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837章 窩囊的海戰
  要說朝廷對四皇子東出拓海沒有支持也不對。
  政和十五年,因高麗遣使訪問國朝,出於外交禮節,國朝曾令明州營造所謂的神舟回訪高麗。四皇子率眾東出拓海時,朝廷將當時回訪所用的兩艘神舟一並交予拓海隊伍使用。
  趙曦的記憶裡,國朝的海運業相當發達,自己對海運不熟悉不了解,也就沒有過多的去幹預國朝的海運發展。
  按說,明州、登州等地的造船業,應該是當世之最,也就是說,朝廷交付四皇子使用的戰船,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是先進的。
  神舟營造是范子淵主導,趙曦雖然沒有親自看到戰船,從奏報上也知道船尾為方型,這樣船尾就具有較大使用空間,可建三層樓艙,且方艉結構確保大多船板不變形。
  木板使用壽命因此增長,因為大多弧線型船板經彎曲處理,木質變脆,造船師傅有辦法使木板不斷裂,但無法確保木質纖維不受損害,弧型船板抗力會大幅減弱。
  范子淵還前往林木采斫場,監察船匠對不同木料的使用情況。范子淵命船匠將神舟橫向內部兩側的“抱梁肋骨”材料全部用樟木,船體其他木板用杉木和樟木,少數不緊要處可用松木。
  在范子淵的監督和指導下,神舟海船的船體結構及外形都設計得非常嚴謹規整,用材高檔且科學,應粗則粗、應薄則薄。船體橫向邊縫全部用子母口榫合法連接,然後塗抹上桐油、石灰和麻絲等製成的撚料,甚至還與工坊城溝通,特定部位嘗試著添加了鋼材。
  神舟造好後進行淺海區域試航,期間因船工降帆不及時,船被卡在了幾處礁石間。幾個時辰後借著漲潮,神舟才退了出來。因木料優良、結構堅固,神舟雖經海浪和暗湧長時間拍擊,但並未發現漏水現象。
  為慎重起見,船工馬上將神舟駛回船場做全面檢查,范子淵發現船底僅是在兩側不緊要的幾處底板杪木讓礁石磨花了,其他構件全無損害,外板的拈縫也無裂縫漏水,於是僅在局部以鋼材修補後,便繼續試驗它的其他航行功能。
  幾次試航,再無任何遺漏後,才用神舟出訪高麗。
  趙曦不懂造船,當初臣工們評價,神舟為當世之先。
  就是這樣的裝備,拓海隊伍卻潰敗了······
  趙曦問溫良臣,不管溫良臣說什麽,怎麽說,四皇子都不敢參言······不管原因是什麽,他都無法脫開責任。
  還好,溫良臣只是總結性的陳述原因,也沒有太多側重於說他決策的原因······老護衛營出身的沒這個習慣,不會片面的評價一件事。
  “王相,抽調兵部、都水監、工坊城、監察衙門、皇城司組成調查組,對所有拓海隊伍人員問訊。問訊要將他們分開,都實行單獨問訊······”
  “原因需要評估,朝廷需要不同職責、不同崗位的人,從各自的角度講述······”
  話就是本意,趙曦也不是擔心存在什麽隱瞞,具體奏報會有什麽偏差,而是真正的想了解這個時候海戰的方式,知道國朝海船的優缺點,才能做出合適的應對。
  不管怎樣,事實上是國朝出海的一支隊伍被擊敗了,往小的說是商隊,往大的說可以說是喪師辱國。
  從政和以來,國朝沒有過這樣的事,也不可能視而不見。雖然趙曦沒喊什麽煩我大宋者,雖遠必誅,但是,不管是領海還是領地,都需要有一個說法。
  朝廷這些年已經有了多部門協作調查的經驗,抽調人員也能及時到位,相互配合也相對順暢,問訊的結果也很快就出來了。
  原來,東出拓海的隊伍自明州出海,為避免引起高麗、扶桑以及北遼的注意,為隱藏真實的目的,拓海隊伍並沒有直接從登州出海。
  明州是國朝最大的出海港口,航運業也是自此開始。
  拓海隊在明州尋得了向導······琉求並沒有什麽商貿易貨行為,對於去琉求的海船很少,就是當地的海民也也少到琉求的。
  向導是曾經遭遇海上風暴,在琉求附近躲避的幸存者。
  本來都很順利,可是出海不到三天,便遭遇了一波海盜······
  國朝戰船的優勢很大,人員還算精良,在遭遇海盜時,倒也不吃虧,或者說相當牛掰的擊退了海盜。
  就在那時,向導建議回航······
  第一次與海盜交手的結果,讓四皇子,包括整個拓海隊的所有人都有點膨脹,並沒有聽取向導的意見,而是繼續向琉求進發。
  這沒什麽, 可時隔一天,拓海隊就被密密麻麻的海盜阻擊了。也就在這個時候,暴露了拓海隊的準備不足,或者說海戰實力上的差距。
  射箭、衝撞、縱火、貼舷跳幫白刃戰,這是海戰的基本手法,也有使用投石機的,還有用火箭的。
  拓海隊船隻龐大,也有一定數量的護航艦隊。然而,海戰經驗不足,軍卒多是半吊子海戰水平,加上陸地上訓練出來的火槍射擊,在顛簸的海船上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跟海盜接觸以後,根本沒法限制海盜的發揮,不管是射箭還是貼舷跳幫,拓海隊的處處落了下風。
  戰役沒多久,護航艦隊就損失大半。也是在這時候,溫良臣直接下令,不計任何損失,以戰船的威力,直接衝開海盜的包圍圈逃了出來······
  這一戰,除了大海船上的人員外,護航艦隊的近八百人,隻逃出不足三百,也就是說,跟海盜的作戰,幾乎是一邊倒的情況,己方損失五百余人。
  趙曦可以想象出當時的情況,無數隻樣式各異的海船,將拓海隊團團包圍,不斷在護航隊中穿梭,在特定區域裡,都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讓護航隊疲於應付,無力反擊。
  而拓海隊的火槍手,在顛簸的海船上,不時拉栓開槍,彈藥射出的方向漫無目的,與整個戰事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不管是排槍,還是單獨的射擊,打出爾等彈藥都無法發揮作用。
  這戰打得確實窩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