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之五好青年》第692章 擴張
內閣大堂。

 “諸位!”

 鎮南王春風滿面地說道。

 他面前被召集來的文官們目光複雜地看著他。

 這時候北方的戰鬥已經隨著那些騶虞幡相繼到達而落幕。

 無論是已經被各軍控制的地方,還是依然在官紳手中的,統統在那隻憨態可掬的熊貓注視下,停止了交戰然後等候處置,也包括那些打土豪的貧民,雖然一些地方還沒有完成這個任務,但也必須得停下了。

 畢竟種田最重要。

 這個奸臣再一次大獲全勝。

 他用一連串令人發指的卑鄙手段,事實上完成了對北直隸,河南,山東三省士紳的清洗,死了多少人沒有具體數字,多少士紳傾家蕩產也沒有數字,也不會有人去統計這些數字。隨著熊貓的旗幟在天空飄揚,之前的一切都成為過去,死了的人白死,損失財產的白損失,同樣殺了人的也不予追究,搶掠了士紳財產的也不予追究。

 之前的一切就這樣揭過,無數士紳的血淚被掩蓋……

 “這場悲劇終於結束了,這場因為逆黨企圖弑君謀逆,信王作亂,以及福王造反而引發的悲劇,終於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九千歲的決策下,通過楊某與諸位的努力而平息了!”

 楊信厚顏無恥地說道。

 他面前的文臣們一片僵硬的笑容,然後用等待的目光看著他。

 他們都是被特意召集來的,之前京城軍管,事實上現在也是,包括各地在完成土改前都會繼續軍管,所以他們這些朝臣都閑著。

 倒是俸祿照發。

 楊信突然召集他們在這裡扯淡肯定另有目的。

 “不過因為之前的亂子,一些距離遠的地方還不知道事情真相,最近在南方頗有些謠言,故此陛下決定向各巡撫區派出欽差巡視大臣,向地方官員和百姓解釋,諸位都是陛下指定的人選。幼玄兄,你以欽差巡視大臣回福建,攜聖旨向福建巡撫所轄各地官民傳達上意。”

 楊信對黃道周說道。

 老黃默默起身行禮象征性接過重任。

 然後楊信一一點名,廣東欽差巡視大臣陳子壯,廣西蔣士忠……

 廣西很少真正的頂級科舉世家,實際上他們那裡出個進士很不容易,一科基本上都是個位數,甚至乾脆沒有,比如萬歷四十七年,整個廣西就出了圓嘟嘟一個進士。而且他考中後還落籍了東莞,所以搖身一變成了廣東人,這樣算萬歷四十七年廣西進士為零,而天啟五年也是一個,還是個靠數學考核才中的,實際上按照正經八股文這一科廣西進士也為零。

 但蔣家卻是廣西少有的科舉世家,蔣士忠他爹就是隆慶年間的進士。

 他這個家族據說是三國時候蔣琬的後代,算廣西文人之首,實際上到了清朝他們一家子也是科舉世家。

 江西是宋應星,南贛是李邦華,湖廣是賀逢聖,偏沅自然是楊鶴了,雲南是傅宗龍,不過還有一個同行的劉孔昭,畢竟雲南情況特殊,不僅僅是士紳,還有黔國公和那些世襲的衛所將領,貴州是馬士英,馬瑤草此前在戶部做郎中,四川是王應熊。

 都是本省。

 這個安排讓這幫人全都警惕起來。

 “另外,陛下已經決定,效法前宋故事,於大明兩京十三布政使司轄區,推行全面的公田法,

另外裁撤天下衛所,改為全面的民兵預備役制度,也就是江浙已經推行的那些。這些也需要諸位向各地官民解釋,不過他們可以放心,對於那些忠心的臣民,會采取與前宋一樣的贖買,不會像當年昭義市一樣,說起來這種方式陛下也不讚同。 楊某也不讚同。

 對於忠臣義士就應該有忠臣義士的方式。

 北方這些是他們自取滅亡,這個不是陛下收他們的地,而是他們犯了罪理所應當籍沒土地,但南方那些沒有附逆的忠義不一樣。”

 楊信說道。

 “陛下聖明!”

