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月出祁連》二十五、閑議
  春天來的很早,還不到二月,湟州冬天的積雪已經差不多已經融化完了,只有遠處的高山上還保留著一些殘雪。

  和煦的暖風從南面吹來,田野裡已經可看看到剛剛探出地面的嫩綠麥苗,阡陌縱橫的田地表面,覆蓋著一層朦朧的春意,向遠方彌漫出去。

  “今年的墒情還可以,還需要過一段時日才需要開渠澆灌。”

  張成蹲在地頭對一起出城前來視察農田的劉法、趙隆、何灌和李峴等人說道,幾人聽了之後也是面露欣慰,隨著隴右各地水利設施的建設,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只要不是特別嚴重的洪澇或是大旱年份,這些農田的產量都不會太差。

  隴右的熙、河、蘭、湟和西寧州都有大片可供開墾的河谷盆地,大小在方圓十數裡到數十裡不等,加起來面積不少。何灌當年在湟州所築的水壩又經過了重修,再加高和加固之後,奶酪河水庫的蓄水量已經超過了十萬立方米,足以支撐湟州數萬頃良田的灌溉需求。再加上一些零星建造的蓄水堤塘,湟州將近十五萬頃的農田都能夠得到有效的灌溉。

  湟州現在登記在冊的總戶數為五千九百七十一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從河北、益州和江浙招募或是發配而來的移民,原來土著的蕃羌兩族總戶數加起來也只有一千來戶,漢民已經佔據發絕大多數。

  廣種薄收,一直以來是中原民族到了草原地區的農業生產耕種模式,而在隴右,受到李峴的影響,如果農田得不到有效灌溉,就不允許開墾。先牧後農和農牧結合是隴右地區屯邊墾荒的特有發展方式。

  自從李峴能夠影響到西軍高層的決策以來,隴右每年都會從內地流民中招募數千到一萬戶的廂軍到河湟地區進行屯邊,加上河北黃河決堤流民招募和方臘叛亂發配屯田兩次大規模的移民潮,數年下來,隴右地區的移民數量已經有將近七萬多戶,幾乎與原來隴右本地的戶數相當。到目前為止,隴右地區的總人口數量已經激增到了一百五十萬人左右,已經超過了西夏在河西地區的人口數量。

  李峴估計今年劉韐、楊可世主持的山東平叛和劉延慶、王淵主持的河北平叛又能給自己弄回幾萬戶人回來。由於幽州的青壯都被遼人強行帶去了遼地的西北一帶,從燕地招募流民相對容易一些,但這些流民大多都是些婦孺,不合墾邊之用,只能交由李峴安置在自家已經建好的莊園或是牧場。

  在朝堂中彈劾李峴蓄養私奴的折子不少,不過李峴從來都不與莊戶簽訂身契,李家莊園裡的莊戶在身份上一直都是雇工,讓那些仇視他的文官們根本抓不到什麽實質性的把柄。

  與內地鄉民大都由家族管理的方式不同,西北的移民大部分都有軍籍,這些丁壯們在農時屯田耕種,在閑時卻要組織起來訓練,這些廂兵比臨時征募的鄉兵弓箭手們的負擔要重得多。不過也有好處,就是每名廂軍都能分配到三頃田地的永業官田,田賦就算作他們本人的糧餉補貼。

  唯一令人遺憾的地方是由於朝廷在宣和二年就徹底取締了馬政,改為給地養馬製,隴右各地牧場的牧養的戰馬數量一直沒怎麽增加,基本上都是替那些軍官和戰兵代牧的,馬匹的數量倒是每年都在增加,但絕大多數都是些馱馬和挽馬,根本不適合騎兵在戰陣上使用。

  戰馬的牧養和訓練花費巨大,內地一匹三歲軍馬的售價也只有五十多貫,販賣的話基本上不怎麽賺錢。李峴目前也只能勉強維持飼養一萬匹左右軍馬,

數量再多的話,自己的牧場就會收不抵支,這根本不符合經濟發展原則。  在這個時代,人口、軍馬和足夠訓練才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而維持這些的基礎就是農業和牧業,只能解決了生產的問題,才能靠使軍隊的戰鬥力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上。驅使那些連飯都吃不飽的軍卒到戰場上,這根本就是件蠢事。

  可是乾如此的愚蠢事情在大宋國軍中卻是一種常態。

  金國人目前還在全力追擊和捕捉到處逃竄的天祚帝,大宋國今年暫時還是安全的。最新得到的消息是天祚帝逃到了夾山,而蕭太后和蕭乾、耶律大石等帶著從幽州出來的契丹、奚部和漢民逃到了北阻卜部,由於一路上又有不少的北院契丹部族投靠,聲勢反而越發壯大,目前呆在鎮州和阻卜大王府(現烏蘭巴托西南),看來是準備就地生息,並沒按照李峴給他們指出的路線越過烏山(杭愛山)前往金山以西了。

  這樣也好,他們先禍害一陣子蒙兀人,搞不好這個世界就不會再有那位鐵木真大汗的出現了。

  由於李峴一直在強調金國的危險性,所以當陪著劉法和趙隆兩人漫步在田間地頭,老劉在望了一眼遠處廣袤的原野後,轉過頭來問李峴:“安國,你說女真人真的會在徹底吞滅遼國之後南下?”

