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民國娛樂巨星》一十二【雞犬之爭】
  黎麗麗有一張風情萬種的照片,曾經讓蘇赫癡迷了很久。

  黑白照片上的黎麗麗,齊肩短發飄逸而風騷。一側的發絲半遮臉頰,青春氣息自由揮灑。

  半高領的薄毛線衣的外面是一件大開領的夾克衫……

  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

  黎麗麗隻那麽稍稍地低下了一點點頭,然後她看向照相機的那雙細長而嫵媚的雙眼,就那麽稍稍向上撩了那麽一點點。

  就那麽稍稍一點點的、向上那麽一撩,萬種風情頃刻間就都匯聚在那兒了。

  就是她眉眼間的那種世間絕無僅有的風情,把蘇赫頃刻間就迷住了。

  蘇赫對她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於是他就去搜索了黎麗麗更多的照片和更多的資料。

  所以在車站看到黎莉莉第一眼時,即使沒有王佳芝介紹,他也立刻就認出了她,並當下就心猿意馬了。

  ……

  有了吃飯時一隻魔爪和一個美白大腿之間的親密接觸後,回到家幫蘇赫打掃收拾房間的時候,黎麗麗的狀態明顯和之前的狀態就有些不一樣了。

  然而,直到兩個女生離開,什麽都沒有發生。

  隻是在告別的時候,黎麗麗似乎欲言又止。

  ……

  蘇赫在臨睡前才忽然想起來,竟然忘了要這兩個女生的電話號碼。

  隨後又想到,應該盡快在家裡裝上一部電話……

  而接下來想到的一件事,卻把他嚇得渾身冒出了一陣冷汗……手機、手表以及那些銀行卡,都必須要馬上消失了……

  於是他又從床上爬了起來,繼續折騰。

  ……

  圓明園路19號四樓。英商東方百代有限公司總店的音樂部主任辦公室。

  金發碧眼三十歲左右的德橋(R.Degoy)正在等一個電話。

  喬森十分鍾前來電稱,那個小開已經出了門,目前去向和目的地還不明確。

  就在昨天,德橋原準備通過砸一張二十面額的英鎊而引起人群的矚目,尤其是要引起那個小開的注意。並希望他能向自己致謝,並通過致謝而實現兩人間的進一步交談。

  如果由那個小開來主動攀談,一切就比較好說了。

  然而那個小開不但連頭都沒抬不說,自己的風頭竟然還被艾米利?貝林納和那個跛腳沙

  遜給當場搶走了。

  艾米利?貝林納是美利堅勝利(華夏)唱片公司的老板,他惹不起。

  維克多?沙遜的財富能買下半個上海灘。

  他高攀不上,更惹不起。

  他隻是有些奇怪,今天怎就這麽巧,這幾個怪咖怎麽都在這裡?貝林納還情有可原,畢

  竟也是做唱片生意的。然而沙遜這個老怪物怎麽也會出手?難道他的酒店舞廳要找一個小開駐唱,還需要他這個老不死的親自出馬不成?那特麽可就真的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了。

  維克多?沙遜在一戰時是空軍飛行員,因受傷而瘸了一條腿。跛腳沙遜就成了人們背後

  送給他的綽號。

  德橋隻好吩咐了一下跟班繼續盯著蘇赫,他自己就黯然離去。

  雖然從昨天下午開始,他的心情就不是很好。然而對昨天那個在音樂亭唱歌的小開,他竟然就像遇到了一見鍾情的情人一樣,一直耿耿於懷,念念不忘。

  憑直覺,他覺得那個小開唱的幾首歌,無論哪一首拿來灌唱片,都可以狠狠地賺上一筆。他甚至覺得,如果通過那個小開找到詞曲作者,

百代極有可能會在國語時代曲上再次創造一個巔峰。  因為那個小開唱的幾首歌,仿佛有一種超越時代,穿透星空的魔力。

  昨晚喬森來電說,聽小開身邊的女生喊他的名字,那個小開似乎叫蘇赫。說他昨天下午就租了房子。地址在高塔路大陸新村2號……

  果然是剛到魔都。

  果然是有些背景。那個黎麗麗竟然會和他一起擠電車,還幫他買東西、搬東西……

  他很有可能已經加入聯華了,或許還是聯華把他請來的。

  德橋雖然對昨天貝林納和跛腳沙遜給他的挫敗感有些耿耿於懷,然而對自己的謹慎,他還是給了自己一個讚。

  德橋是法國人。曾任英商東方百代有限公司旗下華夏唱片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總店和製造廠(原華夏唱片有限公司)合並後,德橋開始擔任副總經理,並暫時兼任著音樂部主任一職。

