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孝宣治世》19章 西域都護垂青史
  L

  漢宣帝執政期間,對內他不僅可以勵精圖治、選賢任能,注重減輕老百姓的生活負擔。對外聯合烏孫大破匈奴、平定西羌。並且漢朝在匈奴投降之後,漢宣帝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在西域行駛國家主權。

  西域都護府的設置不僅是大漢王朝的一件大事,更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從此以後,天山南北的廣袤之土、雄闊之地終屬華夏之疆、中華之域!如果有個別人敢在西域,也就是現在的新疆,搞一些破壞民族團結、國家安定的事情,漢宣帝他老人家的棺材板我們可按不住r(st)q――摘自@秦五糧的《陝西話三分鍾講完漢宣帝和杜陵》

  我為什麽在征求原作者同意後,要用這段文案做引子呢?因為不光是男神的棺材板按不住,鄭吉的我也按不住r(st)q西域都護府,鄭吉居首功!

  鄭吉,會稽(今江蘇吳縣)人。原本,他該是個在江南水鄉說一口吳儂軟語的白衣寒族,卻選擇了將青春奉獻在了那滿是戈壁和荒漠的大西北。熱血將領成就不朽傳奇的故事要從漢匈對車師的爭奪拉鋸戰開始。

  他最初是行伍裡的一個小小兵卒,崇拜張騫、向往衛霍。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對於青年秀逸的鄭吉而言,建功立業就是終極夢想。

  很快,命運的年輪來到了地節二年,他的功績開始有了被列入史書的資格。

  地節二年,漢帝國宮廷侍從、侍郎鄭吉奉命到西域屯田。還記得常惠發兵龜茲的借口嗎?――校尉賴丹被殺。賴丹就是當年被漢昭帝派到輪台去屯田的人。

  賴丹被害事件發生後,一個消息讓漢宣帝更加警覺:作為馬上民族的匈奴也開始派騎兵部隊到車師屯田。

  屯田,主要目的是解決使者往來的糧食供給問題。其實,它更重要的是在積極備戰,為軍隊保證後援補給。

  地節二年,霍光去世,孝宣親政。他要捧殺霍家,一步步將權利攥在自己的手裡。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的劉詢絕不允許有外族在這個時候威脅漢帝國的統治。

  宣帝認識到,屯田西域不能小打小鬧,必須作為一項與匈奴爭奪西域控制權的重大戰略予以執行。同時,渠犁、輪台地處西域中心,通過屯田創建根據地,擴大駐軍,可以兼顧維護南北兩道。

  政策的調整,需要得力官員去執行。於是,鄭吉臨危受命,將屯田重任接過,並且不負眾望。

  鄭吉和常惠、陳湯等人一傳,具有在西漢成為一名優秀外交家的一切優點:意志堅強,做事嚴格,善於學習,通曉西域事務。為人強悍,有強烈的進取心和冒險精神。

  西漢是一個崇尚鐵血軍功的時代,具有奔放不羈、自由灑脫的精神氣質。

  出身低微又如何?在孝宣朝,以才選人!文有魏相可以封侯拜相、平步青雲,武有鄭吉可以拜將封侯、建功立業。隻要真的有才華,就可以附明君而展翅,創中興之盛世。

  地節二年,漢宣帝派遣侍郎鄭吉、校尉司馬熹率領士兵和“免刑罪人”到渠犁屯田,人數大約為1500人,約為當年賴丹主持屯田時的3―4倍。

  目的很明確,開荒種地,積聚糧食,為進攻車師做準備。是的,車師國隻是導火索,大漢王朝真的要對付的是它身後的百年宿敵――匈奴。

  車師。匈奴軍隊與漢軍在這裡生死相搏,拚命廝殺,

雙方進行著西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爭奪戰。五次大規模的戰役持續了近50多年,這就是我之前反覆強調的車師爭奪拉鋸戰。  從天漢二年,孝武皇帝征召樓蘭國軍隊攻打車師開始,一直到元康三年,鄭吉解圍交河城為止,長達五十多年的“五爭車師”落下帷幕。

  這場曠日持久,歷經三朝的戰爭誕生了無數英雄,結局卻莫名其妙,雙方都沒有佔到便宜。常惠參與了三爭車師的戰役,鄭吉是第四次和第五次。

  因為常惠的主要目的是幫著烏孫打匈奴,沒有空去鞏固對車師的控制。這導致戰爭結束之後,車師太子烏貴(真的不是烏龜[允悲])繼承王位,娶了匈奴老婆,死心塌地投入匈奴人懷抱,唆使匈奴阻攔抓捕從漢朝去烏孫的人員。

