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變身非常大小姐》第395章 林劍這就慫了
一、導讀議題:

1、有位書友說得很好:經典到底能不能幫助你,完全取決於你對待它的態度。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朋友,不斷地和它交往,先讀一百遍,混個臉熟。再通過參加讀書會,借助群體的力量,進一步去理解。但也不是說每周來坐兩個小時,就可以直接幫助你解決很多問題。而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心性德行,回家後真正踐行,然後再來交流,學了做,做了再學,就象練功一樣的,反覆反覆著,一步一步往前走,就會發現學習經典增長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的積累。慢慢地就會覺得很好玩,很有樂趣。

2、《公冶長第五》這一篇,我越讀越覺得有趣,因為它是在前四篇已經講完了孔門學問的綱要之後,舉很多例子來說明。那些例子涉及了孔子的眾多弟子,讓我們看到了性格各異,天賦不同的弟子們,如何在經過孔子的教導後,慢慢成就了生命的萬千氣象。再換個角度來看,跟著孔子這位“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學教育,實在啟發良多,受益匪淺。

有書友分享:之前讓孩子讀《弟子規》似乎也覺得沒什麽用,後來看了陳大惠老師的書後,才領悟到,不光要讀,還要活成書中的樣子,才是真正有用。正好回應了第1個導讀議題。

而讀這一章,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學習,一個是代入孔子弟子,去聆聽孔子教誨;另一個是跟著孔子學教育。最終,回到自己身上,想想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麽樣的啟發。

二、讀書內容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字面解釋: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比起來,哪一個更好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那裡能和顏回相比呢?顏回聽老師講一分,便能領會十分,而我只能領會二分。孔子說:確實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弟子介紹:顏回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讚最多,讚其好學。但不到三十歲就死了。孔子非常悲痛,《論語》後面有好幾則都提到他的死。顏回一生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他的隻言片語,收集在《論語》等書中,其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後世尊其為“複聖”。子貢是個牛人。不再介紹。子貢和顏回是孔子當時最看重的兩個學生,他倆是一樣的聰明,兩樣的人生。一個是家財萬貫富而好禮,一個是身居陋巷安貧樂道,分別是富人和窮人值得學習的榜樣。把他倆放到一起比較,是很有意味的。大家可以細細體會。

個人感悟:從這一則中,我們要學習顏回的謙虛和好學,舉一反三。子貢的說話得體。孔子的寬厚,認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為得英才而教育心生欣慰。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字面解釋:宰予在白天睡覺。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還有什麽好責備的呢。”

弟子介紹: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被孔子許為其“言語”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貢前面。能說會道,思維敏銳,富有獨立思想,善於思考,善於提問,更敢當面質疑孔子學說。曾跟從孔子周遊列國,遊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使於齊國、楚國。

個人感悟: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為晚上沒有電燈,

做不了什麽事,因此要珍惜白天寶貴的時間學習和工作。所以,在看到宰我白天睡覺後,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孔子的這番話呢?在現場和當晚的微信群裡,有多種不同的理解,如實記錄下來:1、首先,網上有很多文章說宰我是孔子最討厭的學生。我不認同這樣的觀點。因為聖人是不會輕視,瞧不起,放棄任何一個眾生,更何況自己的學生。

聖人慈愛仁厚,可為什麽他對宰我卻常常直接或間接的批評,甚至說很重的話呢?我從孔子的話中體會到一位師者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記得有一次蘇老師也分享過,對聰明的學生,如果不學好,內心會特別痛惜。這也可看作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個例子。比如對子貢,是含蓄提點,因為子貢聞一以知二。但對宰我這種非常聰明,又有個性,不太肯用功的學生,就需要更多的直接敲打。想起自己剛參加工作時遇到一位嚴厲的上司。當年覺得委屈,現在工作多年後心懷感激,因為在嚴格要求下養成了非常良好的職業習慣。上司老是罵你,正是因為對你抱有高期待,是想讓你盡快成長起來,成為得力助手。

