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泗州兩城,沐浴在陽光之下,不時飛過的鳥群,和渺渺炊煙預示著新一天的到來。
昨夜卯時的那一場大火,讓秦銘擔心了一夜,雖然他知道這樣夜襲的成功率很高,但上了戰場,誰都不能保證百分百的安全。
北方的地平線長,出現了一個長長的黑影,緊接著一隊隊整齊的隊列出現在了秦銘的視野之中。
“呼!”看著熟悉的著裝,秦銘長舒一口氣,總算安下心來。
只不過,那個高高的木架子上似乎綁了一個人,難道是抓了一條大魚?
“來人,派出探馬。”為了安全起見,秦銘如此做法無可厚非。
隨著一陣馬蹄聲遠去,秦銘能做的就只有等待了。一夜未眠的他,在精神放松的情況下瞬間困意襲來。
哈欠一個接一個,秦銘不住的揉著雙眼,直到派出的探馬回報,張韻與畢再遇大勝而會,秦銘的困意瞬間全無。
看著眼前一個個被串成一條線的金軍俘虜,留守的宋軍將士不由高喊起“萬勝”。
此情此景,讓不少軍中的老卒動容了,曾幾何時,打敗仗如家常便飯的宋軍也能擁有如此多的俘虜。
後世經常有這樣的言論,宋朝的勝仗打的也不少,可始終被周邊的遼、金、西夏按在地上摩擦,因此就有了弱宋一說。
為什麽說宋朝弱?主要原因在於從始至終,宋朝基本就處於防守階段,與漢、唐當時的向外擴張相比,當然是要弱了。
古人最擅長以歷史為鑒,大宋的制度方面相對於強大的唐朝還是有進步的。
至少經過努力,大宋消除了唐末那種藩鎮割據的隱患。
至於,軍隊的戰鬥力,其實也並不是傳聞中那樣弱,否者如何能夠抵抗蒙古五十五年?
那為什麽還說大宋弱呢?
歸根結底在於軍隊指揮和戰略決策上!
大宋建國的國策便是重文輕武,對於武官進行全方位的打壓,在這種大政策之下,帶兵打仗的不是武將,而是飽讀詩書文官。
所謂術業有專攻,文官們領兵打仗的結果可想而知,但也是有個別出色的人才存在的,但那終究只是個例。
最重要的一點,大宋取得勝利的戰爭,基本上都是防禦戰。
至於野戰,缺少戰馬不說,戰場上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出現混亂號令不通,潰敗就是常態。
還有不容忽略的一點,就是防禦縱深的問題。
北宋初建,定都開封!
開封地處平原,又無險可守。不管是遼國或者金國的騎兵均可長驅直入,兵臨城下。
與漢、唐的情況比起來,一國之都盡然無險可守,這就猶如一個少女說光了衣服,你說上還是不上?
當然了,客觀的事實就是如此,大宋前後300多年,若是真的很弱的話,豈能存活的這麽久?
張韻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趙擴能夠明白,大宋的國策真的有問題。
但他又不能明著說,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否者宋史上的兩次變革也不會慘敗。
說實在的,張韻被沒有將全部希望寄托在老趙家身上。因為他們缺乏朱家那種天子守國門的勇氣。
大宋的趙家,算的上歷史上最仁慈、溫和的一代統治者。至少他們喜歡聽取諫言,雖然不一定對。
但這樣的舉動,就使得社會環境相對的寬松,經濟、文化發展迅速。
而南宋在經濟上的強大,是歷朝歷代都無法比擬的。
因此,張韻覺得自己多少還是幸運的。在當下的大宋,只要你肯動腦子,就不缺賺錢的機會。
有了錢,張韻還需要權。此番北伐就是為了權而來,當然了這個所謂的權乃是軍權。
只有按照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新軍,張韻才有把握能夠給蒙古老鐵家搞點事情。
現在所做的一切投資,都是在向趙家試好。總之一句話,我有錢,你趙家也有錢,不僅如此我還能打勝仗。
就這兩點,以目前掌權的趙擴來說,用張韻有為祖製,不用張韻顯然就是浪費。
就憑趙擴支持北伐這一點,張韻就知道這位皇帝絕非後世記載的那樣,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
如果他的內心沒有收復故土的意願,又怎麽能夠被韓侂胄說服?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道理不需要過多解釋。
大軍回到了泗州,被綁在木頭架子上的金軍統帥屹石烈胡沙虎奄奄一息。
不是張韻不想救他,而是這個家夥反抗的厲害。既然自己尋死,那乾脆就助人為樂吧!
來到了大宋三年多,張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堅守過什麽底線!不是他不想啊,而是別人不允許。
“畢將軍、張刺史,那家夥暈死了!”就在張韻與畢再遇商議後面的行動計劃時,徐平這個大黑個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張韻剛要說什麽,卻被畢再遇搶先了:“還是搶救一下吧,六郎獻俘於臨安,好處多多。”
張韻愣了愣神,畢再遇這話完全是在為他考慮。
“多謝老將軍提醒,六郎唯有以酒相報了!”張韻躬身一拜,這薑還是老的辣。
聞言的畢再遇哈哈一笑,道:“有六郎這句話,老夫日後不愁仙人醉嘍。 ”
屹石烈胡沙虎戰敗被俘的消息,還是給金庭帶去了不大不小的震動,泗州這嘎達就是塊難啃的骨頭。
但金庭認為,再難啃也是可以啃的動的,只是這樣下去消耗的是自己的有生力量。
畢竟,陣斬了仆散揆,活捉了屹石烈胡沙虎,張韻的名聲已經在金國內部風一般的傳開。
就像畢再遇一樣,眼下已經疲憊不堪的金軍不願意在於其交手。軍心士氣低迷,打不成那就只有和談了。
於是乎,四月底的一天,受盡折磨的方信襦被放了回來。看著眼前這位參議,張韻第一次覺得大宋的文官是有骨氣的。
至於,金庭使者獅子大開口提出的條件,張韻並沒有一口決絕,允許你獅子大開口,就不許我討價還價?
折騰了一番之後,在金庭使者的見證下,方信襦帶著被救活了的俘虜屹石烈胡沙虎大搖大擺的向著臨安去了。
此舉何意?金庭使者心知肚明,看著死皮賴臉的張韻,他不得不動身北返,若是遲了,屹石烈胡沙虎的性命不保啊!
雙方的和談,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來我往。張韻本著一股不要臉的精神,硬生生的將金庭使者氣的吐血三升。
不過,由於北方已經統一的蒙古襲擾越來越頻繁,金庭也不得不做出了重大的讓步。
最終雙方達成意向,約定在各自上奏得到明確的回復之後,便可以完成最後的一步。
一直參與議和的畢再遇,此時也不得不佩服張韻的口才和能力,這樣的條件一旦上奏,必然引起朝堂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