  德橋不僅英語流利,還潛心研究華夏音樂。從戲曲、各種地方小調到國語時代曲,都有著很深的造詣。

  以他對市場的了解,蘇赫的價值簡直無法估量。對他個人的價值同樣無法估量。

  以前他在製造廠,隻要保證唱片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就可以了。公司重組後他的職責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他這個所謂的副總經理和音樂部主任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對唱片所灌製的內容和音樂質量負責。換言之,唱片受不受歡迎,銷量高不高,幾乎完全取決於他的選擇和決策。

  因為無論是百代唱片的發行渠道還是生產製造,此時的百代已經相當成熟了,在市場上已擁有一定的統治力。

  換言之,唱片銷量好,他個人的職位穩定,獎金更是不會少。

  然而如果銷量不好,被競爭對手碾壓,他個人的一切也就無從談起。

  更讓他燒腦的是,讓蘇赫灌幾張唱片似乎不難,隻要酬金到位任何人都不會拒絕。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把蘇赫拉進百代,如何把蘇赫的歌曲全部由百代來灌製發行。

  德橋的野心足夠大了。他不經意的一個壟斷性思維,竟然就有了一種超越時代的視野。

  當時所灌製的唱片,唱片公司大多是和藝人簽一份約,灌一張唱片。也就是俗話說的一把一利索。

  至於簽長約的也不是沒有。但那些基本都是及其珍稀的詞曲作者。比如後來的王人藝,比如後來黎錦光。他們二人都是絕佳的詞曲創作者,是百代重金聘請的。

  也是有這種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百代才有可能高薪聘請並簽下長約。

  至於名伶和歌星以及演而優則唱的影星們,就幾乎都是一把一利索。也就是灌一首歌付給一首歌的酬金。

  所以有收藏民國唱片的愛好者就會發現,同一個藝人比如周旋、譚鑫培等當時的著名藝人,ta們的唱片會出自許多不同的唱片公司。

  簡單一點說就是,一個藝人(歌手)在百代灌製了一張唱片,轉回身TA還可以和另一家唱片公司灌製另一張唱片,隻要不是同一首歌就OK.

  所以當時的各個唱片公司競爭的非常激烈。而競爭的焦點最後幾乎都集中在了給歌手的報酬上。

  因為唱針、唱片的生產製造以及唱片的材料和生產技術方面,各家唱片公司已大同小異。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也會很快普及,因而都沒有什麽技術門檻和秘密可言。

  華夏早期的唱片以灌製戲曲尤其以京劇為主。

  京劇演員灌製一張唱片的酬金少則幾百個大洋到千余元,多則兩三千、四五千不等。因演員的名氣和受歡迎的程度而異。

  比如以京劇老生聞名的余叔岩,他給百代開出的價碼就是每片五千元。而即使當時最走紅的電影女星包括蝴蝶、黎明暉和徐來等人,每灌製一張電影插曲唱片的酬勞,最多也不過四五百元而已。

  而灌製電影女星、國語時代曲明星唱片的這個價格,還是百代公司在業內率先制定的標準。

  所謂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定標準。

  百代公司當時的市場地位,由此可略窺一二了。

  此前所有的唱片公司都以灌製戲曲為主。各家唱片公司對戲曲名家名伶的爭搶,導致唱片成本一直看漲,居高不下。

  戲曲名伶名家,畢竟是極其有限的資源。

  舉個例子。百代當時給分銷商的價格是每張唱片兩元兩角左右。除掉所有的成本後,百代的純利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當時比較受歡迎的唱片一般發行在一萬張上下。最火爆的唱片也就兩萬張出頭。

