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哈米哈國王上次和圖騰火產生精神共鳴接觸到大饑荒的集體記憶之後。整個人都持續萎靡不振,精神狀態很差。每次吃食物都會出現嘔吐症狀。
瑪卡每天燉一鍋西米粥,弄些鹽漬魷魚碎末,棕櫚油炒海龜蛋做小菜,這些卡米哈米哈能稍微吃一點。
1815年1月1日,起早貪黑,忙碌於鑄幣廠工作的大內總管歐貝利斯克,來宮殿裡看望正在休養的國王。
“陛下,這是我讓火奴魯魯城裡技藝最精湛木匠製作的。”歐貝利斯克遞上一個木盒子,裡面一雙檀香木筷子,筷子上面雕刻著巨象和羽蛇神圖案,在筷子末端鑲嵌兩枚小珍珠。
歐貝利斯克看到卡米哈米哈不喜歡刀叉餐具,經常用兩根短木條作為餐具夾取食物,就專門打造這雙漂亮的筷子。
“恩,謝謝。最近鑄幣廠的事情怎麽樣了?”卡米哈米哈躺在椅子上面,有氣無力的問道。
“鑄幣廠製作的一些銅製貨幣已經開始在火奴魯魯市場流通。下一步,我打算進口一些波利尼西亞群島的白銀製作一百圓面額的銀幣。”
卡米哈米哈想了一下,點了一根香煙,歎了口氣:“可惜夏威夷王國沒有紙,否則用紙幣作為夏威夷圓的流通方式,可以大幅降低鑄幣成本,還可以暗中收一筆鑄幣稅。”
“額,陛下你說的是這個嗎?”歐貝利斯克拿出一張斑駁發黃的粗陋紙片。
“……”
卡米哈米哈不可以思議的看著那張記滿數字的紙片,楞楞地問道:“我的大總管,你會造紙?”
“陛下,這個很簡單,不值一提。我的那個平行宇宙,大馬士革有一個東方人開的造紙作坊專供奧斯曼宮廷。我負責宮廷采購的時候了解過。在管理鑄幣廠期間,我發現要記帳的地方太多,松鼠皮紙上面根本記不下,所以就順帶造了一些植物紙張使用。”
看著順帶造紙的歐貝利斯克,卡米哈米哈心中已經給這位大內總管定位是玄幻小說裡的戒中老爺爺,行走的人形外掛。
“歐貝利斯克、瑪卡。你們從國庫裡面撥款建設一家造紙作坊,優先供給王宮用度。我最近思緒很亂,需要寫出來整理一下。松鼠皮紙總是一股鹹魚和可可的混合味道,我都要聞吐了。”
瑪卡現在升職為二級事務官。
她這些天負責照顧卡米哈米哈的起居生活。同時,歐貝利斯克忙著鑄幣事情分身乏術,就讓瑪卡分管一部分大內總管的內廷職務。
………………………………
這兩年夏威夷王國欣欣向榮,人們對於圖騰火的信仰越來越虔誠。
每當日落時分,夏威夷王國的一百三十二個島嶼,數萬夏威夷民眾,無論男女老幼,都會圍繞著篝火,跳起祭祀之舞。伴隨著貿易交往的頻繁,一些外島的原住民部落也開始學起祭祀之舞。
信仰的增加,讓圖騰火越發旺盛,跟圖騰火綁定的卡米哈米哈王國身體也愈來愈強大,他已經達到漫威電影中美國隊長的那種身體強度。
但是,卡米哈米哈的靈魂仍然是一個21世紀,現代文明社會,歷史系學生的靈魂。
自從去年,通過第一視角真實體驗夏威夷王國的大饑荒。那種慘絕人寰,泯滅人性的人間地獄場面,讓卡米哈米哈這個殺雞都沒有見過的21世紀溫室花朵,徹底顛覆三觀,整個人的精神受到巨大衝擊。
根據圖騰火中的集體意識,卡米哈米哈了解夏威夷群島這樣的大饑荒不止發生過一次。
歷史中每隔二三十年就會爆發一次。 特別是最近,卡米哈米哈能明顯感受到,圖騰火之中誕生很多純粹而微弱的精神力。
這些是夏威夷王國懷孕女人肚子裡的孩子。
因為母親的虔誠信仰,還在肚子裡的胎兒受到影響,潛意識默認圖騰火為親近的天然信仰,這算是某種程度的胎教。
這些微弱純粹的精神力,一開始隻是星星點點。但是,最近開始數量激增,越來越多,宛如天空中的繁星。
自從去年開始,海上貿易帶來堆積如山的食物和物資,國王卡米哈米哈開始免除稅收,減少徭役,施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
生活無憂無慮,食物充足。晚上圍著篝火跳完祭祀之舞,又沒有其他娛樂活動,當然就隻有造人了。在這個沒有環境汙染、沒有避孕措施、男女身體都野性而強壯的古典文明社會, 家族的血脈在沒日沒夜的耕作中迅速繁衍。
代表一個社會繁榮穩定的標準:嬰兒潮,即將來臨。
………………………………
同時,一個可怕的詞匯在卡米哈米哈的腦海中越發清晰:馬爾薩斯人口陷阱。
根據圖騰火的集體意識,夏威夷群島漫長歷史中,每當風調雨順,部落繁榮幾年後,就一定會有戰爭、瘟疫、饑荒發生,導致人口數量銳減。
接著,又是新一輪的發展,漫長的複蘇,直至部落恢復繁榮,經歷幾年鼎盛,再進入下一個輪回…………
這樣的輪回在蘭尼瓦王建立夏威夷王國之前就存在。漫長的夏威夷群島部落歷史上這樣的劇情已經上演過無數次。
仿佛有一位冷酷無情的神明,在用一只看不見的手調控著夏威夷文明,讓整個地區遵循著”繁榮、衰落、複興、繁榮、衰落……”的無限輪回。
………………………………
次日,歐貝利斯克派人送來紙張,卡米哈米哈國王在新送來的粗紙上面寫道:
“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增長的,而生存資料僅僅是按照線性級增長。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一個時代的人口無法超出那個時代的農業水平。”
這是1798年英國人口學家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創作的人口學著作《人口原理》。
這個理論就被人稱為古典文明死亡陷阱的“馬爾薩斯理論”,既“馬爾薩斯人口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