後來宰我跟隨孔子周遊列國,遊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使於齊國、楚國。正好驗證了以上觀點,孔子沒有厭惡宰我,反而是加以培養提點後,對他委以重任,充分發揮他的特長。

2、南懷瑾先生的解讀是:他是說宰予的身體不好。隻好讓他多休息一會,你們對他不要有太過的要求。這個道理,我是從學生中體會出來的。因為我有幾個學生,能力好、智慧高,他的才能見解,老實說我都佩服他。但要命的是,交給他一件事情,一個月都沒有消息。罵他嗎?不忍心。實際上他三天兩天就患感冒,一天到晚都必須與床為伍,沒有精神,隻好躺下來睡覺。我才發現“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不是說他壞,而是他的底子太弱了。但是人很奇怪,身體弱的人頭腦都好,試看《孟子·盡心章》裡:“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一個有病的人,因為經常在病苦中,身體沒有其他的活動,所以會多思想、會搞學問。體力好的人,運動得錦標的,要他寫兩篇,他很吃力。這兩件事,不可得兼;體能好,智慧又高,文武具全的人太少了。學問、德業好的人多半體弱多病,這是事實。所以孔子說:“於予與何誅?”對於宰予不必過分誅求了。“誅”者求也,在此不可當殺人的“殺”字用。“誅”也是要求的“求”,這裡“於予”的“予”就是宰予。換句話說,你們對於宰予,何必要求太過呢?就讓他睡個覺吧!

我讀了無數次後就開始認同南懷瑾老師的解釋角度。因為有一次讀到這裡我腦海裡畫面感是這樣的:一群人學生圍在一起議論宰予白天睡覺這事。說什麽都有。孔子過來了,他就用比喻的說話,讓大家體諒一下宰予的實際情況。於是我接受了一個角度。且有你瞬間體會到聖人的智者不惑之感。溫柔堅定。

3、讀到這句話我在想木頭已經壞了,再去雕也是雕不好,如果泥巴牆本來就被蟲蟲咬的差不多了,怎麽刷也不會漂亮了,這句話有什麽關系呢?是不是說明說宰予身體不好呢?我們上學的時候也會遇到那樣的人,腦子很聰明,整天病怏怏的,三天兩頭要請病假,所以我的理解是在這裡孔夫子不是說宰予人品差,而是他身體弱,腦子特別好。所以孔夫子說:於予與何誅,對於宰予不必過份誅求了。誅:本意是當殺字用,在這裡當做要求的“求”來理解。對他就不要過份要求了,睡去吧。《黃帝內經》有說過人的身體對精氣神的影響,身體弱者,不能以志率氣,神情昏惰,你們去觀察,特別喜歡睡覺的人就是神情昏惰,反應也比較慢,思維會比較遲鈍,這樣的人你能把他怎麽樣呢。想想孔夫子當時的心理,你們覺得可以把他雕成一個精進的人嗎?

4、我不認同南懷瑾先生對這宰我的解讀,說他是身體不好,孔子比喻為朽木,體諒他白天睡覺也情有可原。

聯系前後文,孔子批評他不只一次,如果孔子真認為他身體不好不能勝任的話,怎麽還會不斷打擊他,讓他心情不好,那不是更不利於他的身體健康了嗎?如果說特別喜歡睡覺的人神情混沌,反應慢,思維遲鈍,可是宰我在論語中出現了幾次,都表現出思維的敏捷與活躍啊。而且如果宰我的身體真的壞到需要白天都昏昏沉沉的程度,還怎麽能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在顛沛流離中,孔子宅心仁厚,也不忍總把他派去各國周旋吧?