  如果一張唱片的發行以兩萬張計,百代所獲純利就是八千八百元。

  所以,如果把余叔岩的五千元酬勞降為五百元,那麽省下的四千五百元就相當於百代的純利潤增加了四千五百元……相當於一張唱片純利潤的一半還多。

  面對居高不下的名伶名家灌製唱片的成本,百代腦殼疼的是要死要活。

  然後百代公司經過反覆權衡,最後橫下一條心,要打破過往一直以“名伶唱片”為主的唱片內容,傾全力開發“國語時代曲”。

  這一重要決策,不僅獲得了巨大成功,更讓此後的整個30年代,百代幾乎囊括了國語時代曲唱片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據此奠定了百代在華夏流行音樂傳播發展上開山鼻祖般的歷史地位。

  用現在的話說,百代唱片公司就是一家勇於創新和突破的公司。

  在這樣富有創新精神而不斷開拓前行的公司,作為對唱片內容負全責的德橋不可能沒有壓力,而且是內憂外患。

  內憂不用多說。無非獎金薪酬和職位競爭而已。

  至於外患,從一些唱片公司的廣告宣傳語就可以略窺一二。

  新月留聲機唱片公司是當時上海另一家有影響的國產唱片公司。“華商資本,華人製造”是它針對外資唱片公司競爭的大力宣揚口號。

  1930年問世的華夏第一部配音有聲片《野草閑花》所用的唱片,就是由新月錄製的。這張由金焰和阮玲玉演唱的唱片,是華夏電影歌曲的開山之作,已成為華夏電影篳路藍縷、耕耘發展的珍貴記錄。

  “新月”以錄製電影音樂而自豪,而“長城”則為錄製華夏京劇而驕傲。它的廣告詞是“空前絕後,千古不朽之佳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長城唱片公司的主要股東,不但有當時的社會顯貴和京劇名家,杜月笙和黃金榮竟然也赫然在列……

  就問你服不服?

  此外,由孫中山促成的中日合資的大中華留聲唱片公司,因曾經為孫中山先生灌製了幾張演講唱片,而成為大中華公司歷史上最光彩的一頁。

  “大中華”生產的唱片最顯著的差異化特點,是用不同顏色的片芯紙來區別唱片種類,比如紅色為京劇,綠色為國語時代曲,藍色為地方戲曲等。

  由此可以看出,大中華唱片和百代及其他唱片公司一樣,也已經把唱片內容做到了百花齊放。

  大中華唱片公司到了1933年,也已經是由華夏人自主經營的公司了。

  從創立之初的1917年到1927年, “大中華”一直是中日合營。直到1927年華夏人才收回日資,改由自主經營。

  大中華留聲唱片公司是華夏大地上,第一家由華夏人自主經營的唱片廠。

  至於英格蘭百代和美利堅HMV(勝利)兩家龍頭唱片公司,則更是打的難解難分。

  幾乎和百代在華夏唱片市場跑馬圈地的同時,HMV(勝利)公司也開始在華夏錄音生產唱片。兩家外資公司無論在技術還是人才乃至資本實力方面,堪稱不相上下。兩家的市場競爭也日漸白熱化,打的那叫一個雞飛狗跳。

  因百代唱片的Logo是“雄雞報曉”,HMV(勝利)公司的Logo是“小狗聽喇叭”,所以兩家唱片公司的這場商業競爭,就被當時的報界戲稱為“雞犬之爭”。

  除了百代、HMV(勝利)、新月、大中華和長城幾家大唱片公司以外,高亭、蓓開、歌林、寶塔等諸多各國著名唱片公司,也紛紛於二三四十年代瘋狂地湧向上海設廠開店……

  上海唱片市場的狀況,由此可見一斑了。

  ……

  德橋其實和當時在場的艾米利?貝林納、維克多?多沙遜等大多數人一樣,都被蘇赫的外在給蒙住了。

  然而他又不甘心。於是就安排了兩個跟班跟蹤蘇赫,隨時向他報告蘇赫的行蹤和動態,直至摸清他的底細,再謀劃相應的合作方式為止。

  ……

  電話鈴聲響起,正是喬森的聲音。

  “蘇赫去了城隍廟,背著吉他,正在四處亂逛……”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