 王應熊迫不及待地說道。

 其他那些也都露出一絲難以掩飾的驚喜。

 他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但卻沒想到楊信居然換了一種手段。

 “你們先聽我說完。”

 楊信說道。

 這些家夥臉色又緊張起來。

 “贖買會按照官價贖買,至於價格不會虧待你們,就按照去年六月的各地地價來贖買,但是,朝廷肯定沒那麽多銀子,故此不會拿銀子來購買,而是發行專門的土地券。

 也就是由陛下擔保朝廷發行的債券。

 這種債券一貫相當於一元新幣,接下來陛下授權人民銀行,代理大明境內的鑄幣及發鈔,全面改行新幣,一元也就是一兩銀子,但土地券肯定不能拿來當錢花,可以交易但不能用於市面的流通。而且兌現的時間長一些,根據票面所印製的時間來進行分批兌現,畢竟朝廷也得有銀子,朝廷沒有銀子是肯定兌現不了的。”

 他說道。

 “那最早的多久?”

 蔣士忠問道。

 “一百年後!”

 楊信很輕松地說道。

 蔣士忠差點沒忍住一口唾沫噴他臉上。

 “諸位,我知道這個時間有點長,最早一批一百年後兌現,最晚一批大概兩百年後兌現,傳家寶啊!”

 楊信很誇張地說道。

 我信你個鬼啊,一百年後誰知道會怎樣?一百年後誰知道大明朝還在不在?

 一幫欽差們鄙視地看著這個不要臉的家夥。

 “另外這些土地券還有一種用途,那些不想等著兌換的,可以用一貫十畝的價格,從朝廷購買墾荒地,但不是兩京十三布政使司范圍內的,只能買這個范圍外比如遼寧布政使司轄區內的荒地,陝西行都司,山西行都司這些。另外陛下還將設立台灣都指揮使司,在剛剛臣服的呂宋北部設立呂宋都指揮使司,陛下還賜名之前水師在佔城以南開拓之地為西貢,並設立西貢都指揮使司。

 這些也都可以買。

 一貫十畝。

 隨便你們去開荒。

 所開墾的荒地由陛下賜予土地證,以後世代承襲,永遠屬於你們,楊某在此對著昊天上帝發誓,對於這樣的土地絕對不會染指。

 而且只要你們願意去,水師會派戰艦護送你們,並且駐軍保護你們。”

 楊信說道。

 他搞土地券就是玩日本土改那套,日本在太上皇主持下的土改,就是以贖買的方式收地主的土地,而且同樣是不能流通的債券,設立最高保留的限額,剩下必須賣給國家,然後國家再賣給佃戶。只不過在開始買賣時候,太上皇控制的日本政府瘋狂的貨幣貶值,而無論收地主的地還是賣給佃戶都是定價的,當日元貶值到大米漲價近四倍時候,土地收購和出售價格依然不變。

 最誇張時候據說農民一包煙錢就能買一畝地。

 白菜價收購白菜價賣。

 以這種方式完成對日本地主階級的清洗。

 當然,前提是太上皇主持,米國太君拿槍指著日本的地主們接受。

 而楊信屬於用印刷的土【00kxs】地券收購,然後用一百到兩百年時間來貶值……

 這個兌換的是新幣,現在的新幣的確是銀元,一兩銀子,過一百年恐怕早就改成金本位的了,過兩百年估計都紙幣化了,實際上一百年就可以紙幣化了,那時候這點土地券算個屁啊!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還是用這個吸引他們往外開荒。

 之前楊信的確計劃去殖民地開荒就獲得土地所有權,但事實上分地以後根本不可能有人往外跑,既然這樣還不如改變計劃,讓這些人用他們也知道一兩百年後很難說會怎樣的土地券,去殖民地獲得土地所有權。而兩京十三布政使司的荒地,則用來給國內的民兵,他們新增加的人口就往這些地方開荒,而這些出售了土地的地主,到殖民地去做開拓者。

 畢竟他們可以獲得皇帝發的土地證,擁有開荒地的永久產權。

 土地券就是廢紙。

 他們很清楚這東西的價值,無論楊信現在承諾了什麽,一兩百年的時間都足夠抹去,他都死了誰還能找他是怎麽著?