  李峴陪著趙隆走在他的身後,抬起頭來說道:“這是自然,這草原部落就是一群狼,那麽有油水的事情他們為什麽不試試呢?”

  “特麽的,劉延慶那個膽小鬼根本就守不住燕京府!”劉法十分鬱悶地罵了一句。

  李峴瞅了瞅老劉:“說真格的,你去了也是白給,這還真不是小瞧您。除非朝廷肯在幽州和河東各部署三十萬人,才有可能守住邊,問題是滿朝的文恬武嬉,有誰還把邊防當回事?還有官家能放心麽?”

  “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那女真人將那大好河山給禍害啦?”

  “那還能怎樣,您老人家還是先想想自己吧,前兩天兵部不是還發了公文過來,要削減隴右諸軍的糧餉?”

  “特婡婡的,這群忘八蛋!”

  “我給你說,咱們現在手上就這麽點人,出了事朝廷就又會想起你來了,到時候您還有趙伯父可不能一時衝動,帶著人就去了汴梁,還要繼續裝病,否則連咱們這老窩都保不住了。”李峴說道,“您二位可是隴右的定海神針,只要您老人家在蘭州城頭上一躺,那西夏李察哥就是不敢輕舉妄動。”

  “甭抬舉我,老夫可算是人家的手下敗將!”劉法有些鬱悶地說道,朝廷在勝券在握的時候選擇與西夏議和,讓他連報仇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別著急,當麻煩來了,也正是您老為自己正名的時候。”李峴笑了笑,“到時候我們能守住關中就不錯了。”

  “連河東都保不住麽?”趙隆吃驚道。

  “河東的兵力都讓給掏空了,原來的晉陽城早被太宗皇帝給夷為平地,等於是河東北部失去了屏障,現在的太原城可比不了過去的晉陽堅城,想當年春秋時董安於建晉陽城可是作為趙氏的立國之本,他這樣做等於是自毀國門。”李峴搖了搖頭,“若是能守住河東還有什麽好擔心的,那樣的話女真人根本不敢渡過黃河。”北宋立國之初,宋太宗趙光義攻克北漢都城太原,認為河東重鎮晉陽作為大唐李氏和五代自李克用起後唐、後晉、後漢和北漢數朝皇帝的發家之處,地含龍脈之氣,歷代以來“盛則後服,衰則先叛”,下令將晉陽城用火燒水淹等方式徹底摧毀,其後於其北陽曲縣境內重築太原新城。

  現在的太原城由於是北方軍事重鎮,其規模也算是可以,但比起過去傳承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晉陽故城來說無論是人口還是規模都是相差太遠。過去的晉陽城雄踞汾水之北,依山傍水,自建城之後,就從來就沒有讓北方草原民族給攻克過。即是在隋唐之際北方突厥人兵鋒最盛的時期,晉陽城都數次讓南下的突厥人铩羽而歸。

  當年頡利可汗能夠帶著突厥大軍突入長安,和李二皇帝會盟於灞橋之上,卻在隋末至唐初在面對晉陽堅城時三次無功而返。正是由於晉陽堅城的存在,河東山西之地自從公元前500年趙氏上卿董安於在晉陽築城以來,不算內亂,由於太原堅城雄踞北方,就從來沒有遭受過北方草原民族的入侵和蹂躪過。所以河東山西之地雖然農田並不富裕,但是人口數量卻一直在國內北方地區保持在前列。

  而現在的太原新城地處平原地帶,四周無險可依,只需加以長期圍困就能夠攻陷。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晉陽城的人口在隋唐五代時期一直保持在三十萬到五十萬的水平, 緊急情況下能夠一下就征召出五萬丁壯武裝起來,加上本身城中的守軍,足有七、八萬之眾,這讓本來兵力就不足的北方民族根本不敢繞過這座巨城輕易南下。而現在的太原城,人口不足五萬,規模只有過去的十分之一,而且孤懸平原地區,與過去的太原堅城根本就沒辦法相提並論。

  很奇怪的是晉陽堅城是春秋時三晉之一的趙氏發跡和崛起的根本,作為趙氏後裔的趙光義卻親自下令拆毀了趙氏的一脈近兩千年的根基,從術士們風水迷信的角度來看,不能不說是個天大的諷刺。

  這也是為什麽李峴說趙光義此舉是自毀長城的一個主要原因,從軍事造詣和戰略眼光而言,趙老二確實在這方面與他家大哥相比是天差地遠。

  事實也確是如此,如果不是金兵一舉從雲州出兵攻佔了整個河東,靖康年間的汴梁城絕不會處於四面皆敵,孤立無援的尷尬境地。因為河東只要有駐有重兵把守,隨時都有可能東出太行或是南出王屋,攻擊金兵的後路。

  “有什麽法子能夠保住大宋?”劉法問道。

  李峴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老劉,這才慢慢說道:“遷都!把都城遷到長安或是江寧,也許就問題不太大了。”

  在東京做了好幾年朝臣的趙隆在邊上歎息了一聲:“你說的法子確實可行,問題是滿朝的勳貴和高官們家宅都在汴梁一帶,他們還指望著皇帝幫他們守住家產呢。到時候滿朝都是洶湧的反對聲,此事決計無法辦成。”

  李峴把兩手一攤:“那誰還有什麽辦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