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第四百七十四章 朱由檢的惱怒【3章完】
,最快更新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最新章節!

 一個又一個女人進入慈寧宮,一排花季少女上前行禮,王承恩弓著身子說著每一個上前行禮宮女家世過往,周皇后、袁貴妃、田貴妃在朱由檢為信王后納娶的民間女子,朱由檢登基為皇帝後,太后需從宮內令選些伴侍宮女,如同熹宗之張妃、范妃、任妃……一般。

 張嫣神色倦怠,顯然沒有周皇后、袁貴妃、田貴妃選王妃一般重視。

 周皇后、袁貴妃出身不是很好,遠不如田貴妃家世富裕,田貴妃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琴棋書畫是樣樣精通,人也自信活潑,朱由檢剛見第一眼就喜歡了這個女人,張嫣較為疼愛跟個弟弟似的朱由檢,也想著隨了他心意,但兩宮娘娘們卻覺得不怎麽妥當,並不是很讚同跟個小妖精似的田氏為王妃,反而覺得有些瘦弱恬靜的周氏、袁氏頗為合適王妃人選,這才有了周氏為信王妃、袁氏為側妃,但三人是民間選出的,一開始便與皇后張嫣、王良妃、段純妃一般,地位要遠高於眼前正選拔的宮女德嬪。

 “就她們吧。”

 張嫣從一摞紙張中抽取五張,王承恩忙躬身接過,對著一群宮女微微擺了擺手,一群面色忐忑女子在嬤嬤帶領下躬身退出房門。

 “王公公,劉……公主……公主可有消息?”

 張嫣最後還是隻提“公主”兩字,王承恩一陣沉默。

 “聽人說……公主與駙馬又辦了一次婚禮,其余的……老奴並未聽說還有其他事情。”

 見張嫣露出苦笑,王承恩低聲說道:“公主當年成親之時,光宗陛下並不是很喜歡劉駙馬,只因神宗陛下堅持才如此,公主成親時甚至連禮部主事官員都無,或許是駙馬補給公主的缺憾吧。”

 張嫣一陣沉默,點頭道:“選一件陛下生前喜歡之物送去關外,替……陛下賀。”

 王承恩一陣沉默……

 “老奴……老奴需稟告過陛下。”

 ……

 “下去吧,本宮累了。”

 王承恩不敢抬頭,許久才聽到回音,忙弓著身子退出房門,看著珠簾晃動,張嫣突然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是錯了。

 該走的人都走了,慈寧宮再也沒了鄭貴妃怒喝罵人,沒了曾經不喜的小宦官、宮女亂竄嬉鬧,以往的不喜,突然成了渴望,渴望惱人的嬉鬧,厭惡臭水潭的死寂……

 ……

 “陛下……”

 ……

 “砰!”

 “嘩啦……”

 暴怒,一巴掌拍飛禦案上所有筆墨紙硯,所有人低頭不敢言語,靜靜等待接下來的雷霆暴怒。

 ……

 施鳳來有些詫異抬頭,想象中的暴怒並未降臨,有些詫異看向反而安坐下來的年輕帝王。

 “八百萬兩,短短三個月間,今日只剩下不足百萬兩,就是秋糧入庫,還能剩下多少?三百萬兩,還是四百萬兩?”

 “朕有些不明白……”

 “同樣的事情,為何皇兄從不缺少銀錢,為何六皇妹每年可獲千萬兩,難道六皇妹代替了大明朝征收了百姓賦稅?還是說……朕不如皇兄,諸位愛卿不如六皇妹?”

 朱由檢冷漠抬頭,越過趙南星看向跪地的戶部尚書郭允厚。

 郭允厚感受到了頭頂的沉重,重重一叩首,沉聲說道:“啟稟陛下,天下人皆知海上行走最是賺錢,但劉駙馬掌握了海上行商,盡管我朝於山東、江浙、福建、廣東立海貿司,但因劉駙馬跋扈,商賈並不願在朝廷所立海貿司繳納稅賦,故而……”

 “砰!”

 朱由檢猛然一拍桌案,暴怒打斷郭允厚話語。

 “海貿司……除了海貿司呢——”

 “海商最為富庶?”

 “不願在朕的海貿司繳納稅賦?”

 “那就給朕加征絲綢,加征茶葉……加征一切出海貨物賦稅——”

 朱由檢暴怒,跪地大臣大驚失色,出海走商貨物種類太多了,小到針線,大到茶絲瓷布匹,海貿的興盛造成了江南短短數年內異常繁榮富庶,甚至超過了鹽巴販賣帶來的高昂利潤,一聽到皇帝要直接加賦,群臣大驚失色。

 趙南星忙跪地叩首。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劉駙馬當年立起海貿司時,過關所納賦稅已經高達十稅一、稅二、稅三……甚至倍數地步,江南此時水災尚需朝廷賑濟,若朝廷再增加賦稅,勢必會再次加重百姓困苦,江南百姓若亂……這……”

 “是啊,陛下初登基,一切當以穩妥為重,臣以為當清明朝政,當清理冗員冗政為要!”朱國祚又是一禮。

 朱由檢呼吸急促,又是如此,海貿司征納賦稅可以,漕幫南北運輸增加運費替代賦稅可以……

 唯獨他朱由檢征收賦稅不可以!

