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唐暮雲》第166章 使者阿眉
長安皇城。

承天門大街以西的鴻臚寺附近,兵災之後修繕複整的鴻臚客館,在重陽節前夕,迎來了兩位貴客。

吐蕃赤松讚普的五公主丹布珠,以及吐蕃請議安西北庭使——區頰讚。

那位先行前往京西予以迎接他們的“大唐和蕃使”崔漢衡,剛剛恢復了公主身份的阿眉並不熟悉。但對於外交經驗不遜於論力徐的區頰讚來講,崔使,可算得吐蕃人的老朋友了。

崔漢衡出自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源自薑姓,因封地位於崔邑,而全族受姓崔氏。這個淵源古老的大氏族,早在春秋時便躋身齊國公卿世家,到了前漢時更是已成為關東的望族。南朝史家范曄曾讚譽:“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淪典籍,遂為儒家文林。”

博陵崔氏,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五姓七宗”,是當今帝國朝堂上下公認的真正傳統望族,與它們相比,裴氏、韋氏、武氏,都不算高門,遑論其他姓氏。因而,五姓七宗,基本都在內部聯姻,恥於和外姓通婚。就算堂堂天子家,雖自稱出於隴西李氏,奈何胡風鮮明,亦為五姓望族懷疑,在婚姻之事上頗有些敬而遠之的意味。

於是,有唐一代,能娶到“五姓女”,幾乎成了衡量男子是否得了大體面的、不遜色於進士及第的標準。

當然,五姓七宗,不獨出產傲慢的態度,畢竟屈為人臣,也還是為帝國貢獻了不少高級職官。

崔漢衡,就是自大歷年間起,唐蕃往來中最著名的外交使者。建中四年初,崔漢衡代表大唐一方,與吐蕃宰相尚結讚於清水縣會盟,簽訂了《唐蕃清水盟約》,重新厘定了大唐與吐蕃的疆域邊界,承認了吐蕃對於隴右大片宜牧之地的佔領。

清水盟約後僅僅一年,陷入火燒火燎的藩鎮內亂的大唐,以割讓安西北庭為條件,再次與吐蕃盟誓借兵。這真是令吐蕃舉國上下狂喜的舉動,令他們益發肯定,自己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中原鄰居,終於,終於從內政到軍事,徹底衰落了。

然而勇士們出征半年後,那位已經被赤松讚普宣揚為傳奇的公主殿下帶回了喜憂參半的消息——吐蕃軍雖助唐廷收復了長安,卻在中原遇到了瘟疫,讚普與尚傑讚大相視為股肱之臣的論力徐,死於瘟疫。更令人震驚的是,領軍的吐蕃貴族瓊將軍,竟因參與部分唐將的謀叛,而被誅殺於長安。

吐蕃人區頰讚,亦是當初清水會盟中隨同尚結讚入唐的使團成員。其後關於借兵與割讓安西北庭的盟誓,崔漢衡因兵禍、區頰讚因養病,皆未參與。

不過今日於長安重逢,兩位外交使者基於各自職業生涯積累的深厚經驗,都明白,此次交鋒,只怕哪一方都不會是真正的贏家。

“崔兄,河隴之地,曾是貴國的養馬場,貴國設置有八監,存牧馬三十萬匹以充禦用、軍用。如此水草豐美的好地方,清水盟約後歸了吾國,讚普甚為欣喜。”

區頰讚語氣平靜地與崔漢衡寒暄,話中的耀揚意思卻是連傻子都聽得出來。

平心而論,當初清水會盟中,區頰讚是傾慕於崔漢衡這樣來自中原門閥世家的儒雅子弟的,甚至還帶有一絲淺淺的卑怯之意。

然而,一個合格的外交使者,最明白每一次不同的出使,自己所要表現的姿態和所要訴求的本國利益,或許有天壤之別。

區頰讚此番作為請討使者,而不是進獻、和親或吊唁使者,自然,即使面對崔漢衡這樣的異國故人,他的態度也仍然不能避免地露出鋒芒。

崔漢衡一面引領阿眉和區頰讚進入鴻臚客館,一面也以同樣溫厚的口吻回敬道:“一歲之內,豈有常紅之花?一國之地,亦有吐故納新。我大唐新主登基後,勵精圖治,河東的逆藩驕將難免因惶恐而孤注一擲,有些侵擾我關中王地之舉。如此情形下,朝廷務息邊人,外其故地,乃棄利蹈義的良策。貴國以河隴之利,成全吾國大義,也算得交善邊鄰了。”

一旁的阿眉,雖知崔漢衡這勉力粉飾的找補,也不過出於臣子的各為其主之職,但這番虛偽造作的言辭,著實令她再次想起城中那個同樣虛偽懦弱的男子。

阿眉冷冷道:“既然如崔使君所言,棄利蹈義是良策,貴國為何不爽快地將國書所載之安西北庭,交與吾大蕃,再大義棄利一回呢?”

