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575章 這才是正事
驚訝!不僅是北遼那邊的驚訝,就是大宋的臣工也驚訝,就連低頭躬身的王舜臣,也忘記了在什麽場合,抬頭看著自家的陛下!

 北遼驚訝,是因為他們一直以為宋國的皇帝自太祖太宗以來,不再有馬上帝王,都是在深宮裡養大的君王,文韜還有,可談不上武略。

 這才是耶律洪基看似隨意卻有意找回點面子的射箭行為…~就是以為宋國皇帝羸弱。結果,這宋國皇帝居然不比那個射手差。

 趙曦可沒顯擺的意思,那怕事實上已經嘚瑟了。

 “子容,下一步重點放在彈藥改良和批量生產的研究上。這槍會讓軍伍戰力大幅度提高。”

 說完,趙曦隨手把槍丟給王舜臣,轉身向高台而去,都沒往北遼那邊看一眼…~估計他們臉上的表情很精彩。

 醞釀好的嘲諷和哄笑還沒完全宣泄了,就被這一陣連射憋回去了……

 從雙方君王接觸開始,耶律洪基就想在比鬥上挽回點面子,所以才會提議雙方成建制對攻。

 被趙曦大義凜然的拒絕後,又提出了比鬥三場。

 這時候好像不需要再提了。

 說是進行了一場,又可以看成是兩場。再說了,誰又能排在君王之後再比鬥?

 冷場了。耶律洪基沒心情再說什麽,趙曦是懶得扯淡。所以,富弼跟耶律乙辛開始磋商了。

 不再墨跡了,各家還有各家的忙事。

 趙曦看耶律洪基那一臉的頹敗像,倒也沒落井下石,沒必要逞口舌之快。這老小子可能有點後悔顯擺他的射術,硬是讓整個北遼沒了一點鬥志。

 而大宋這邊,雖然不至於興高采烈,可從軍卒到臣工,再到君王,滿營都是喜氣洋洋。

 簽約的儀式有點沉悶。矮桌兩邊就宋遼的君王,內侍忙乎著將盟約交換,而耶律洪基機械的簽署,眼睛卻沒離開過趙曦。

 趙曦很無所謂的看著他……你咬我呀?

 北遼很迅速,在簽約完成的那一刻,就撤離的乾乾淨淨,留下了一地馬糞……

 由於韓琦答應了不限制百姓選擇去遼地還是就雲應四州,在釋放俘虜以後,大批的百姓離開了雲州四州之地,隨著北遼撤退的俘虜兵,一路向東。

 “他們不知道哪個才是他們應該效忠的王朝嗎?”

 現在雲州的城牆上,看著遠去的百姓,富弼不理解。

 韓琦的臉上掛不住,很尷尬,本來覺得該是打臉北遼的條款,如今卻自覺感到一陣陣的的發燙。

 不應該是翹首以盼王師北定嗎?

 “百年時間,差不多三代人了,已經不存在對中原王朝的認同。更何況,百年邊境承平,在事實上形成了安居樂業的環境。”

 “前朝又是一個混族的王朝,雲應四州一帶,又多是外族節度使管轄,加上五代亂局,城頭變換大王旗。誰能讓百姓安居,他們就會認同誰家王朝。”

 “也罷!如此大好的江山,沒必要留下沒有歸屬感的百姓!”

 趙曦似在解釋,又似感慨。

 官家的這一番話,倒是讓韓琦心裡踏實了不少。最起碼沒有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導致雲應四州大范圍空虛而責罰。

 不過,這空蕩蕩的雲應四州如何治理,才是接下來考驗朝廷的難題…~

 “陛下,這東遷百姓,很多都是軍屬,或者說是漢人林牙宗親。長期以來擾邊代州,與代州百姓幾近成為世仇。之所以離開,恐怕更多的是擔心國朝在治理四州之地時,會有所區別……”

 這是事實。雖然從檀淵之盟起,宋軍沒有大的戰爭,可北遼擾邊從沒停止過。

 打谷草的遼軍,就跟時令一般,每年的秋季都會有,從來就不缺傷亡。說是世仇一點不誇張。

 就是這次在接管雲應四州之地以後也一樣,出生代州、定襄、忻縣一帶的禁軍新軍,在這一段時間,總是有意無意的在折騰這些原住民。

 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睜眼閉眼的任由他們這樣做。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話用在這時候很契合。雲應四州的漢人林牙軍,償還了他們近百年造的孽,丟下了幾代人經營的產業。如今,雲應四州的林牙軍宗親,又用離開的方式,讓大宋朝廷還了不公平對待的做法。

 “回去吧!該商討一下雲應四州如何經營的問題了。”

 這才是正事,朝臣們就等著官家這句話呢。

 所謂經營,說到本質上,那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四州州城裡的田產、物產,四州之地廣袤的田地,以及工坊城勘探出來的各種資源等等,現在都屬於大宋了,也就存在了大家瓜分的可能…~官家從來不吃獨食的。

 好歹是原北遼的西京,北遼在雲州建造的行宮不錯,甚至不比朝廷在汴梁的部分殿堂差。

 一樣的有陛座,有陛階,有文武列班的大堂和空間。

 趙曦端坐在陛座上,看著陛階下的臣工…~感覺跟在汴梁沒多大區別,臣工們面對利益,還是一如既往的熱衷。

 這才剛開了個頭,七嘴八舌的就開始了。

 “朝廷打一場大戰,幾乎到了傷筋動骨的程度,再一次出現了寅吃卯糧的財務危機。臣以為,石炭及各類礦產資源,朝廷可實行撲買的方式,快速收取錢糧,以彌補這次征戰的虧空……”

 “何人告訴你朝廷寅吃卯糧了?無稽之談!”

 王安石見不得為利益忒不要臉的人,也知道一人之力無法擋住這庸庸眾臣的求財之心,可不嗆幾句心裡又不舒坦。

 “北遼不擅耕作, 良田則變成了荒野。既然雲應四州已經由我大宋接管,自然不能任由繼續荒蕪下去。”

 “南糧北運,將糧食依靠於安南,又有雁門天險,始終不是長久之計。雲應四州開荒複耕以確保雲應四州自給自足乃為良策。”

 “臣以為,可分解荒野,由國朝士族認領。如此一來,不僅確保了雲應四州的自給自足,同時也間接的完成丁口北遷以充雲應……”

 趙曦本以為,有大理礦城和廣南錳礦,以及軌道體系、工坊城體系等等參照,臣工應該能在這次議事中選擇一個相對中和的說辭和建議。

 真的想不到,在利益面前,都真的可以豁出去臉。

 幸虧相公一級的沒人開口,也是因為他這次北上,帶出來的都是會攪和卻沒能力的閑臣,否則汴梁的朝堂還指不定亂成啥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