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機內萬界》帝國脈絡(1)
  你們不務正業的作者啥都想寫…
  ~
  縱觀歷史,所有的朝代之所以都會無可避免的走上崩潰的道路,基本上來講,都是因為財政出現了問題。
  從秦朝開始,秦始皇稱孤道寡,算是建立了一個歷史上第一個的大一統王朝。
  而在古代,建立了這樣一個龐大的王朝,一個人是根本無法管理的,所以這時候作為皇帝的嬴政,就需要一個官僚集團來幫助他統治這個非常大的帝國,並且使其穩定繁榮。
  這裡延伸——任何一個大一統結構的王朝都不是鐵板一塊,是有中央和地方所組成的雙重體系。
  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嬴政沒有辦法從以前的歷史上去借鑒任何的知識,而且還因為秦朝的制度完全就是為了戰爭而服務,由於大一統後沒有了戰爭,直接就導致了整個制度的崩潰…所以,這個借助自身制度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帝國,最後又因為自己的制度,而迅速的死去…
  ~
  接下來第二個大一統的帝國,就是漢朝。
  漢朝和秦朝在表面上基本是沒有什麽不同,但是在底層邏輯處卻有了深層次的改變。
  秦朝雖然迅速的崩潰,但是也給後來的王朝留下了寶貴的經驗,而漢朝就吸收了這些經驗,對自身做出了改變,尤其是在經濟方面。
  漢文帝繼位時,由於沒有政治根基,軍權也並不在手上,而且還有許多強勢的諸侯王在,所以無法有效的推行自己的政策…也無法對經濟進行控制,所以只能放任經濟自己發展。
  當然,他也做了一些推力的手段,比如說降低稅率,以及裁剪官員、減少維修行宮的費用等等,總而言之,他將整個行政系統所需要的消耗的花費壓縮到了極點。
  而在官方沒有插手的情況下,民間的經濟竟然很快的就繁榮了起來…
  這也另一方面的證明了黃老派的理念是正確的,那就是無為而治的治理方法,卻是可以讓社會更加的安定繁榮,這也凸顯出了中國自古以來的哲學都是實用哲學這一優點。
  漢文帝死後,漢景帝繼位。漢景帝劉啟和文帝不同,他在繼位之前就當了很多年的太子——這裡要延伸一個觀念,那就是在漢代的時候,太子可以擁有一套小的行政系統,這樣可以讓太子提前增強自己的基本盤,讓自己的班底變得強大,而且還可以借助這個小的行政系統裡面的官位,來當做政績和資歷,等到繼位的時候以跳板,直接成為重臣。
  比如景帝為太子時,晁錯為其太子家令,等到景帝為太子時,立馬升為九卿之一的內史。
  正是因為有了這套制度,所以才讓劉啟一上位,就有實力跟全天下任何人單挑,或者說單挑全世界。
  所以他在位期間,做過很多事情,比如說削蕃、移民實邊、輸栗送爵…但大體上還是保持文帝時的政策,而且雖然因為削蕃而導致引發了七國之亂,但由於消耗不多,鎮壓下去的時間也比較快,所以並沒有過於嚴重的拖壓財政,也正是因為如此,景帝才沒有多加稅率,而是一直保持三十稅一的標準。
  他們兩個在的時候,被稱為文景之治,據說放在倉庫裡面的錢糧,那串銅錢的繩子都腐爛了…也正是以為有了良好的政治基礎,所以才讓後來的漢武帝得以施展拳腳。
  漢武帝上位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肆無忌憚。文帝的時候沒錢,人民需要休養生息,景帝的時候諸侯王難定,不得不和諸侯王角力…而他上來的時候,國內一點問題也沒有。
  所以他把目光就放在了戰爭上?,率先發起的,就是對匈奴的戰爭。
  這在當時屬於政治正確,因為武帝獨尊儒術,而當時的儒家推行的是公羊學說,主要的思想就是——“九世之仇尤可報也”。
  而眾所周知,漢朝和匈奴積怨已久,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更是曾經被匈奴人圍困在白登之上,史稱白登之圍,讓漢朝丟了一次大臉…其後大小摩擦不斷,漢朝更是因為失去了秦時所擁有的河套地區,在戰爭上更是處處被動,每次一打起來,幾乎都會被對面搶走糧食,金銀不知幾何…