 桌凳不知摔碎了多少,針鋒相對近月也沒得到一文錢,反而自個花出了無數。

 看著跪地不言群臣,朱由校惱怒一指袁崇煥。

 “袁愛卿,你說,朕該不該增稅?”

 袁崇煥心下一陣猶豫,不由自主轉動眼珠看向面色冷淡的趙南星,見他面色如此,心下一陣哀歎,重重一頓首。

 “臣……臣為了軍將,不宜……不宜摻和朝政……”

 “砰!”

 朱由檢大怒。

 “朕今日就要你來說!”

 袁崇煥心下猶豫,鋼牙緊咬後,再次重重頓首。

 “陛下,臣以為趙閣老所言乃老成之語,陛下初登基,一切當以人心、民意為重,江南乃我朝賦稅錢糧之地,民貧財疏……”

 “砰!”

 朱由檢又是大怒猛然一砸桌案。

 “民貧財疏?”

 “六皇妹的織造府、海貿司,每年高達千萬兩……千萬兩從何而來?!”

 朱由檢暴怒,袁崇煥沒入朝參政還罷,想怎麽亂來就怎麽亂來,等他面對全都是伸手要錢卻沒錢的朝政後,整日也成了一張苦瓜臉,心下歎息,若是織造府、海貿司在他手裡,他也能每年變出千萬兩銀錢來,可關鍵這些早在上一任皇帝就已經簽訂了契約的,三十年的經營權,有關外那位動輒暴怒舉刀的駙馬爺看著,想捏鼻子違約都不成。

 劉家寨、駙馬府名下產業都是在大明朝原有的經濟外,屬於另行開辟的財源,開海走商、臭胰子、香胰子、玻璃鏡、胭脂水粉、香水、火槍火炮……等等,除了鹽巴和糧食外,他基本上都未碰觸原本各家的利益,是正兒八經的另開財源,就算是糧食、鹽巴,他也未有利用優勢進行打壓各家生意,只是在災年時用以平衡糧價、鹽價,與原有的一家破滅一家興起的傳統商賈不同。

 開源有開源的好處,增加了原本枯竭了的金錢河流的流動,在經濟河流轉動的同時,封閉的大明朝商賈們並未因為劉衛民而財富縮減,反而因為寧德駙馬府每年數百萬兩外來銀錢的注入,整個大明朝因此也跟著獲利無數,衛民糧莊名下的田地上的百姓,收購北方百姓田地的糧食,一者反饋,一者補貼,除了距離較遠的陝西外,山東、河南、兩淮、山西因此獲利的百姓無數,百姓隻以糧食為賦稅轉給糧莊,糧莊以銀錢的方式上交給朝廷賦稅,減少了百姓的二次剝削,事實上百姓兜裡是逐漸鼓漲起來的,百姓手裡有了銀錢,商貿才會繁榮,原本封閉起來的商賈才會有銀錢賺取。

 盡管劉衛民跋扈蠻橫,但他對原有的脆弱經濟謹慎小心態度,不與大明商賈爭利的態度,事實上民間商賈對他並不是太過討厭,更何況還能因此而走海獲得更多的財富。

 向海貿司繳納關稅,根據貨物的不同,相應繳納的關稅也不盡相同,奢侈品所要繳納的要多些,生活用品且大明供大於求的物品,不僅不需要上交關稅,還可能會給予補助,支持大明朝低賤之物在海外傾銷。

 走海行商本就是開源,是外財,商人本質就是追求利潤,海外獲利高昂,商人也想獲得更高利潤,關鍵是沒人能壓得住寧德駙馬府,過海關時成本增加,海外成品售賣的價格隨之增加,這都沒絲毫問題,這些都只是走海出口之商品,是做成品了的貨物,因海關稅額外增加的成本,若不出海,大明本土販賣的成本也還是這麽多,對商賈本身並未造成太大影響。

 關鍵是現在朱由檢欲要直接在生產原材料時增稅,在未成品前增稅,如此就成了還未成品之前,貨物的價格就開始增加了,不僅僅是增加海外貨物出口價格,同時還會增加大明朝本土的貨物價格,如此之下,商賈們的風險就要增加許多,利潤也會極大的減少,為了追尋利益最大化,最大的可能就是將這種風險轉移到最底層的絲農、茶農、棉農和生產的工匠身上。

 沒有系統去研究這種影響有多大,沒有嚴格的制度保證,隻憑上下嘴巴一碰就要增加賦稅,就是劉衛民聽到這話語時也會皺眉的。

 皺眉不是因為不該增加商賈們的賦稅,商賈富裕增加賦稅本就是應有之事,關鍵是在保證底層相應參與經貿的農人、匠人利益前提下進行增稅,商賈能有幾人?全部砍了腦袋也絕不會動亂了天下,關鍵是底層的農人、匠人,在保證他們的利益,保證最低生活保障後,避免朝廷給商賈們的下壓力轉移到了底層人身上,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卻需要一整套相應的律法保證,需要一群執法公正人來執行、監督。

 可惜的是,這個時代的商賈士人實力太強,只能慢慢來,或是暴力殺戮強行摧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