崔漢衡回過身來,不避不忌地望著這位有些傳奇色彩的吐蕃小公主。

在他的印象中,前朝到本朝,吐蕃大大小小的使者赴唐百余次,沒有哪次是像今日這般,由一位宗室蕃婦領銜,何況還這般年輕。

更何況,雖然年輕,出語卻如刀鋒箭矢!

崔漢衡雖不清楚收復長安的細節,但他畢竟也是年已四旬、很經歷過一些風浪的帝國顯宦,亦不缺識人的犀利目力。他感到,和區頰讚相比,或許這位面貌如花卻咄咄逼人的小公主,才是個棘手的人物。

“公主殿下毋惱,安西北庭是何等遼闊之地,豈是隴右能比得?僅安西都護府,就羈靡西域三十六國,軍、鎮、監、務多達三百余城,就算交割,也無法旦夕事畢。後日便是逢五朝會,區大使自可於朝堂之上,向聖主和百官,盡陳此行之請。殿下可先在鴻臚客館歇息,這幾日長安城也正是秋菊怒放的好光景,殿下亦可往曲江池賞花。”

“不必了,”阿眉打斷了崔漢衡看似彬彬有禮的建議,“崔使君,這長安城哪裡風光宜人,只怕我比你更熟悉。你難道沒有聽說過我的過往?在這城中看了五六年的春桃秋菊,我已厭煩得很。此番來西京,我最想去的地方,便是大明宮宣政殿。”

崔漢衡面色仍和氣,言語卻終究帶上了一絲凜然之意:“殿下乃王室貴胄,這鴻臚客館與四方會館不同,已是我朝接待外邦王子公主的最高客舍,因而我朝並未以尋常使者之身接待公主。我朝慣例,外邦王子公主,可賜宴於麟德殿,不可議事於宣政殿。公主既有區頰讚大使同來,進宣政殿議事的,自然是區大使。”

阿眉毫不示弱地盯著崔漢衡:“崔君所言不假,我算不得使者,但我更非尋常的外邦公主。試看貴唐立國一百六十年,有哪一位外邦公主先是護得皇長孫不落叛軍之手,又在危城糧絕之際獻食於天子闔家,更率領本族精銳萬裡赴戎機、助唐廷光複長安。有唐一代稍立邊功的胡將都能進得朝堂進奏,我為何不能?”

崔漢衡一時語噎,眯著雙目,眉間閃現的將要鮮明起來的怒意,終於還是被他竭力遏製住了。

區頰讚在近旁聽到此際,適時地出來唱白臉:“崔兄,不瞞你說,丹布珠殿下回到邏些城,讚普何止僅以公主之位待之。讚普已許公主‘茹本’之名,與貴國的節度使類同。公主殿下請入宣政殿進奏,實乃因有要事直陳於貴國聖主,便是連敝使我,她也不願告知。”

“不如這樣,”區頰讚作了退一步的姿態道,“崔兄請鴻臚寺卿,將此事先稟過聖上?”

崔漢衡皺眉凝思。也是,自己方才,確實還是深負老成宿宦的驕傲,對於這番邦小公主的無禮有些過於針鋒相對。

自己現下只是個秘書監,連鴻臚寺卿都不是,無非因為此前有多次與吐蕃談判的經驗,才被聖上又封為和蕃使。

這吐蕃公主,雖然聽說原來是個暗樁,但此番非要上殿,眾目睽睽、衛士森列的情形下,莫非還能行刺聖駕不成?

必有其他蹊蹺,我卻何必如兩軍對峙般去做那先鋒阻攔,往上報去便是。

崔漢衡想到這裡,面色恢復了平和,拱手笑道:“本官這就往鴻臚寺。”

阿眉目送崔漢衡出了鴻臚客館的大門後,又將目光投在那高樹枝椏掩映的館牆上。

她上一次來鴻臚寺,還是與薩罕執行刺殺回紇毗伽公主的任務。那一日,她知道了蒙尋死在戰場上的消息。

陽光炫目,阿眉仍然找到了那片她曾經伺機翻越的館牆。

她想起當時與她同行、後來卻被她以利刃結果了性命的薩罕老爹。

即使今日,她也並沒有後悔救下王叔文。

王侍讀是個好人。

其他唐人卻並不是。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