  也就是說,武帝發起戰爭,是民心所向。
  只不過武帝低估了戰爭所需要的費用…雖然打的很順利,衛霍這兩個閃耀的雙子更是殺得匈奴人膽寒,但是相應的,他也付出了財政上的代價…就算是有文景之治留下來的基礎也完全不夠。
  而且,不說戰爭,武帝本人也好大喜功,光是巡遊和泰山封禪、以及大修行宮所話費的錢糧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在這裡延伸一下,巡遊之所以需要花費很多的錢糧,這個毛病還是文帝時期留下的。當時文帝為了收買民心,所以每次出去,都會發給過路百姓錢…每個人給的不多,但一路過來那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在這兩個吃錢大戶的逼迫下,劉徹不得不開始想辦法開辟新的財源…首先他想到的就是壟斷。
  也就是著名的鹽鐵專賣,他禁止民間售賣鹽鐵,之後官方開設機構抬高價格後售賣,中間所賺的利潤十分的高。
  其次他還發行了五銖錢,徹徹底底的將鑄幣權收到了自己的手裡面,並且控制了市場,形成了金融抑製。
  而且,這樣做的代價就是,他還給後世任何一個王朝都留下了後門,那就是金融膨脹…甚至現代中國都繼承了這樣的制度,也就是社會主義三大基礎——國有企業不放棄、公有土地制度不觸及、以及政府控制鑄幣權為代表的金融體系之一。
  等到武帝死後,漢朝的統治就已經進入了中期。
  而任何一個王朝隨著建立的時間推進,官僚系統的利益關系也會越來的越複雜,越來的難以喂飽——這也就是證明了為什麽剛開國的那幾年很容易就經濟繁榮,因為那時候的官員不貪啊…
  而因為古代農業社會的局限性,所帶來的收入無法滿足日漸增長的官僚系統,最終一定也會因此而滅亡…在劉徹死後的幾任皇帝雖然也有功績,但大多數都一般,主要是因為當時經濟的不確定性。
  因為官方對民間進行了限制,所以經濟無法繁榮,如果是遇到了豐收年,那百姓的生活大概和文景時期差不多,但如果遇到了災年,那很可能就會直接壓垮政府的財政…
  而官員的數量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龐大,惰性也會越來越重,中央就算想要做一次大的手術,想要將整個帝國上下煥然一新,也會發現自己頒發下去的政策很難被推行開…
  逐漸的,漢朝這個帝國就這樣被拖垮了。
  漢朝過後就是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很多人都說王莽是穿越者,只因為他設計的制度過於離奇,有幾分現代的意思…比如說他推行的貨幣制度…然而其實不然,恰恰相反的是,王莽並不是什麽穿越者,他是一個複古者。
  他所創辦的所有制度,都是追隨古代的那些制度而創造的…有的甚至都不是古代的制度,只是留存於書籍之中,卻也被他弄了出來,比如說井田製。
  井田製的意思就是將一塊田分成九塊,其中八塊由老百姓種,算是私田,之後中間的一塊其他八家一起種,這是公田。如此天下便可安穩。
  只不過問題來了,老百姓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憑什麽去中公田?就算是去種了,也肯定是百般推卸,不願意乾…
  只不過當時的人們沒有想到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而是瘋狂的貶低當時的制度,之後吹捧古製。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西漢末年的時候,經濟蕭條,許多人看不到這個國家未來的希望,於是期盼能有一次改革來讓這個國家重新的煥然一新。
  而這些個古製的瘋狂吹捧者,就是王莽。
  王莽在篡位成功之後,便推行了很多不合理,隻存在於書中的制度…之前提到過的井田製是一個,還有就是他弄出來的,跟怪胎一般的貨幣制度。
