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865章 北遼來使
要說這幾天朝堂那個話題最熱,毫無疑問,那就是官家關於將來出海的話題。

  似乎官家的這個出海,並不是說海上貿易,更像是說海上掠奪。

  火器、有海戰經歷的人手……這本就不是說海上貿易。

  當然,這個話題討論的范圍,還是僅限於朝臣之間,並沒有無限制的放大。

  畢竟,推動此事的前提是收復燕雲,這在朝堂也還是處於謀劃階段……

  至於在四皇子隊伍中有人手者,如何跟他們自己安排的人交代,這就看各自的水平了。

  朝廷的保密法令不是虛設的,監察衙門也總是想找事。

  監察衙門終歸不能像後世那樣去監督官員,國朝不限制官員經商,更不限制後世那種不正當關系,甚至連官員留戀勾欄酒肆都是美談。

  趙曦無意過於超前,體制應該以適合為標準,而不是死搬硬套。所以,現在的監察衙門相對要清閑,這也預示著國朝在某種程度上算政治清明吧…~

  社會的正常狀態是階層分明,特別是處於如今的這個時代。

  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賦稅,而並沒有影響到朝廷和特定階層的收益,這是降低矛盾衝突的最佳辦法。

  也就是在這個時代,趙曦多了千年的見識,能做到無限制的開源,借此能很好的延遲矛盾衝突發生。

  所有的矛盾,基本上可以歸納到利益上,這一點趙曦是堅信的。

  不同層次的人需求不同,想要穩定,無非就是盡可能的滿足各個階層的需求。

  士族和官宦階層的訴求,是權利、影響力以及更多更大的利益,趙曦便制定權利獲得的規則,引導他們追求利益的方向。

  黎民百姓的訴求是吃飽穿暖,治政清明,趙曦也一定程度上做到了。

  當科技和工藝有止步不前預兆時,趙曦便引導著向外擴張,並給朝堂灌輸這樣的觀念。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過分對子民的壓榨,緩解,或者說避免內部矛盾。

  趙曦很慶幸,這個時代不算差,從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借用後世的部分觀念的,這也讓趙曦可以相對輕松的去改變。

  這個時代有很好經濟模式基礎,有良好的政治生態和氛圍,有開明寬容的民眾認知,有諸多有擔當的名臣名將,還有強烈需要改變的執念。

  因為這些,趙曦才逐步,漸漸的帶著國朝走到了強盛。

  現在是盛世,不管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是公認的。

  有些自戀了…~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當一個君王有閑暇時間,當朝廷事務沒有太多需要君王決斷時,就說明這個王朝正處於良性發展。

  趙曦現在就有很多閑暇時間。

  “官家可在?”

  趙曦正利用閑暇時間發呆,近來他越來越習慣發呆了。因為,原本的那些記憶,總是時不時的鑽出來……

  發呆時被人打斷很不爽,王安石就是這樣,覲見時不太習慣對內監輕言輕語。

  “何事?進來吧。”

  這麽大的聲音,不用內監稟報也聽的見。

  好像內監通報一聲就要怠慢一樣,每一次王安石要求覲見都是這樣的方式。

  “官家,河北道奏報,遼使入境了……”

  所有內閣都來了,人還沒完全進殿門,王安石的奏報先傳進來了。

  對北遼,國朝終歸還是存在恐懼的。

  嗯?遼使……宋遼兩國的關系,不管有多少貓膩,在表面上還是一副和平共處的景象。

  用後世的話,相互往來基本維持在紅白喜事上。雙方遣使,也基本在這些禮節上。

  當然,這是從河東戰役之後才這樣的。

  國朝不想打草驚蛇,而北遼似乎對國朝有一點忌諱,也不想招惹大宋…~主要是北遼正好有一個特別習慣醉酒的君王。

  這時候北遼遣使…~

  “可知四皇子那支隊伍的具體位置?”

  趙曦首先想到的是,會不會是四皇子的那支隊伍做了什麽讓北遼警覺的事。

  若是以前,國朝招惹了北遼,恐怕不會有遣使這道程序,直接會發兵。

  即便是遣使,也是來要好處的。

  現在嘛,即便是四皇子做了什麽,也是來訴苦的。

  “回官家,臣已經遣人趕往登州,以便最快獲得信息。官家,可需要備戰?”

  章惇也是考慮這點了。

  “沒必要,暫時沒必要。令河北道駐軍嚴密關注邊境軍伍即可。”

  沒有大軍調動,不可能存在雙方開戰的可能。

  倒是內閣有些驚弓之鳥的意思了。這還沒怎麽呢,全體內閣都急匆匆的覲見議事了。

  “北遼遣使,說明事態沒多嚴重,也就是有協商解決的可能。”

  “朝廷如今要做的,第一,先搞清楚四皇子隊伍的具體位置,了解是否跟北遼有衝突。”

  “第二,按常規程序,朝廷派出接伴使,指定館伴使。並提升河北道、河東道駐軍的警戒級別。 ”

  “第三,在不確定四皇子隊伍具體位置之前,或者確定跟四皇子隊伍無關的情況下盡可能利用一切手段,查清北遼遣使的目的。”

  “另外,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朝廷的接伴使、館伴使,一定要遵照原本的方式接待遼使。比如,避開軍事要塞;比如,多繞些彎路,以混淆視聽…~”

  前面的幾條都好理解,內閣在接到北遼遣使的奏報時,也大體擬定了這前面的三點措施。

  只是這最後一點,繼續以早年接待遼使的方式…~那是因為國朝對北遼恐懼,河北道又沒有任何天險防禦,不得不做出那種掩耳盜鈴的行為。

  如今國朝的實力,又何必這樣呢?

  “官家,有必要如此?”

  章惇的性子到底還是著急。

  “如今國朝與北遼,在明面算是勢均力敵,這也是朝廷一直想營造的現象。”

  “也只有保持原本的接待方式,才能讓北遼減少警覺,特別是在不清楚北遼遣使目的之前,朝廷有必要繼續給北遼留一個相互警惕的錯覺。”

  有這個必要嗎?或許沒有。而趙曦這樣說,不過是想告訴各位內閣大臣,現在不應該國朝恐懼北遼,應該是北遼恐懼國朝。

  是想用這種方式告訴諸位內閣,今時不同往日,不該因為北遼遣使就這般慌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