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乒出新世界》二百七十四
  但是周帆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程教練反手暴衝的穩定性不是最好。如果自己球拉得短一點,或者貼近底線,程教練的上台率就不太高,尤其是踫上李濤或陶氏兄弟這樣的高手,還是需要適當的過渡,找到適合的機會再發力。
  周帆跟程教練練習正手對拉,程教練的正手穩定性不錯。周帆一板板加重進攻的力量,程教練調節得很到位,控制得遊刃有余,周帆是想摸擬一下在強手的壓力下程教練的防守能力。
  周帆開始反手橫拉加轉弧圈到程教練的反手,程教練反手橫拉的上台率有點低。周帆讓他不要急於發力,先控制好球有機會再發力,畢竟對手不會像練球那樣給你最舒服的球。
  程教練增加了對反手的控制,穩定性也上了一個台階。周帆告訴程教練,他第一個出場可能會遇到李濤或者是陶駿偉,由於第一輪的勝負直接決定比賽的走向,對方肯定會排出相當有實力的選手。
  周帆本來想讓李迪陪他練練,因為李迪的打法與對手很相似。這時工作人員把盒飯送了進來,時間已經快到12點了。
  李董事長讓大家先吃飯,還有兩個小時就要比賽了,吃完了還要留時間消化消化。
  邱教練按照周帆的要求依次填好出場名單,比賽開始前交給裁判。周帆對邱教練的打法還是比較熟悉的,邱教練直握球拍正手生膠反手反膠,反膠用得比較少,以正手生膠擊打和推擋為主。
  李董事長吃完飯帶著一群教練先去陶然俱樂部踩踩場,佔好有利的地理位置。會員和球迷們還製作了印有“精英俱樂部加油”和“周帆必勝”的標語牌,一起帶到比賽場館。
  周帆賽前最後跟大家開個會,動員大家不管對手是誰都要敢打敢拚,發掘對方打法上的弱點,展現出自己打法的特點,對強手要拚,對弱手要穩,在關鍵時刻要相信自己。
  一切都準備就緒,五個人向陶然俱樂部進發。兩個俱樂部相距不過十五分鍾路程,離開賽還有半個小時大家趕到陶然俱樂部。
  看現場這個陣勢長槍短炮對準精英俱樂部的隊員,各家媒體對這場比賽予以了極大的關注。
  整個觀眾席大概可以容納一百人左右,很多觀眾是買票進來的,李董事長只能和七八個教練擠在觀眾席的最旁邊,而主席台上陶氏兄弟帶領隊員們端坐中央,主場優勢非常明顯。
  周帆走到裁判席,把已方的出場名單交給裁判,陶駿偉也把陶然俱樂部的出場名單交給裁判,周帆和陶駿偉握了握手,然後裁判排出最終對陣名單。
  第一場由程永定對陶駿偉,第二場由邱少謹對李濤,第三場
  第一次提到馬爾代夫是在二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地理學家托勒密的著作中,其中他提到了斯裡蘭卡西面1378個小島的地方,指的就是馬爾代夫。自從那時起,許多航海家不斷提及馬爾代夫:14世紀末的PappusAlexandria提到了Taprobane島和1370個相鄰的島嶼。底比斯人曾航行到印度馬拉巴爾海岸,他提到了“一千個小島和那裡險惡的環境:因為那裡的磁石海岸會導致鐵皮船的觸礁沉沒”。
  波斯商人Suleiman曾橫跨印度洋,他寫道:“在這個名為Herkend的洋面上有將近1900個島嶼,統治者是一個女人,財富不可記數”。他還曾跟隨鄭和的遠航隊在1433年到達東非,他在他的海岸調查中證實,商船來到馬爾代夫進行貿易,購買這裡的繩子。明朝時,中國人非常熟悉這些島嶼,稱這裡為“伏在水下的山脈”(流沙),並記載了這裡的氣候、地理和風土人情。[7]
  14世紀中葉,阿拉伯著名的旅行家伊本·巴圖塔到達馬爾代夫,詳細地描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1]
  歷史變遷
  公元前5世紀,雅利安人來此定居,佛教文化隨之傳入。
  1116年建立了以*教為國教的蘇丹國,前後共經歷了六個王朝。15世紀中葉,印度的坎瑙努拉王公控制馬爾代夫。[1]
  15世紀末,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入侵。1513年,馬爾代夫王室內部因王位繼承問題發生矛盾,葡萄牙人乘機進行干涉,支持卡盧·穆罕默德取得王位,並迫使他同意葡萄牙殖民者在馬累駐軍築壘。1518年馬爾代夫人民一舉消滅葡萄牙駐軍,1552年再次擊退殖民者的進攻。[1]
  1558年始,葡萄牙對其實行殖民統治。在塔庫魯法努領導下,1573年馬爾代夫人民舉行了起義,光複祖國並成立了蘇丹國。
  1645年,在錫蘭島的荷蘭殖民者宣布馬爾代夫屬於其勢力范圍。1752年,印度軍隊再次入侵馬爾代夫,次年法國以調停戰爭為由入侵馬爾代夫。[1]
  18世紀又遭荷蘭入侵,1796年英國人將荷蘭人趕出錫蘭。[8]
  19世紀30年代,英國殖民者利用馬爾代夫上層貴族的內訌,在蘇丹穆罕默德·伊馬特·阿德·丁四世的支持下,進一步控制了馬爾代夫。
  1887年,英國錫蘭殖民地的高官與馬爾代夫蘇丹簽訂條約,馬爾代夫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1932年,馬爾代夫改行君主立憲製。1934年,英國承認馬爾代夫獨立。
  土人情。 [1]
  歷史變遷
  公元前5世紀,雅利安人來此定居,佛教文化隨之傳入。
  1116年建立了以*教為國教的蘇丹國,前後共經歷了六個王朝。15世紀中葉,印度的坎瑙努拉王公控制馬爾代夫。[1]
  15世紀末,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入侵。1513年,馬爾代夫王室內部因王位繼承問題發生矛盾,葡萄牙人乘機進行干涉,支持卡盧·穆罕默德取得王位,並迫使他同意葡萄牙殖民者在馬累駐軍築壘。1518年馬爾代夫人民一舉消滅葡萄牙駐軍,1552年再次擊退殖民者的進攻。[1]
  1558年始,葡萄牙對其實行殖民統治。在塔庫魯法努領導下,1573年馬爾代夫人民舉行了起義,光複祖國並成立了蘇丹國。
  1645年,在錫蘭島的荷蘭殖民者宣布馬爾代夫屬於其勢力范圍。1752年,印度軍隊再次入侵馬爾代夫,次年法國以調停戰爭為由入侵馬爾代夫。[1]
  18世紀又遭荷蘭入侵,1796年英國人將荷蘭人趕出錫蘭。[8]
  19世紀30年代,英國殖民者利用馬爾代夫上層貴族的內訌,在蘇丹穆罕默德·伊馬特·阿德·丁四世的支持下,進一步控制了馬爾代夫。
  1887年,英國錫蘭殖民地的高官與馬爾代夫蘇丹簽訂條約,馬爾代夫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1932年,馬爾代夫改行君主立憲製。1934年,英國承認馬爾代夫獨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