來禍害別人還是很好的。”

 楊信說道。

 為什麽要殺呢?

 留著禍害袞袞諸公們不是更好?

 “他們這些年送了多少石油過來?”

 他看著一旁正在卸下的一桶桶石油說道。

 “今年到目前為止,總共送來五千桶,每桶都是連桶一百斤,據說那裡已經有人在用打井的方式取油,而且從四川雇了會打鹽井的,打上深井之後自己就能往外冒,成本極其低廉,運到這裡至少五倍的利。實際上咱們用不了,目前煤油都是賣給咱們的莊戶點燈,不過煉出的煤油有臭味,好在終究比別的油明亮,那些要讓小孩讀書的莊戶還是很喜歡。

 但他們用的終究有限。

 再就是軍隊采購汽油,尤其是孫傳庭那裡,喜歡用這東西給建奴燒荒。

 而且用的很好,據說比松脂還好,倒上一桶就連石頭都燒起來,那些參天大樹更是一點就著了。

 但咱們真不賺錢。

 倒是瀝青的確好用,如今新船都用這個刷在外面防水。”

 楊夫人說道。

 想象了一下遼東明軍帶著汽油在山林放火的場景,楊信忍不住也是一笑。

 實際上這是這些年明軍最喜歡的。

 他們的確對於進攻野豬皮缺乏動力,但出去給山林點火還是很有熱情,而野豬皮也會派出遊騎巡邏,雙方時不時因此發生小規模戰鬥,因為出去放火的都是精銳,所以雙方互有勝負,那些帶著首級回來的就可以領賞了。

 這些年建奴被搞得苦不堪言。

 畢竟他們真沒辦法對付,這種山火很難撲滅,而他們周圍又全是山林,躲也沒地方躲,現在通行的做法就是在居住區周圍清理出足夠的隔離帶,一旦火燒過去就老老實實看著吧,反正又滅不了。這些年明軍年年燒,只要風向合適就找個地方點上,奪回邊牆後,因為前面還沒燒過的地方增加,今年就燒得更歡樂,這些大火的確燒不死幾個人,但山裡野獸算是絕跡了。

 沒燒死也被趕到別處了。

 畢竟他們都燒了都快整六年了。

 現在建奴已經由狩獵加農耕的變成了放牧養殖加農耕。

 也就是在居住區附近放個羊,遇上火燒過去把羊驅趕到隔離帶裡面,不過因為平日拉弓的機會不多,相對來講扛鋤頭的時間增加,所以新一代建奴年輕人的弓箭水平普遍低於老一輩的。畢竟後者的硬弓重箭是從小伴隨長大,他們的箭射不準是有餓死可能的,而年輕一代想射也沒有啊,至於單純打仗來說,與其訓練弓箭還不如玩火槍呢。

 他們又不是沒有火槍。

 “油還是要繼續收的,咱們也不缺那點銀子,再說煤油又不會變壞,煉出來以後先存著,這種東西是可以解決臭味的,但解決需要另一種東西,而這種東西我們還沒有大量生產的手段。”

 楊信說道。

 他需要硫酸和苛性鉀。

 後者當然好說,實際上現在已經有,氫氧化鉀而已,紡織業從秦朝就已經在使用貝殼煆燒和草木灰反應充當洗滌劑。

 但硫酸這個真沒那麽容易解決。

 少量獲得可以,要真正廉價化就得上鉛室法了

 總之煤油用不了無所謂,大不了一桶桶裝起來儲存,汽油可以給軍隊,而且這東西又不只是燒荒,還能製作燃燒瓶,瀝青可以用在造船上,總之最終楊家並不會因此而虧本,那這就足夠了。他搞這個又不是為了石油,真正的目的只是建立起來一條規模足夠大的運輸隊,然後在需要時候運糧食。

