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下安康》第46章 優柔寡斷
王頍乃南梁名將王僧辯之子,曾經輔佐太子楊勇,坐事發配嶺南。他聽聞楊諒意欲起兵,立刻讚同。

 王頍認為,此時楊諒準備充分,能夠立刻召集三十萬大軍,而關中楊廣準備不足,根本難以抵擋。只要楊諒能夠攻入關中,然後招朗州的武陵郡王楊儼等人響應,必可奪得皇位。

 其他諸心腹蕭摩訶等人也紛紛讚同,楊諒此時心中乃定。

 楊諒準備與眾人攤牌,正巧天生異象。當時正好火星處在井宿的位置,府上眾人議論紛紛,而儀曹傅奕通曉天文星歷,楊諒問他:“這是什麽征兆?”

 傅奕回答道:“天上的井宿,在黃道帶上,是火星必經之路,這是正常的規律,倘若進入地上井的位置,那就怪異了,這是要生亂的前兆,怕是有礙大王。”

 楊諒聽了很不高興,將傅奕趕了出去。而傅奕自覺怕是要起亂子,為免受池魚之殃,他連家都不敢回,便棄職前往關中。幾個月前他與黃明遠一晤,他自覺要想完成滅佛的理想,還是要靠當今天子,因此便打算先去投奔黃明遠。

 傅奕很快逃出了晉陽,楊諒根本不知。此時的他並不關心一個手下的逃走,他現在準備跟手下攤牌了。

 楊諒匆忙將手下文武召集起來。等到眾人到了之後,楊諒便故意在人前大哭了起來。眾人不解,忙上前相詢。

 楊諒便哭著說道:“阿耶去世,孤身為親子,竟不能親往,真是不孝,如何不難過?”

 這時裴文安故意問道:“大王身為先帝親子,如何不能前往長安奔喪?”

 楊諒便說道:“非是孤不願,實此乃先帝遺命,孤不敢違背。本王離京之前,先帝曾言‘如果有璽書召你,驗看敕字加點,還與玉麟符相合,方可受命上路。否則,必不可前往長安。’昨日屈突通持先帝詔書前來招我回長安,可這詔書之上,並無敕字加點。這可如何是好?”

 不待眾人反應過來,裴文安立刻站了起來說道:“大王,如此說來,此必不是天子本意,乃有人矯詔而故意誘使大王回京,大王現在千萬不能奉詔啊。”

 楊諒一聽,立刻站了起來說道:“難道我就不去見阿耶最後一面了嗎?”

 這時裴文安又說道:“大王,先帝去世,死因不明,天下人議論紛紛,皆言是當今天子弑父篡位。大王身為人子,難道不當查清父親是死亡原因,還先帝一個公道。”

 二人跟說相聲一樣,一個逗哏,一個捧哏,全無別人插嘴的份。

 這時王頍也站起了說道:“先帝必為當今天子與奸臣楊素合謀所害。楊素欺主罔上,賊害良民,使父子道滅,乃禍亂之源。大王當為天子復仇,誅滅楊素,還天下一個太平。”

 這時候眾人終於明白楊諒的這次會議是什麽目的了。也明白楊諒是在故意試探他們是否忠誠。因此眾人紛紛上前痛斥朝廷的無道和楊素的暴虐,請求楊諒帶兵殺入長安,重塑大隋。

 更有不少將領,紛紛求做先鋒,一時之間,人人景從。

 不過也有人反對。這時楊諒的麾下首席文官,並州總管府司馬皇甫誕卻給高漲的眾人頭上潑了一盆冷水,直言此事不可。

 皇甫誕乃安定烏氏人,祖、父俱為關隴世家出身。少剛毅,有器局。楊諒擔任並州總管之後,楊堅以皇甫誕公方著稱,拜皇甫誕為並州總管府司馬,總府政事,一以諮之,楊諒也很敬重他。

 見是皇甫誕反對,楊諒不好發怒,隻得耐著性子問道:“皇甫公,難道孤就要看著自己的父親不明不白的死去嗎?”

 皇甫誕流著淚說道:“我預料大王的兵力不是京師軍隊的對手;加上君臣的地位已經確定,雙方勢力懸殊,大王的軍隊雖然精銳但難以取勝。希望大王奉詔入朝,守臣子之節,必有松、喬之壽,累代之榮。如果大王遷延止步,那麽一旦身處叛逆的地位,被追究刑法,就是想作一個平民也不可能了。”

 楊諒聽後大怒,一腳將身前的桌案踢走,指著皇甫誕大聲斥罵道:“孤有勝兵百萬,五十二州臣民,難道還不能擊敗楊廣?”

 皇甫誕大聲說道:“以五十二州之兵馬,可抵天下之勝兵嗎?大王三思啊,只有奉詔入朝,才是完全之計。”

 此時楊諒再也無法忍耐,令人將皇甫誕押下去囚禁起來。

 皇甫誕被關押,此事再無人敢反對。

 楊諒乃起身說道:“孤欲起兵誅殺楊素,撥亂反正,諸位疏願與孤同往。”

 有了皇甫誕這個榜樣,更沒有人敢反對。眾人紛紛跪地請纓,楊諒乃見士心可用,心中大喜。

 ······

 眾人議定起兵,乃風風火火的布置下去。

 此時楊諒早就已經集結了大量的兵力,又居高臨下,可以直接威懾到關中的安全。楊諒詢問眾人如何進兵,這時眾人就起兵名頭又發生爭論。

 裴文安、王頍都認為可以“利用的是先皇死因不明,天下議論紛紛為由,打出‘新皇弑父,漢王替父報仇’的旗號”。若是楊諒同意,此舉便可顛覆了新皇的合法性,也給自己贏得了名分,使得師出有名。

 這時並州司馬張祥勸楊諒道:“一旦言先皇死因不明,必使先皇聲名受損。且矛頭直指楊廣,必令楊廣心中震驚,發動殊死抵抗,其結果於我不利。不若以‘楊素謀反,要誅殺他,以清君側’為名頭起兵,也可麻痹楊廣,使得他和楊素發生齷齪,一如漢景帝殺晁錯一般。我軍起兵,是為誅殺楊素,避免了大王麾下因為討伐天子而產生畏懼之心。哪怕我軍進兵不利,也未和楊廣撕破臉皮,到時割地自守,也能圖霸大河以北。”

 楊諒也覺得張祥的說法更加穩妥。裴文安等人的說法雖然名頭更響亮,但卻是和楊廣不死不休的局面。再說張祥說得有一點很對,真若是起兵不利,他也能和楊廣求和,不至於因為雙方不死不休而弄得無法挽回局面。

 因此裴文安和王頍雖然與楊諒關系更親密,但楊諒還是接受了張祥的說法。

 此時王頍清楚楊諒優柔寡斷,並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也隻得同意了楊諒的意見。

 但楊諒不知道張祥並不是真的為楊諒圖謀,而是故意使楊諒造反的名頭不實。楊諒說楊素造反,只要新皇出來辟謠,他就無計可施了。到時候為難的就是楊諒。

 而且張祥在此之後,秘密逃出晉陽,前往井陘一帶抗擊漢王逆軍,成功阻止了漢王禍亂太行山以東的地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