所以我體會到的還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對宰我這樣聰明又有點個性的年輕人,要重錘敲打提點。

5、還可以這樣理解:孔子強調修行要靠自己努力,如果自己不努力修行,誰(聖人)也不能拯救,如同朽木和糞土,再好的工匠也雕不好,磚不好。

6、我同意孔子並不厭棄任何一個人。但也不認同宰我身體不好的看法。孔子說他的朽可能不是指身體,而是指精神,比如懶惰,不仁啊什麽的,所以孔子感歎要自渡,說他朽木不可雕。

7、為什麽不應是宰予身體弱的說法呢?因為,緊跟著的結論是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強調的是言與行。之前是聽其言,而信其行;之後是聽其言,而觀其行。如果只是口頭說說,不能自覺地老實修行,聖人也無法幫助他。所以就有兩個意思:一是修行不是嘴上說說,是從內心開始自覺地去實踐;二是修行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別人幫不上忙。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字面解釋:孔子說,從前我聽了一個人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聽了一個人說的話,還要觀察觀察他的行為。這個改變,是宰予給我的啟發。

個人感悟:宰我在言語科排名第一,想必很容易言之有理,所以孔子剛開始認為他說得那麽言之鑿鑿,也就相信他可以做到,後來看他言行不一致,才發出這樣的感慨。也給我們一個啟發,話不要說得太滿,說得好聽,但做不到,把小毛病顯成了大毛病。讓人家的期待值太高,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字面解釋:孔子有一天在感歎說:我始終沒有看見過一個夠得上剛強的人。有個人說:有啊!申棖,他不是很剛嗎?孔子說申棖這個人有欲望,怎麽說是剛強的呢?

弟子介紹:申棖,字周,春秋時魯國人,精通六藝,孔子七十二賢之一。

個人感悟:這是成語“無欲則剛”的出處。剛,是無欲帶來的後果,並不是為了剛去追求無欲。無欲則剛,意思是一個人沒有欲望,就沒有弱點。一旦有了偏好,那別人就能投其所好,對準你的欲望來攻克你。
無欲則剛是很難做到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要達到這種狀態有兩種方法:1.看破紅塵,內心安寧,無欲無求,這種人的'剛'好似水。2、知足常樂。滿足自己所擁有的,不再外求,我的生活之中再不用看任何人臉色,不用求別人,自然'則剛'。

有偏見的人見到”無欲則剛“就以為無欲則剛是要勸人出家,遁入空門,實際上”無欲則剛“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些人認為"無欲則剛”是消極的,因為有欲望, 才有動力,讓人們生活更努力。其實“無欲”只是讓我們戒除邪念,追求本心,也就是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受外界影響的追求各種榮耀和虛榮,是要追求真正的讓我們長久幸福的東西,追求讓自己”心安“的東西。而且這種追求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和認識自我之後的追求,而不是要我們喪失志氣。我們需要辨別“欲望”和“志氣”。

三、結語

在總結和記錄我們群體共讀《論語》的各種觀點時,突然想起《學而第一》的開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聖人一生顛沛流離,在行道傳道之路上踽踽獨行,如果能看到今天我們一群人聚在一起,用心去品味他,力求理解他,應該會感到欣慰吧?可惜,聖人已逝,隻留下隻言片語,而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有些人眼裡,孔子是有血有肉,有脾氣有性格,有喜怒哀樂,可親可近之人,認為溫良恭儉讓也不是說對待學生只能和風細雨,罵幾句就是偏激了,相反,因為他有正常人的情緒,更讓人覺得生動,就像身邊的長者。

而有些人眼裡,孔子是始終溫良恭儉讓的謙謙君子,一言一行都很得體。所以他所說的話,一定有著背後的義理和含義,需要我們去思考和探索。

哪個孔子才是真實的?這個問題重要嗎?很重要,但也不那麽重要。因為我們去讀孔子,是為了能向他學習和靠攏。只要讀到他的那一點,能啟發和激勵自己進步,那就是對的。

追隨著聖人的腳步,和大家一起攜手共進吧,相信前面一定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