 因為要給京城大量送可謂暴利的石油,那些士紳組織起大量駝隊。

 而且就像張獻忠家一樣,越來越多地方百姓養驢加入,從延安到京城距離兩千多裡,基本上一年可以走兩個來回,他們都是一頭驢兩桶兩百斤,然後再額外帶一些充當飼料的豆類和路上吃的乾糧。目前楊家是按照京城本地菜籽油價格的兩倍收購,一斤六分銀子,連桶一起算,兩百斤十二兩,通常他們會得一半的運費,也就是六兩銀子,一般都是兩頭毛驢,這樣就是十二兩。

 他們自己吃的很少。

 這些人都是極其節儉,往返需要三個月,連人帶驢吃的也就二兩,他們又不是吃米面,就是些高粱窩頭,哪怕需要在外面購買,也是買廉價的,實際上他們都是在京城買地瓜煎餅和鹹菜。

 總共三個月不會超過二兩銀子。

 住旅店就別扯了。

 這些人除非雨雪天氣否則不會住旅店的,就算加上這些也不過三兩。

 也就是說一趟能賺九兩,一年通常兩個來回,都是在種完地或者收割完之後出門,最終一年能賺十八兩,當然,沿途會有一些其他花費,但一年至少十五兩銀子的利潤,話說這時候募兵一年也就二十兩軍餉。

 雖然需要養驢,但毛驢這種東西養活成本極低,死了還能賣肉賣皮。

 對於陝北這些種地根本養不活自己的貧民來說,一年十五兩絕對值得出來,更何況還不只,因為他們還會在京城采購稻谷運回去,一般都是兩石,畢竟這個不是石油,後者是液體,就算流動性低那也是液體。

 那個不好馱運。

 但如果是糧食,一頭毛驢可以馱超過兩百五十斤長途行走,他們這些是綏米驢,本身就是馱運用的。

 而陝北的米價幾乎京城的兩倍。

 甚至他們會繞路宣大,距離差不多,就是不如南路安全,但問題是宣大米價是京城的三倍,他們把京城的糧食運過去再賣三倍的價,然後就可以騎著毛驢回家了。

 那麽當陝北饑荒的時候,這些毛驢運輸隊就可以直接雇傭,然後一頭小毛驢馱五個罐頭,目前這些人一年運來五千桶油,那時候不用運油,也不用管種地,他們一年差不多五個來回就得運回去至少三萬個罐頭,一個罐頭加上亂七八糟的野菜,就能吊住一個饑民倆月的命。再加上儲存的地瓜乾之類,本地還能有一些地瓜產出,畢竟這東西幾乎就不存在絕產一說,只要能栽種,它多多少少就能結出點東西,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維持災民活下去。

 然後組織他們向四川貴州這些地方遷移。

 “還得增加收購量,從這一批開始,每斤增加到一錢銀子。”

 楊信說道。

 這樣就是一桶十兩銀子。

 這樣的價會讓那些駝隊瘋狂的,哪怕要和士紳分,他們的利潤也能至少暴漲三成,然後會有更多人加入養驢馱運的行列,而一頭驢最多兩年就能加入馱運,實際上一年半就差不多了,正好趕在饑荒降臨前,這一波養驢潮中養的驢成長起來。

 不用多了,只要這期間能把向陝北的毛驢馱運量提高到十萬個罐頭,那麽楊信就有能力穩住第一年。

 畢竟陝北的饑民蜂起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 第一年只是王嘉胤,高迎祥,王自用這些,李自成是第二年,還是因為下崗,也就是說像他這樣底層小驛卒在第一年仍舊能夠勉強撐下。整個陝北還沒到無可挽回,只要有外部足夠的救濟就可以確保撐過去,在這期間可以把受災最狠的饑民向外轉移,一邊救濟一邊轉移直到清空陝北。

 真的,那地方只能清空。

 最多留下那些佔據最好田地的士紳。

 “不要擔心咱們家會虧錢,現在虧錢,到時候全都賺回來,現在地瓜不值錢,三年後我可以保證地瓜乾比現在的肉還貴,現在咱們多花些銀子收油,三年後這些駝隊一趟就能給咱們家收回這幾年的銀子。”

 他緊接著在楊夫人肉疼的目光中說道。

 饑荒時代什麽最值錢?

 吃的。

 開封被李自成包圍期間,一碗活的蒼蠅幼蟲好幾百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