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742章 首功之議
  最後的時刻,朝廷做關鍵的指示,是很有必要的。這一是沒人異議,甚至對官家所謂的沒有首功次功的說法也沒有誰當場提出異議。
  但是,這只是暫時的,哪能一場大戰沒有首功之說?無非是這一次大戰,評定首功的標準會有變化,或者說,朝廷如此是為了避免最後一步,各路將帥因為競爭首功,而讓大謀局功虧一簣。
  “滅國之戰呀,這是需要祭太廟、告祖宗,並銘碑撰文以告後世的豐功偉績······”
  富弼說的很含蓄,其實就是向官家在陳述一個事實,如此大的戰事,功勞薄上的記載都是有相關程序的,不是說沒有首功就沒有首功,事實上是必須有個主次的。
  該出的詔令要出,可最終的論功行賞也是必須有的。
  “哦,這確實是應該的,那就一起吧。凡參與這次戰事的朝臣、將帥等等,都應該是彪炳史冊的英雄。”
  好像官家說的很隨意······富弼有些吃不透官家的意圖。從官家的過往看,好像特不在意這些儀式,不管是親征西夏贏下好水川之戰,還是河東戰擊敗遼夏聯軍,說起來都夠得著告太廟了。
  然而,一次都沒有過,偏偏出戰的武將就信官家的這一套,沒人有過意見,甚至朝臣有人建議時,也都嚴詞推辭。
  往常可以說是為了保護武將,盡量低調處理,以避免被朝臣彈劾。而這次,官家也是在大肆宣揚這場戰役,在事實上,朝臣對於目前這種軍製基本認同了,武將、文佐官、監察官各司其職的軍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對武將限制的。
  這時候,即便是朝廷對武將大家表彰,相信朝臣也很少會有非議。
  “官家,老臣以為,滅國之功不可埋沒······”
  “哦,富相,朕想問問,內閣諸位認為,這次大戰的首功該是何人?別提什麽第一位進西夏皇宮者,或者說第一支攻進興慶府的隊伍。沒有了前期各路大軍的攻伐,沒有任何一支隊伍可以做到直搗黃龍。”
  “朕也以為滅國之功不可埋沒,問題是,諸位閣老以為,將那位將帥冠以滅國之功臣名副其實,且不會引起其他各路將帥的不滿?”
  “世人不論聰慧還是愚昧,有一點是共同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確實如此。正如官家所言,這一場大戰,是滅國之戰不假,可要說誰就可以當仁不讓的居首功之位,好像沒有一位將帥符合。
  高遵裕部深陷西夏境內,將誘餌作用發揮到淋漓盡致,艱苦奮戰半年······
  但王韶部呢?一年多的籌備運作,幾千裡轉戰,接連攻伐西夏的城池,拿下整個河西走廊的戰略要地······
  狄青部、種顎部、郭逵部,在戰爭真正進入關鍵階段,對西夏的壓倒性攻擊,全部是這幾支主力作戰隊伍的重任······
  再說深遠一點,之所以能取得這次大戰的完勝,工坊城的軍備改進和供應,作用不可忽略。最為關鍵的,是整個內閣和官家擬定了幾乎無懈可擊的大謀局!
  誰可以居滅國之戰的首功?答案是沒有,沒有任何一支隊伍,也沒有任何一位將帥,或者臣工,可以在這場大戰裡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是首功之臣!
  富弼突然想起一個叫集體的名詞,這是官家的理論中時常出現過的。或許官家在幾年前醞釀這場戰事時,就已經將這場大戰定位為整個朝堂集體的功勞。
  集體,多契合的名詞,或許只有這樣,才是讓所有參與這次戰事的朝廷衙門、率軍的將帥,包括輔助戰事的臣工,全數滿意的交代吧。
  看看內閣諸位的表情,富弼就明白了,這應該是符合所有人心思的方式。
  從最初的戰略謀劃時,各路大軍的分工就很明確,每一支隊伍做什麽,在什麽階段發揮什麽樣的作用,在整個大謀劃中是非常清楚的。
  狄青清楚,種顎清楚,郭逵也清楚。高遵裕起初不清楚,當他急功近利深入西夏境內被包圍後,清楚了,但他的貪功冒進確實屬於錯誤,後面所做的一切,可以說是在承擔誘餌的作用,同時也是朝廷用無限制的軍備來彌補他的錯誤····似乎是他的貪功冒進導致了朝廷不得不這樣一般。
  王韶之所以不清楚,是因為開戰之初,朝廷對翻越當金山並不抱多大希望。到偏師抵達到肅州時,大謀局形成了,王韶也清楚了,卻發現偏師的作用僅僅是外圍······
  同時,轉戰千裡之後,在圍剿黑山威福軍司的戰役中, 他與李憲部的圍剿並未立即建功,導致了整個總攻延後······
  到了最後,功勞最大的高遵裕部和王韶部,都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瑕疵,存在被人非議的疏漏······
  真正的主力作戰隊伍,在整個戰爭的前期,似乎根本沒有存在感,都是在做著策應的角色,等到總攻開始,所有圍剿隊伍到位後,即便是主力作戰隊伍如何發揮了作用,在整個大戰中的作用,怎麽都不會被抬到首功的位置。
  大謀局是在謀劃平滅西夏,卻不可避免的將所有的將帥都扯進去了,無一遺漏的將各路將帥的個性、作戰方式、承擔的作用、可能出現的問題等等,所有因素都考慮進去了。最終形成一次不存在首功的滅國大戰。
  一切都無跡可尋,一以貫之的官家風格,只有到了最後揭牌時,所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發現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官家,銘碑以及撰文,都需要有名錄的,而國朝這一次大戰,也是我大宋自開朝以來有必要記載史冊的大事件······”
  富弼的意思很明白,祭太廟、告先祖不可不為,以文載功傳後世也不可不做。如何記載,得有個章程。
  “富相,開拓一下思路,比如文武分列,比如參照進士皇榜的模式,分等級和層次予以表彰,同時增加以隊伍集體功勞表彰和獎勵的形式,甚至可以落實到廂、都等作戰單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