  從此,車師成了匈奴進入西域的門戶,更成了漢帝國經營西域最大的一塊絆腳石。宣帝不可能放任,於是鄭吉登場。

  地節二年,車師人的克星來了,第四次車師爭奪戰拉開序幕。同年秋天,在渠犁、輪台種地的鄭吉大獲豐收。

  軍糧富裕,裝備完善,那還有什麽好顧慮的?揍他!鄭吉、司馬熹征發周邊國家一萬多人,連同自己種地的一千五百名士卒組成聯軍,浩浩蕩蕩進軍車師。

  經過一番戰鬥,聯軍攻下交河城,但是,沒有找到車師王烏貴。烏貴躲到了背面的石城裡。恰巧這時,鄭吉帶的軍糧也吃光了,於是撤軍回渠犁種地去了。

  第二年秋收,鄭吉不會再放過那隻烏龜了。烏貴不敢應戰,棄城而逃,北上向匈奴求救。此時的匈奴因常惠聯合烏孫打擊匈奴之戰,受到重創,無力發兵來救。

  烏貴害怕了,想要投降,於是將金國作為了投名狀。果然,烏貴攻打金國之後順利投降了鄭吉。

  匈奴得知自己扶持的車師王降了漢朝,勃然大怒,興師問罪。鄭吉鎮定自若,帶上烏貴率軍北上迎敵。匈奴軍見漢軍氣勢正盛,不敢再往前。

  這個時候,鄭吉知道自己的兵員捉襟見肘,嚇唬住就夠了,窮寇莫追。隻留下一名軍侯和二十名士卒駐守交河城,自己就率大部隊又回渠犁種地去了。

  結果,因為留下駐守的兵太少了。烏貴這個龜孫子居然跑了(真是不白瞎你這名[汗])!他連老婆孩子都顧不上,連夜輕裝快馬,投奔烏孫逃命去了。幸虧留守士卒將烏貴妻兒送至渠犁安置,後來鄭吉又把他們送到長安。

  孝宣皇帝很厚待烏貴妻兒,好吃好住,賞賜豐厚。每次有外賓接見,都要把烏貴妻子請來上座亮相一番。其實就是拿他們娘倆做個廣告,顯示漢朝對親漢君王家眷的厚待――看看,我大天朝懷柔萬邦、禮遇四方。r(st)q

  鄭吉安頓好之後,回國述職。剛走到敦煌,就接到漢宣帝的詔書:別來了,你趕緊回去,把屯田地盤擴大至車師。好好種糧食,屯墾戍邊兩不誤,以此安撫西域各國,防止匈奴入侵。

  鄭吉對宣帝旨意不敢怠慢,迅速安排三百名士卒到車師屯田種地。至此,四爭車師結束。

  可是呢,你要知道,車師在西漢就跟三國的荊州一樣,那是兵家必爭之地。沒等多長時間,匈奴又來了[汗]

  元康二年,單於派遣左右奧K各率六千兵馬,攻擊在車師屯田的漢軍。五次車師爭奪戰開打!

  鄭吉和校尉司馬熹率領全部人馬,趕赴車師。沒辦法,死守!

  你不守不行啊,交河城三面環水,高出地面近百米,天然的險關要隘。漢軍根本沒有退路,那就隻能豁出命去打。更何況,鄭吉現在就在車師屯田,別的沒有,糧草管夠!

  雖然在玩命死守,但是鄭吉知道,他守不住。匈奴人的草原騎兵讓大漢吃了一百年的虧,而我們沒有增援部隊,城破兵敗是遲早的事。於是,鄭吉派人追索出城,向漢廷告急。

  元康三年,漢宣帝堅持“屯田不可變”的方針,派遣常惠率領張掖、酒泉二郡的騎兵,到車師以北陳兵揚威,逼迫匈奴撤出圍困交河城的大軍,順利解圍交河城。

  解圍之後,對於鄭吉增加士卒屯墾車師的建議,漢宣帝沒有采納。劉詢將戰後余生的車師國民眾遷到渠犁,把空寂無人的車師留給匈奴。

  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就這麽拱手讓人?!當時,乃至後世的許多人都不理解。劉詢是個多麽傑出的政治家,他怎麽可能如此感情用事因為邴吉病床前對魏相的一番勸告就忍氣吞聲呢?(在之前邴吉專場的時候我有提到過這件事)