 既然這樣拿土地券去換墾荒地就比較劃算了。

 畢竟土地是實實在在到手的,而且這些年經過海外貿易,這些士紳都已經知道了南洋的富饒,別的不說就算拿著土地券,去換幾百畝香料園,都能迅速收回損失的土地成本。

 比等兩百年強多了。

 兩百年。

 這得多麽厚的臉皮才能說出這樣一個數字。

 “若外面的地不夠又如何?”

 黃道周說道。

 楊信很乾脆地往身後世界地圖上一拍……

 “繼續搶啊!”

 他說道。

 這種政策同樣可以讓原本對外擴張沒有熱情的官員士紳們,立刻對開疆拓土充滿了熱情。

 畢竟搶了的會變成他們的。

 而已經確定的爵位實封制度,讓武將們開始喜歡上了開疆拓土,畢竟搶到的是他們的封地,文官和士紳階層也喜歡上了開疆拓土,畢竟他們手中的土地券需要外面更多沃土來變現,整個大明的財富和精英階層,全都把目光轉向了對外擴張。

 而內部則維持均田和民兵製,最大限度讓所有人都吃飽飯。

 但光吃飽飯肯定不夠,畢竟還得要銀子消費,要麽投入工業,但大明的體量太大,全部工業化缺乏足夠的市場支撐,這個世界養活不了工業化的大明,最終還是要逐步走向擴張,那麽財富和精英階層也就有了足夠的兵源。

 這就是大明的未來。

 “鎮南王若早明示此策,何至有如今這場亂子!”

 黃道周歎息道。

 “哈,若沒有那些被滅門的士紳,我就算拿出這套公田法,你們就會老老實實接受嗎?別開玩笑了,幼玄兄,諸位,你們現在接受我這種公田法,不是因為它對,而是因為你們已經知道你們抵抗不了,你們接受它是因為它上面沾滿了無數士紳的血。”

 楊信很直接地說道。

 一幫欽差大臣們尷尬地笑著。

 “大王,那宗室如何處置?”

 傅宗龍問道。

 “移藩,實土移藩,朝廷以後不會再給他們一兩銀子,宗室的田產同樣全部收回,各藩皆賜實土,但不是兩京十三布政使司以內,而是這個范圍之外,十年內我會把他們全送出去,太祖當年的九王塞邊就很好,以後大明的藩王必須都去塞邊。”

 楊信說道。

 藩王最好處理了。

 恢復太祖制度,一個藩王給一個護衛,然後出去塞邊。

 一個藩王給他們兩千平方公裡可開墾荒地,他們自己的宗族再加上護衛,一個藩王移出一萬戶很輕松。

 比如接下來就可以把福王這批扔出去。

 不過不是往南洋塞,這些都是北方人,直接送南洋和給他們根白綾差不多。

 但可以把他們往西北送,比如說河套,張獻忠已經開始行動了,那裡接下來需要移民填充,像山東三王就可以扔過去了,他們屬於罪犯,不可能給他們兩千平方公裡,有五百就可以了,那裡還是很適合農業的,需要的只是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好那裡會剩下很多女人,然後從內地遷移一堆光棍,這樣三王的護衛也就有了,至於剩下的也一樣,繼續把這些北方藩王向西北塞,然後打著這個名義向西出嘉峪關滅葉爾羌汗國。

 這場戰爭打完,這數以十萬計的精銳騎兵不能閑著。

 以後北方也沒有戰爭了,有個兩三萬騎兵駐守就行,剩下的全部趕去掃蕩西域的葉爾羌汗國,然後把打下的土地安置北方藩王,或者說以安置藩王為名義移民實邊。

 沿著向前打下一塊地方扔過去一個藩王。

 至於南方那些,就得往南洋扔了,戰爭結束後那些已經開始進化到排隊槍斃的步兵同樣不能閑著,還是要向南方征服。從雲南,廣西的邊境線開始向前推就行了,征服那些君主逼得他們稱臣納貢,逼他們一家交出一塊差不多大的富饒土地,然後把南方的藩王扔過去,就這樣一邊打一邊扔。

 扔完為止。

 藩王為中心,再加上實土封爵,再加上士紳種植業,大明的擴張方式就這個模板了。

 然後禁止他們搞工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