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452章 吐青苗
文彥博在厚臉皮的大道上,要比韓琦的造詣深一點。

 比如現在。

 “稚圭,此事算了了。”

 “寬夫,莫這般寬慰。陳昌之事了,並不是我韓琦事了。”

 “何處此言?”

 “我應該自請外出了……”

 韓琦有種說不出的落寞。真的要外出嗎?自己也不知道。

 “稚圭,此言差矣!朝堂可有彈劾?”

 “那倒沒有。可我……”

 “臣工不彈劾,官家無意追究,且誠意相勸。若稚圭真的自請外出,是心有不安,還是背後有貓膩?讓人揣度。如此,反倒是受人把柄了。”

 還有些話不好出口。

 你韓琦跟官家爭論舉薦之責,官家不恥外出的行為。這時候再自請外出,跟煽自己嘴巴有何異?

 趙曦真無意讓韓琦出外,不是說韓琦沒得貼職可增加了,是對這種做法真的覺得扯淡。

 再說了,他最終勢必要改了這陳例。韓琦多少還算是有能力的,丟出去再扔石頭,有點不地道。

 另外,他總感覺王安石要有動作了。

 看這一次王安石舉薦的那些人,再結合皇城司這邊的信息,他感覺王安石是在朝堂組建勢力。

 或許真的是庭辯的形勢,讓他感覺勢單力薄了,舉薦幾個打手,在朝議時能替他扛一些雷。

 就是不知道王安石是否知道,自己就等著他來扛雷呢。

 利索點吧!之所以這樣嚴厲的處置陳昌之,就是等你王安石出手呢。

 你覺得在文臣對我趙曦有點小意見時,是拋出你那些新法的最好時機。

 一樣,我就靠你拋出那些新法來,好轉移一下臣工的心思。別老擔心自己那一天也被革職了。

 果然來了。

 趙曦照常批閱奏折,就是那些被政事堂過濾過的奏折。

 經過這幾年的對比,感覺政事堂還是挺靠譜的,並沒有架空帝王的跡象。

 最起碼皇城司那邊匯報的事,跟政事堂這邊並沒有多大區別。些許小事,政事堂直接處理了,權限也很清晰。

 而這時候,趙曦看到了王安石的奏折:青苗法。

 終於要來了。

 有一點趙曦想不明白。

 在後世,關於王安石變法的信息很多,趙曦知道的有限。但也知道當時有很多的朝臣是反對的。

 他以為王安石是在朝議時放出來,才會招惹朝臣議論並反對的。

 或者說是政事堂商議沒結果,不得已將未能在政事堂達成一致的新舉措,教給君王定奪。

 沒想到王安石會直接這樣以奏折的形式,遞交到自己跟前,而沒有跟政事堂任何人商量。

 這是要征得自己同意嗎?問題是一個大參,一個君王,真的就能定下國朝的一項新政策?

 是該說你王安石高看了我趙曦,還是說你根本就是目中無人?

 從某種意義上,政事堂算是一體的,這般操作,即便從心裡傾向於你的青苗法,也可能會站在對立面。

 你要怎樣?我的大參呀!

 “中正,喚政事堂……算了。”

 趙曦一激動,就想直接把政事堂的叫來一起議議。

 就在那一瞬間,他想明白了,明白了王安石為什麽要這樣做。

 這麽大的事,若真的在政事堂商量妥了再通知他趙曦,很明顯是有逼宮的意思。

 在現在處置了陳昌之事後,在朝臣和君王若有若無的對立情緒下,一旦王安石拉攏著政事堂一並這樣做了,絕對會激化君王和臣工的矛盾,最終導致這青苗法胎死腹中。

 王安石可不知道趙曦等他的變法等很久了。

 再說了,推行任何變革,倘若沒有君王的支持,一切都白瞎。

 還好,自己沒冒失的去召集政事堂集議,否則王安石那顆熊熊之心,恐怕會被自己直接澆滅了。

 那怎麽行?事還很多,都需要老王衝鋒陷陣呢。

 明日就是朔望朝議了……

 早朝很詭異,或者說平靜安穩到了極致。

 純粹的程序式早朝,沒一絲意外。說事的沒有,彈劾的沒有,朝議雜事的也沒有。

 就跟強壓下安排好的一樣,各人表演著自己的角色,不多不少。

 這是在用一種無聲,來表達自己對陳昌之處置的怨氣吧。

 扯淡!愛怎怎,隨便!

 別說接下來有王安石推出的新法,就是沒有,趙曦也不在意這法子。

 冷處理他見多了,哪有這樣半拉子冷處理方法的?

 文臣,關不上他們訴求的心。

 只要再有關乎大家的事,或者各有不同訴求的時候,一樣會嚷嚷。

 不是說文臣團體不一致,是陳昌之的處置結果,並沒有真正動著文臣團體的底線。

 “陛下,臣有奏……”

 趙曦見韓絳出列,就知道他是要緩解這氣氛。

 “講!”

 人的好心不能浪費,趙曦一直遵守這點。

 “夏糧將收,如今河北道豐收、河東路豐收、秦鳳路豐收,荊南、廣南皆為豐收之年。”

 “谷豐糧賤傷農,常平倉往年以儲備安南交易之稻米為主。今年常平倉又到了三載輪換。臣懇請陛下,恩準常平倉今年放開國朝本地夏糧的收儲,以避免谷豐糧賤之憂。”

 這種事擱以前,政事堂直接就決定了。韓絳很明顯是想緩解一下早朝的詭異氣氛。

 “準了。著司農司遣人操辦。”

 沒了?沒了。韓絳本來就準備引開一個話題……因為常平倉儲備糧出庫,是涉及到釀酒行平價躉舊糧的。

 沒想到根本沒人接茬。 政事堂幾位也只是瞅他一眼。

 呂公弼、呂公著正準備出列,再說些閑事。看向官家,卻看到官家在搖頭。

 趙曦不但製止了呂公弼、呂公著的請奏,環顧一圈,所有擔憂早朝情形,並看向他的親近臣工,他都製止了。

 自己需要這樣哄場子嗎?不需要!

 “散朝吧。王介甫留對。”

 也好,這樣的早朝氣氛,自己再把王安石留對了,似乎能給王安石一個明確……自己支持他。

 至於會不會導致朝堂臣工更加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這個,走一步算一步吧,反正趙曦也沒準備真去推行什麽青苗法。

 還有政事堂的其他人,包括宰相韓琦怎樣想……不好意思,隨便想吧。

 等一等就清楚了,絕對會驚著你們。

 不用說後世對於青苗法的評價,就是現在,趙曦看了一遍王安石的奏折,也能看明白其中的漏洞和弊端。

 這些大概也是朝臣們攻伐的理由吧。

 

我成了仁宗之子 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