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之五好青年》第182章 9000歲的誕生
楊信到達南京的第一天,就這樣在堪稱雞飛狗跳中過去。

 東林群賢暫時休戰。

 畢竟他們也得研究該用什麽手段來對付這個小瘋狗,不按套路出牌的對手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他們過去的那些手段對這個人肯定沒用了。

 正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他們最擅長的是規則,是利用規則在規則內整人,可當楊信擺明了根本不吃他們那一套的時候,他們真就得重新研究新的對策了。

 楊信沒興趣管這個。

 他和衍聖公一樣入住魏國公提供的園子,包括他帶進城的三百蕩寇軍士兵。

 但剩下的一千多暫時駐扎城外。

 常胤緒給出的解釋,是擔心這些人和本地百姓語言不通,進城後容易產生衝突,他得為城內穩定考慮,對此楊信表示了充分的理解。

 反正只是不準全副武裝列隊進城而已,回頭換上便裝一樣進來,至於武器就是公然裝車運進來,常胤緒還能阻攔是怎麽著?這些武器又不是民間禁止的,別說是這些士兵,就是普通老百姓扛著杆三股叉進城,守門士兵也不會阻攔,街頭賣藝的一大堆刀槍劍戟呢。

 總之他對這個南京守備的權威表示尊重。

 畢竟也是常遇春後代。

 常家兩個國公沒傳下來,他倆兒子一個因罪被廢一個為建文血戰到底,當然,也有說涉藍玉案而死,不過明史對此類記載錯誤還是不少的,比如孫興祖明史記載洪武三年戰死,但現代發現了孫家保存的祖上官誥記載,人家洪武二十三年才病死。

 常家的懷遠侯是後來另外封的。

 這是常升一支的後代,不過一樣也有鐵券。

 原本歷史上南京淪陷後,唯一一個沒有投降建奴,而是帶著妻女種菜終老的勳貴常延齡就是常胤緒的孫子。

 這時候也已經成年,也是南京錦衣衛籍。

 南京也有錦衣衛。

 指揮使,指揮同知,僉事之類世襲官員一應俱全,只不過這裡就是純粹的養老院了,全都是各家勳貴子弟還有就是歸化的四夷酋長後代。

 這些人沒什麽權力,就是混工資的擺設而已。

 南京的權力核心就是三個人,守備,守備太監,參讚文臣,最初並不限於哪個尚書,但後來變成南京兵部尚書專職,整個南京實際就是勳貴武臣,太監,文官,這三個人說了算。

 而葉茂才和其他那些犯人,包括被抓的海盜,統統都被關進城外的蕩寇軍駐地,那裡是南京織造所屬的一處豪宅,一千兩百蕩寇軍駐扎看管那些犯人,他們的開銷由南京守備太監和織造府承擔。這些人也是皇帝直屬的蕩寇軍,豈能由楊僉事自己掏腰包養活,不但駐扎期間吃喝玩樂都由南京太監團負責,包括之前楊信花的也一樣……

 “楊僉事,您要是不收,那可就真不把我當兄弟了!”

 李實很嚴肅地說。

 他手中拿著的是一遝總計五萬兩的會票,隨時可以到城內的一處錢莊支取。

 “這,這怎麽使得!”

 楊信笑著說。

 當然,這銀子肯定是要接的。

 接過會票的他,不無惋惜地看著旁邊床上躺著的高湧……

 “在京城就聽說高千歲德高望重,原本想著能來多聆聽教誨,不想千歲又突然中風,這都是楊某之過,好在千歲吉人天相,想來很快會好的。在千歲康復之前,這南京的事情還得李公公多操心,京城那邊楊某一封信而已,說起來咱們都是自己人。”

 他說道。

 南京守備太監就是稱千歲的。

 這幾乎是一種慣例,這種稱呼說違製就是違製,說不違製也就不違製,反正沒有明確的規定,除了萬歲之外其他都只是一種獻媚的尊稱,別說是在民間和太監中,就是文官見了一般也恭維聲千歲。

 包括利瑪竇。

 好吧,這種稱呼是利瑪竇記載的。

 可不要小看這個守備太監,他的實際權力極大,不但南京皇宮,織造及孝陵等各處數千太監,統統都歸他管理,甚至南京城門稅收,軍隊他都有權插手。利瑪竇形容他的權力幾乎是無限的,不過這只是對皇宮以外來說,在太監這個系統裡,他身份算不上太高。過去是內官監外派,但萬歷年間變成了司禮監外派,他就是司禮監掌印派出一個在外駐扎的手下,類似辦事處主任,司禮監掌印想撤換就是一句話而已。

 “對,對自己人,既然如此不如咱們兄弟相稱如何?”

 李實笑著說。

 “那當然求之不得!”

