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828章 治河之議
今年也算是國朝的多事之秋,大換屆、太后和惠妃薨、重臣接連離世等等,到了現在才多少穩定下來了。

 其實,即便是朝堂這段時間有些忙亂,並沒有影響國朝各方面的發展,多年的蓄勢,也在今年有了迸發的跡象。

 朝廷這時候也終於把治理黃河提上了議事議程。當初,朝臣還以為這只是官家出兵西夏的一個借口。

 滑州水患過後,這幾年汛情不嚴重,朝臣們倒是已經完了這茬,這時候官家又再次提起了······

 “治理水患,水土保濕是本,中上遊的泄洪分流是標。平滅西夏後,工坊城在勘探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該著提上議程了。”

 “這是沈存中等人走遍西北製作的沙盤,蘇閣老和存中說一下,諸位聽聽可行與否······”

 趙曦雖然能記得後世黃河的幾處水利設施,包括什麽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等等,只是他不清楚以現在的技術力量能不能完成那樣的工程。

 有時候趙曦妄想過,如今國朝的鋼鐵和水泥······想多了,此時的工藝再怎麽進展,也不可能跟後世的二十世紀初相比,沒有基礎學科發展的支持,科學的發展終歸是不可能快速了。

 說白了,現在的所謂鋼鐵水泥,那就是個樣子貨,比三合土或許強一些,或者說都比不上三合土的堅固。只是能縮短做工的時間而已。

 至於鋼鐵,之所以能在火器上有多突破,更多的原因是蘇頌的誤打誤撞,有了符合槍管基本要求的合金成品,這是偶然。

 這些年工坊城一直在努力,甚至出現了亂七八糟、稀奇古怪的玩意,趙曦瀏覽過,大多是無用之物。

 趙曦肚子裡的那點東西,在早期的護衛營,已經基本上全部倒騰完了,講武堂也都記載著,剩下的就只能是等所謂的厚積薄發了。

 想著治理黃河,趙曦有些走神,腦子裡衝塞著後世的那些水利設施。

 這時候談水利樞紐跟發電,那就是天方夜譚,趙曦也知道不可能。可他又不想因為這時候隨意的建造水利設施最後影響後世水電設施的建造······大宋沒有像李冰父子那樣的天才水利專家,也做不出都江堰那種可以沿用千年的水利設施。

 趙曦心裡的治理黃河,只是想在後世青海、甘肅、內蒙、山西、陝西以及河南等地,找些合適的地方,用人力和火藥炸開一些缺口作為泄洪道,確保汛期下遊的安穩。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大力推廣煤炭,嚴禁砍伐,改善黃河中上遊的植被,減少泥沙攜帶量。

 輔助的,趙曦還想在所有黃河之流中,都采取這樣的辦法。形成一個之流到主流,所有河流都有泄洪道的設置。

 這樣做有個好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黃土高原的水利灌溉,甚至有利於農桑······

 “官家······官家······”

 “哦,商議到哪了?”

 內閣大臣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半天,趙曦腦子飛了,一句都沒聽進去。被王安石喊回來了······

 他是君王,倒是沒人說他什麽,不過,這也讓內閣諸位不怎麽重視這事了。

 人就是這樣,好了傷疤忘了疼,滑州決堤很久了,這些年又用水泥加固的沿河的堤壩,在內閣大臣,乃至整個朝臣心裡,治理黃河似乎不那麽著急。

 “官家,遵官家早期的建議,中上遊治河,下遊受益的觀點,子容和存中以為應該在上遊黃河的之流都分別建造泄洪道,黃河主乾道也要擇地建造泄洪道······”

 “不過,黃河幾千裡,如此龐大的工程朝廷度支有限,眾說紛紜,未統一意見。倒是推廣石炭使用,改善植被之事沒有異議。”

 王安石讚同治理黃河,甚至說讚同官家所提的上遊治理原則,可要說是按照蘇頌和沈括所提的做法,說實話,王安石是反對的。

 即便是官家授意他倆這樣提,王安石也是反對的。

 照蘇頌和沈括所提的做法,那是堪比長城和大運河的工程。國朝財政稍微有些好轉,也是剛剛才有了中興的跡象,朝廷一旦這樣做,勢必將國朝再次拖進一個黎民怨聲載道的田地。

 黃河水患確實是國朝的大害,但它是天災,並且並不是年年發生,十年八年的有一次水患,以國朝現在的實力,根本不在意幾萬幾十萬的流民安置。

 可如果朝廷真的實施這樣的大工程,不僅僅是會掏空朝廷的稅入,更是會在征伐民役,進一步影響農耕,最終會是一個勞民傷財的景象。

 這是不可取的!

 “官家,老臣以為,倘若真的在上遊全部建造泄洪道,黃河之水皆在上遊被截,很可能汴梁乃至大運河航道都會受到影響,從而斷絕了國朝運河航道這條生命線······”

 王安石倒沒有直接說這是好大喜功的做法,換了一個說辭表明了意思。

 看諸位都頷首,這應該是內閣統一的意見了······

 “是不是有什麽誤解?或者說是沒有說清楚?”

 趙曦有點愕然,怎麽都會這樣想?趙曦就是再傻,也不至於在同一時間, 在正整條黃河的沿河,全部開工建造泄洪道······

 不至於吧,難不成臣工真的以為國朝發展到這程度自己就飄飄然了?

 “量力而行,量入而出朕還是知道的!諸位不必擔憂,朕還不至於昏庸。朕讓蘇閣老,存中所說的只是一個方法方面的建議,是一個指導,或者說是一個長遠性的計劃,並不是要求在特定時間內要全部展開的。”

 “這需要相關數據的支持,需要地形地貌的支持,需要朝廷財力的允許,需要工匠以及營造工藝的支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朕在前期已經責令欽天監、都水監以及工坊城整理歷代黃河在各個時期、各個地段的水位。”

 “朝廷建造泄洪設施,只是在合適的地段,合適的時間,營造隻作用於泄洪的水利設施。而且,朕的意圖並不是要全面啟動,不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甚至說是一個百年大計而已······”

 
高速文字手打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節列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