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舉!”皇帝的話就像是一顆巨石落在水面,掀起巨大的波瀾。
武科舉,武狀元,這項制度被在前朝就被廢除,如今隔了數百年後,卻被當今皇帝提及。
即使年代久遠,文臣們還能從來史書中一窺,那個以武立國、視文臣於走狗的年代。
那個年代,實力強大的武將當權,動不動叛國自立門庭,偌大的中原幾十年內竟然出現數個朝代,每個朝代都是因為皇帝衰弱,武將奪權進行的更替,他們文臣的命就像是路邊雜草一般不值錢。
這讓習慣文臣壓過武將的大吳文臣如何能夠忍受。
那怕只有一絲可能,都必須讓其扼殺於萌芽之中。
當下便議論紛紛,聲討武科舉的利害,並且舉例歷史朝代,表明武科舉之不可行。
“皇上不可,開設武科舉後患無窮,那些江湖草莽如何有智慧治理京城地方,他們認得字嗎?”
“請陛下收回成命,不能讓那些江湖草莽禍害朝堂,禍害大吳陛下的江山。”
朝堂之上議論紛紛,皇帝卻是面不改色,一臉鎮定的看著朝上眾臣交談,還是身為提筆太監的王不進看不下眼,語氣冰冷的呵斥道:
“肅靜,朝堂之上,不得肆意喧嘩!”
“這老閹賊又在狐假虎威,仗著先帝皇上的寵幸胡作非為,對我們這些國之棟梁不尊重。”
聽到了王不進冰冷的聲音,凌厲的眼色,大部分的朝臣都安靜下來,默不作聲。
他們不是朝廷大員,只是些二品三品以下的官員,若是惹怒提筆太監遭到其針對,那就危險。
輕則罷官降職,重則性命堪憂。
以王不進東廠督主的身份,對付些小魚小蝦還是輕而易舉。
“督主大人好生威風,難道能夠代表陛下的旨意嗎?”
“武科舉是朝堂上的大事,督主你難道想要破壞太祖規矩,宦官乾政。”
西山黨一中流砥柱大臣,站出來目視著王不進,語氣不卑不吭。
清流大臣說得就是這種,不為金錢、不為勢力,只為了在朝堂天下獲得一份好名聲,記載在史書上流芳百世。
這種人,不貪汙腐敗,做事勤勤懇懇,清廉自律,全身上下都沒有半點破綻可尋。
讓人如鯁在喉,無處下手。
“劉老,大伴只是擔心朕,不會去破壞太祖的規矩。”皇帝為大伴作辯解。
“皇上,如此甚好。”清流大臣知道皇帝已經給他台階下,便順著台階下去,反正他的目的已經達到,獲取好名聲而已。
待到下朝,他維護文臣,直面抨擊閹黨魁首的好名聲便會傳遍京城的文人墨士耳中。
王不進出面呵斥後,朝堂大臣都知道皇帝的決心,是真的要開設武科舉,回想起皇帝最近幾個月頻繁改革,對朝堂對地方都是利大於弊。
國家興盛,他們臣子自然也是高興,具有成就感,只要不削減士人的優待,不開征商稅,對於皇帝好的政策他們還是擁護的。
“陛下,開設武科舉,關乎著我大吳之後幾年乃至數十年的官宦人選,事關重大,還需三思。”
“是要好好考慮,朕這不是和你們商議嗎?”
“對武科舉這件事,朕要和你們集思廣益,如何制定如何推行,武科舉的狀元又該擔任怎樣的職位,都是要好好商議,好好討論一番。”
對著朝臣,皇帝如此說道。
眾人拾柴火焰高,武科舉事情,
強行推行是肯定不行,肯定會遭到阻擾,只要讓這些大臣們都讚同,至少不反對,這項政策才能從朝廷到地方,從京城到下鄉,貫徹的執行下去。 “不過,在討論武科舉政策之前,朕要先說出三個建議。”
“一,武科舉面向天下,不能因為地位身份而拒絕他們參加武科舉。”
“二,武科舉分設京考、省考、縣考,京考三年一次,省考兩年一次,縣考一年一次。”
“三,開設與翰林院同級演武堂,演武堂堂主由德高望重武功高強之輩擔任,為正一品。”
“朕確認的只有這三點,其余可以由列位卿家來補充。”
說完,皇帝便負手而立,從龍椅上起身,默默看著朝中大臣,微笑著。
“面向天下,京省縣三地會考,增設演武堂、堂主為從一品大員。”
信息量很大啊,如此鄭重其事,皇上到底想要幹嘛!
增加閹黨的實力,還是削弱西山黨,還是要另立黨派,武黨。
可是讓那些不學無術的江湖草莽進入朝堂,對皇上、對這大吳朝堂上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皇上為何要如此做?
聽了皇帝三個建立,朝堂上的大臣都在沉思,不管是閹黨的大臣,還是西山黨,小黨派大臣都在揣測皇上的聖心。
真正的為武科舉一事,竭力的思考。
“陛下先前所說,武科舉面對任何人,難道那些罪民子弟和山民也包括其中嗎?”
“當然,只要沒有在朝廷留下案宗,犯下法律的人, 都可以參加武科舉。”
“陛下,三考制度是參照目前科舉制度制定的,朝中大臣都不精通武藝,那麽進行三考將如何進行,總不能憑感覺評定武科舉的成績吧!”
面對武科舉,朝中大臣都有諸多疑問,要問問龍椅上的皇帝。
“三考其余兩考暫且不急,首先要進行京考選拔第一批武科舉人才,這第一次京考我會讓皇宮大內的高手出面主持,列位卿家無需擔憂。”
朝臣在武科舉上的問題很多,也很尖銳,說出推行武科舉路上的種種困難。
但皇帝沒有因此灰心,反而很熱衷回答大臣自己想法,並且從大臣的問題,查漏補缺,完善制度的形成。
“還有那演武堂堂主,從一品大員,又該讓何人擔任,總不能是那些江湖上所謂的高手。”
“就是就是,從一品大員整個大吳都屈指可數,無一不是國之棟梁的人物,必須著重選擇,不能讓那些草莽拿到。”
皇帝回答京考的事情後,朝廷眾臣又在為演武堂堂主的職位爭執,討論該有什麽人擔任這未來權力巨大的職位。
“各位卿家,都在為何人演武堂堂主一事憂心。”皇帝發話了,朝中眾臣都停下討論,望著年輕的皇帝,等待他對演何人出任武堂堂主的決定。
面前這位皇帝年紀雖小,但做的任何事情都沒有太大的錯誤,都是於國家有利,讓人頗為信服。
“其實朕早就決定了演武堂堂主的人選。”
“就是如今站在朕身邊的這位周先生!”
“周先生他堪稱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