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下安康》第281章 槽漁灘
宋正本和蘇烈二人受命之後,便前往嘉州。

 二人幾乎是孤身前往,身邊只有數百人。

 雖然蘇烈已經成為奮威軍的統軍,可此時奮威軍尚未進行整編,近三萬人馬,要裁汰近萬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裁軍之後,還要對部隊進行重新整編,部隊想發揮戰鬥力,至少也得一個月了。

 宋正本和蘇烈沒有辦法,沒有嫡系,根本沒法打仗,隻得請求黃維揚再遣一軍調用。

 此時黃維揚手中也沒有多余的軍隊。

 奮威軍、振威軍都要整編,右靖衛在川北,左衛率營要護衛成都,右驍衛在巴州,而新附之兵,並不能完全信得過。

 一時之間,黃維揚還真沒可用之兵給宋正本和蘇烈二人。

 可黃維揚也清楚,僅憑兩萬土兵和一個右衛率營,又很難擊敗李世民。最後黃維揚隻得將鎮守瀘州的右驍衛五十五軍和鎮守巴西的右靖衛四十八軍調給二人,還給二人撥了三千水師。至於瀘州重地,只能交給水軍駐守了。

 蘇烈和宋正本與十二月二十一日趕到洪雅,此時楊弘禮和高士廉已經率領兩萬嶺南土兵在此駐扎了。

 不過嶺南土兵的士氣並不高。

 一方面主力的離開讓他們顯得有些暗然,另一方面便是冬天作戰對他們並不友好。與胡人畏熱一般,嶺南土兵也畏寒。

 而且蘇烈和宋正本二人算空降兵,楊弘禮無論是資格還是地位,都在蘇烈之上,更引得一些嶺南將領不滿。

 幸好楊弘禮知道二人是太子殿下的親信,對二人態度還算友好。

 不過這些土兵只聽楊弘禮的命令,二人一個總管,一個副總管,連能指揮的部隊都沒有,也是一件奇事。

 直到五十六軍從瀘州逆流而上,才解了二人的尷尬。

 日子一天天過去,眼看就要過年了。人心思歸,蘇烈也不敢耽擱。眼看四十八軍離得遠,不知道何時到達,他遂決定不再等了,搶先出擊。

 蘇烈將此戰的突破口放在了洪雅一線。

 雖然這一帶地形複雜,

山高灘險。但相較於北面複雜的地形,明軍只要突破槽漁灘,便能順著青衣水南岸大道,一路進入雅州腹地。而且明軍還能充分發揮水軍優勢。而北面丘陵之地,看似較為平坦,但道路多變,地形崎區,很容易為李世民所趁。

 此時右衛率營到達百丈縣城之後,便不敢再貿然往南,隻得不斷試探唐軍。但唐軍的反應很強烈,程名振派了多支斥候隊,皆是損失慘重,無功而返。

 十二月二十六日,明軍向槽漁灘發起攻擊。

 唐軍在槽漁灘一線布置了五千人,又在名山縣布置了萬余人,分守諸隘,阻擊明軍。

 駐守槽漁灘的唐軍將領是權弘壽。他把防線從突出的槽漁灘裡後移,直接退到槽漁灘口。

 這裡北側是青衣水,南側便是懸崖峭壁。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而且從槽漁灘裡到槽漁灘口,距離不過五六裡,但道路都是依山臨水的小道,極其難走。

 蘇烈一開始也是按部就班地出擊。

 但明軍還沒前進多久,南側的山上便出現了大批唐軍伏兵,照著山下的明軍便是一番如雨般的巨石、弓弩打擊。

 山勢陡峭,明軍在狹窄的路上,完全是避無可避,很快便傷亡慘重。

 蘇烈見狀,立刻下令前軍退回。

 這種打法,明軍就是打光了,也不可能順利通過。

 全軍退回來之後,蘇烈便讓大軍暫時屯駐在槽漁灘口,等待斥候的偵查情報。

 等斥候回報,對面的唐軍並無水軍部隊,蘇烈卻是有了破敵的計策。

 唐軍從槽漁灘裡退到槽漁灘口布防,不得不說,這是既正確又錯誤的決定。

 槽漁灘口當然是個險要之地,光是那條五六裡的險路,就是一道天塹。但要想徹底封鎖此地,還需要一支水軍的左助。

 槽漁灘口因為向南凹陷,此處的青衣水寬四五百步。這個長的距離,光靠弓弩、投石器,是根本沒法完全封鎖青衣水的。

 而槽漁灘裡一帶背靠山嶺,雖然地勢顯得有些平坦,但青衣江在此變窄,最寬處不過一百步左右。在兩岸各置一個箭樓,完全可以徹底封鎖大江。

 或許是權弘壽擔心在槽漁灘裡鏖戰他消耗不起,或許他沒想到明軍會有水軍參戰,反正就是這麽安排了。

 蘇烈知道此事之後,立刻派人調集五十艘中小型船隻,每艘船上置三十名士兵,組成突擊隊。

 到了晚上,蘇烈命突擊隊登船出發,逆著青衣水,直奔西面而去。

 此時已經是臘月二十六,月亮已經是殘月蛾眉,到了天快明時才出現。所以沿途一片黑暗,可見度很低。

 眾人鼓足了力氣,拚命地往前劃。

 負責掌船的都是水軍的精銳水手,在夜裡開船乃是基本技能。

 或許是唐軍覺得他們的防線已經是天衣無縫了,因此對水面上的情況毫無察覺。

 眾人順利向西,很快就在槽漁灘口的西面吳村壩登陸。

 吳村壩算是槽漁灘口較大的一片平地了。此地離著槽漁灘口不到二裡地,明軍大舉登陸,唐軍就是再無備也發現了。

 此時聽到明軍從身後殺出,正在槽漁灘口的權弘壽大吃一驚。他著實沒有反應過來明軍是怎麽出現在他身後的。直到透過夜色,隱隱約約看到不少船隻,權弘壽才恍然大悟, 後悔不已。

 不過這時候再後悔也晚了。

 明軍登岸之後,便在吳村壩建立起灘頭陣地。

 眼看唐軍開始反擊,明軍在吳村壩點起火堆,給隋軍主力傳信。

 遠在槽漁灘裡的蘇烈見狀,立刻命令五十五軍全部登船,逆流而上,順著突擊隊打開的缺口,直取槽漁灘口。

 如此果然效果明顯。

 唐軍的布防主要是依靠地形,其兵力並不多。權弘壽既要在山上布防,又要槽漁山的幾個山口,駐守在槽漁灘口的部隊不過兩千多。

 而且他們並無堅城依靠,也無法將已經登岸的明軍趕下水。

 隨著明軍越來越多,槽漁灘口幾乎被包圍。

 權弘壽知道此戰已敗,再打下去不過是全軍覆沒的下場,隻得下令全軍突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