 楊信說道。

 就這樣他倆又成兄弟了。

 李實本身就是高湧副手,協同守備,這個人還是很有用的,因為他控制南京官營絲織品,楊信以後要真正搞海上貿易,少不了偷偷從他這裡弄些好東西,甚至委托他這裡製造一些適合歐洲王室貴族的絲織品。

 比如繡個紋章什麽的。

 這可是大明宮廷刺繡,代表著工藝的巔峰。

 而這時候歐洲貴族就喜歡這個。

 實際上到明末的時候,廣東那邊的瓷器工廠就已經開始製作帶歐洲貴族紋章的瓷器,後者買回去還得用黃金鑲邊,就跟寶石一樣伺候著,偶爾拿出來顯擺一下裝個逼。如果能以大明宮廷刺繡的工藝,給歐洲那些國王們繡幾幅家族紋章在聚會時候掛出來,想來足夠讓他們為之瘋狂了。

 說到底這時候正是歐洲刺繡最狂熱的巴洛克時期。

 為了這東西那些君主是真舍得一擲萬金。

 “不知道咱們伯父喜歡些什麽,哥哥我也好早做準備,等兄弟回去時候也好帶一份禮物給伯父!”

 李實迅速又把九千歲認了伯父。

 “我倒是有個建議。”

 楊信說道。

 “兄弟直說!”

 李實說道。

 “要說什麽金銀珠寶,這個也沒什麽特別的,差不多就行,咱大爺也不是很在乎這個,他自己就常說,他就是萬歲爺的一個老奴而已,所有一切都是萬歲爺給的,他自己要什麽錢財?至於奉聖夫人那裡一個女人,倒是喜歡些首飾珠寶什麽的,但對咱大爺,我倒是覺得你得換一種讓他高興的法子。”

 楊信說道。

 “兄弟你快直說吧!”

 李實說話間又把一遝數目不祥的會票塞進他手裡。

 “很簡單,高公公都稱千歲了,咱大爺該稱什麽?”

 楊信低聲說道。

 “也叫千歲?”

 李實說道。

 “你是想害死高千歲?”

 楊信說道。

 “那乾脆九千歲?”

 李實瞪大眼睛不確定地問。

 “這可是你說的,我可是什麽都沒說過。”

 楊信說道。

 “兄弟,謝了!”

 李實眉開眼笑地又塞了幾張給他。

 不過這個家夥真不缺銀子,他的權力就像原本歷史上的曹家,南京織造太監相當於內務府江寧織造。

 銀子什麽的對這些家夥不值一提。

 就這樣把魏公公變成九千歲的任務就交給他了。

 這也是替楊信分擔惡名。

 畢竟這段時間他比九千歲更出風頭的多,這樣反而九千歲還不是那麽惡名昭彰了,但如果以李實為首的南京太監團,為巴結他最先把這個九千歲的稱呼喊出來,那九千歲就成了文官們攻擊的目標,畢竟這個稱呼還是過於駭人聽聞了。話說楊信這也算是坑他大爺了,不過九千歲會喜歡的,他五十多才終於熬出頭,要說錢財什麽的對他真不是最重要,相反這種虛榮心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九千歲的確以撈錢惡名昭彰。

 但他撈錢是給天啟撈的,遼東戰場從萬歷四十六年到去年,總共也就兩整年花了一千五百萬兩啊,大明朝這兩年加起來才多少稅收?他不瘋狂撈錢如何給天啟往這個無底洞裡填。

 他和天啟之間沒有分別。

 天啟不會管他的錢如何來的,皇帝隻管用錢時候他能不能拿出來。

 哪怕這錢是他以勒索方式從別人手中奪的。

 “還有一件事。”

 楊信說道。

 說話間他還看了看床上裝癱瘓的高湧。

 “我不妨跟二位直說,我來就是搞事情的。

 陛下因為上次哭廟事件雷霆震怒,要我來替他收拾一下那些越來越不像話的混帳東西。

 我可以明說,我就是來殺人的。

 這件事誰敢擋我我就殺誰,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不過我也知道你們在這裡為萬歲爺做事,以後免不了還得用著地方上,不便於跟他們撕破臉,所以我不要求你們做什麽, 但你們也必須明白自己的身份,如果有人在背後對不起萬歲爺,那也別怪我不講情面。不只是南都的內官,李兄也替我轉告各家勳貴,我楊信是個直性子,有什麽話我就明說,他們也不用擔心什麽,我不是來對付他們的。

 但他們也別自己跳進這個戰場。

 我不求他們做什麽,但他們也別被別人利用,期間或許難免會有波及他們利益之處,但事後萬歲爺會給他們補償的。”

 他緊接著說道。

 “楊兄弟放心,咱們都知道自己該站在哪一邊。”

 李實趕緊說道。

 “那就請李兄給我準備一批能夠運載一千士兵的快船,要隨時在下關碼頭上候命。”

 楊信說道。

 衍聖公已經拿下,接下來就該去常州了。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