  他將貨幣分成了龜類,貝類,銅類、布貨、金、銀等等多種貨幣,加起來一共有二十八種,這二十八種貨幣不但使用起來不方便,換算的時候也特別的困難,對當時的老百姓來說就是地獄級別的難度…所以,他們雖然明面上遵守著國家的法律,但暗地裡卻還是在漢武帝時期鑄造的五銖錢。
  隨後,王莽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弄出來的東西不合理,於是進行了多次的改革…然而並沒有什麽卵用,他每一次改革,都會推行出一波新的貨幣,之後衝擊以前的貨幣,市場上都亂套了,經濟直接就崩潰掉了…
  當然,王莽這麽亂玩也是有代價的,他的代價就是,他迅速的被推翻了。
  推翻他的人,就是大魔導師劉秀,史稱光武帝。
  只不過在推翻的時候,劉秀使用的方法是禪讓製。
  雖然這樣的方法會溫和一點的獲得這個國家的主導權,但是也會繼承上一個朝代的制度以及官僚之間的利益關系等等,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十分不利。
  而且繼承過來的官僚體系由於不是打碎重組的,所以惰性十分嚴重,基本上中央下達的政策很難被執行下去,這在根本上幾乎就是按滅了一個國家想要強盛的希望。
  比如說劉秀作為開國皇帝,威望是整個東漢的巔峰,但就算是他,在推行自己的政策時,也遇到了無數的問題,最後逼得他甚至放棄了改革…
  這樣的國家當然好不了了…一直往後退,到東漢末年的時候,連年的天災終於打垮了這個羸弱的帝國,新上位的皇帝想要大展拳腳,卻發現國庫裡面一文錢都沒有。
  比如說漢桓帝他其實上位的時候就想要拯救自己的這個國家,但是整個帝國他根本就操控不了…外戚和宦官的輪流執政已經耗費了他極大的心血,在連年天災的壓迫下他只能夠通過賣官這種方法來充實國庫。
  賣官這種做法在西漢的時候就曾經有過,在劉徹時期尤其盛行,在西漢初期的時候也因為錢糧不夠,而出了一個輸栗送爵的對策,就是你往邊關送糧食,我們就可以授予你爵位。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方法提出來的人是晁錯。
  然而,他在位的時候賣官僅僅是為了國家,弄出來的錢全部用於正事, 所以他的諡號是桓,什麽叫桓呢?辟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國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敵服遠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壯以有力曰桓。
  是一個好的諡號,所以後世對於這個皇帝也是很肯定的。
  而等到他的兒子,漢靈帝繼位的時候,那時候的賣官就不一樣了…他賣官的制度甚至已經發展到了極致,是直接強迫讓你當官,你不當官就弄死你,之後就根據你的官位給我送錢,如果你的錢不夠那也可以,可以借錢,或者賒帳,反正把這比錢給我弄上來。
  而且他用錢不是為了國家,都是去玩樂用了…他這樣的做法才是給了這個腐朽的帝國沉重一擊。
  終於,等到他死之後,在他兒子繼位的時候,東漢崩潰了。
  東漢過後就是晉朝。
  之前已經提到過一次禪讓製的缺點了,而曹丕在成立晉朝的時候,又是使用禪讓製的手段,把接力棒從東漢的身上拿到了自己這。
  可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晉朝剛出生就跟一個垂垂老矣的病人一樣,行政能力無限低下,官員的惰性已經積累到了一個嚴重的地步,國家想要徹查人口和土地,以此來擴大稅基,但是根本就查不清楚…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在一個王朝的中末期才會出現,但是晉朝一開始就是這樣。
  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那就是沒錢…而一個國家沒錢基本上就是直接被判了死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