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88章 換個說法
  趙禎錯誤的判斷了相公們的耐心。這連續幾日,整個朝堂見天的有人遞折子,陳述恢復六率的弊端,一點利都沒有,只有弊端。

  趙禎也錯誤的判斷了靠嘴皮子吃飯的這群人的無賴,那怕你一直留中不發,第二天照樣往上遞……反正用的是公家的筆墨紙硯。

  本來還只是禦史台的事兒,結果到後來整個朝堂幾乎所有的臣工,全部遞折子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能恢復太子六率。

  什麽事都不幹了,就揪著這個不放?

  趙禎懷疑是相公們縱容的,甚至還攛掇著。這都幾天了,東西兩府,禦史中丞,他們居然沒一個吭氣的,就這樣看笑話。

  那怕是趙禎逐個留下奏對,還是一同喚來奏對,只要提及六率之事,全部顧左右而言他,根本不給個準話。

  支持和反對都沒有,就是不提這事。

  趙禎無奈了,多少次都是這樣把自己磨的沒辦法了,然後不了了之。這次恐怕最終還是個這結果。

  他最大的失誤是,他忘記了他自己不能跟相公們討價還價,甚至都不能說張微的事。

  那不僅是丟士林的臉,甚至連國朝的臉也丟了……

  因為這事鬧大了。

  就是那個廂軍的都虞候,就帶著那一兩千在驛站作亂的廂軍,也可以說是彌勒教反賊。如今幾經輾轉,過黃河,走潞安,越過太行山。一直到了河北貝州,開始明目張膽的扯起了造反大旗。

  趙禎都不知道自己這國朝,怎樣就成了篩子?這不是一兩個,是一兩千,就這麽從京西路,到河東路,再到京東路,居然一路安然無恙。

  要說沒有地方官吏的放水,連鬼都不信!

  不是說彌勒教只在蜀中成了氣候嗎?不是說河北也只是有那麽一小戳嗎?現在……整個所謂的一小戳,已經匯聚了幾萬人,並且直接把貝州佔據了。

  可朝堂上,不管反賊,反倒是揪著一個六率的事沒完!

  這群誤國的書生可以這樣,而他不行,他是國朝的主人,無法撇開這事。

  盡管富弼富彥國任河北,也多次遞折子,讓他安心。可就這樣,他如何能安心?

  難道六率的事就這麽算了?趙禎不甘心,他自己也給自己打氣,等吧,等到貝州亂局定下來,自己還是要提的。

  就這麽一個兒,還是有千古帝王之資的兒子,他的安危真的關乎國朝。

  貝州反賊一事,來的確實是個時候。若不是這事發生,全朝堂連同陛下,要真就因為六率的事較勁了,還真讓他們難處。

  這樣好!若不是需要身份問題,他們都想感激這撥反賊,亂的太是時候了。

  至於反賊,疥瘡之疾,沒人當回事。

  韓稚圭河北練兵,整飭軍伍,已初有成效,如今富彥國於河北,又有文寬夫臨場,自不會讓貝州之亂擴大。

  “王爺,聽說在虎牢關驛站被咱們打跑的那群匪人,在河北貝州興風作浪了。”

  呃……王中正這話讓趙曦愣了。怎麽可能?

  京西路到河北貝州,得多遠的距離,一兩千怎麽過去的?

  “哪來的閑言碎語?”

  “王爺,中正所言屬實。小的曾自請外出,監軍河北的。而舉旗的人是王則,正好是皇城司查到的那晚衝擊驛站的廂軍都虞侯。”

  李憲自祭祖回來,就被官家發配給趙曦了。可他一直想建功立業,便一直跟皇城司勾連者。

  唉……老爹,

你就是這樣點背。這下顧不得什麽太子六率了吧?甚至連立儲都得延後了。  至於興風作浪的事,趙曦好像不記得大宋有過什麽造反成事的。

  那個水泊梁山,據聽說還是杜撰的,還有個方臘,也是在後面了。

  王則……哦,對了。趙曦突然腦子裡閃過歷史課本的內容。很清晰的記得,最後是一個叫文彥博的大臣,挖地道破城的……

  “子范,還年輕,未來的路還長。如今國朝四周環敵,自有你建功立業的機會。莫急!”

  趙曦跟這倆人說話時,很多時候不會顧及,時不時會蹦幾句後世的話。

  “王爺,小的也想外出。”

  雖然跟著王爺很好,可要是到外面混幾場戰事,最後封個押班節度使光宗耀祖……他也想。

  是啊!都想建功立業自己是不是也該著一展身手了?

  老爹又來娘娘這尋安慰了。

  趙曦有時候特想損老爹幾句,心情好了,就找那個張氏,或者其他年輕的。有煩惱了,就來娘娘這兒倒垃圾。

  “曦兒,六率之事恐不能成行。”

  哦,原來是給自己致歉的。就這事呀……是不是自己該出了主意?

  “爹爹,六率自古與宮廷之亂有關。有父子相殘者,也有兄弟鬩牆的,兵戈相見乃常事。”

  “其中有帝王與太子的本身問題, 也有潛邸舊臣與朝堂諸公矛盾積累的因素,以及各門閥子弟與潛邸親疏遠近的原因。”

  “說白了,就是一個利益鬧的。國朝廢棄潛邸屬官與六率舊製,也是出於這般考慮,避免內訌。”

  “太子六率,兩三萬的規模,於京師,確實是很大的隱患。這樣會讓士林滋生更多的念想,這才是朝堂諸公反對的根本所在。”

  頓一頓,讓爹娘消化一下自己第一次對政事的發言,也讓爹娘品味一下自己所說的話。

  不算太驚人,這樣的結論典籍裡沒有,可趙曦讀來,整個歷史就一個詞:利益!

  “曦兒,可有良策?”

  好像爹娘對自己這般敘述並不驚訝。

  “爹爹,娘娘,孩兒幾日來也有過思謀。孩兒以為,沒必要恢復六率舊製,或者說換一個說法。”

  “第一,可縮減所謂六率兵員,孩兒以為有一成即可。第二,孩兒認為,在籌建東宮護衛軍府時,可於軍伍中設佐官為文職,並且實行輪換製,每三年已更換。”

  “至於品級,可以不涉及具體品級,隻作為差遣任用。名字嗎……孩兒以為可稱為教導。”

  “如此以來,士林中自會將心思用於如何可得到教導職位,不會一致針對恢復六率的舊製之議。”

  “另,爹爹,若此議能成,孩兒欲親自選軍卒……”

  大體意思就這樣,未盡之事……

  “曦兒,汝可條陳此議?”

  老爹畢竟是帝王,老爹畢竟有些事想不通。挺好,自己這樣就可以陳述清楚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