  就此放棄的舉動不僅僅是為了修德政,更是擔心匈奴人卷土重來,還得派出大軍千裡馳援。我們雖然不怕打,但是大漢也要發展和休養生息。

  大漢的熱血軍魂不怕打仗,怕的是沒完沒了的打,白白犧牲無辜將士鮮活的生命。五爭車師,兩敗俱傷就是最好的教訓,何必繼續這樣膠著下去。

  更何況,劉詢永遠都在懷柔。在他看來,西域的事情他們自己解決。一句話,自力更生。

  鄭吉因為車師屯田的功勞升做衛司馬,使護鄯善(樓蘭)以西的南道諸國。

  很快,他的名字將不僅僅漢史永存,更是被鐫刻在了華夏名將、民族英雄的排行榜上!

  神爵二年,鄭吉突然接到了匈奴日逐王送來的一封密信,說要率部來降。匈奴歸降?!這樣的好事讓鄭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來天上真的會掉餡餅!

  了解到匈奴那點通奸謀國導致一鍋粥的破事之後,鄭吉決定親自迎接日逐王歸降。為防備不測,鄭吉調集渠犁、龜茲等國五萬人馬,攻破了車師兜訾城,肅清了反抗漢軍的匈奴殘余勢力,然後浩浩蕩蕩迎接日逐王歸降。

  很快,宣帝的聖旨下到,鄭吉將日逐王部眾一萬多人安置在青海黃河源頭一帶。遷徙途中,有人反悔逃跑,鄭吉立馬派人追殺,製止了少數反叛苗頭。(像極了當年的冠軍侯)

  鄭吉終於完成了他少年時的夢想,建立了和當年霍去病在河西走廊納降匈奴渾邪王一樣的豐功偉績,甚至封候拜將(安遠侯)。

  他很驕傲,他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甚至是以一介布衣之身威震西域,而非衛霍這樣因外戚的裙帶關系躋身顯貴。

  在孝宣朝,鄭吉對西域的功績跟馮奉世是一樣的,他們倆都是那種出使回長安,能被大姑娘小媳婦扔的鮮花給淹了的那種。不過他們沒有列為一傳,而是鄭吉和常惠他們擠一塊,馮奉世帶著幾個兒子單獨列傳。

  我覺得也是因為馮奉世和他兒子在後來的政治成就更高一些,而鄭吉則是外交人才。(班固的官方解釋裡還有他閨女一部分原因,他家的小姑娘後來嫁給了太子。馮奉世小女兒叫馮媛,就是故宮那幅“婕妤擋熊圖”故事裡那個保護漢元帝的妃子。難怪如此勇敢,這都是遺傳)

  不過宣帝怎麽賞賜鄭吉還是後話,宣帝執政中期最重大的打擊很快就到了――魏相去世!

  本來是個內政清明、外夷降服的太平天下,甚至宣帝自己都在神爵三年春天修建了樂遊苑想要長舒一口氣,好好休息一下。(樂遊苑跟恭哀皇后有點關系。許平君死了葬在南園,陵墓象征昆侖三重,寓意神仙居所。宣帝怕她一個人寂寞,所以她爹許廣漢死了後也葬在那裡。宣帝改不了遊俠愛玩的本性,還在那裡修了座廟取名樂遊,就是後來的樂遊原。也就是李商隱的名句“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所描繪的地方)

  結果,年紀尚輕的魏相,居然提前走了!神爵三年三月丙午,丞相魏相去世。――《漢書・卷八・宣帝紀第八》

  魏相是我最喜歡的丞相了,人設蘇的一比:政治天才+寵妻狂魔。這算是天妒英才,慧極必夭嗎?雖說他完成的業績也差不多功成名就,名垂青史了,可我還是覺得魏相走的早了。

  因為他實在是太有才華了,內政、理民、經濟、外交就沒有他做不到的,可以說是文臣裡的全才,真正的王佐之資。可惜,就因為他太完美,可以用不到二十年位列三公九卿之首,結果就跟諸葛亮一樣――累死了[傷心]

  可惜的是,提起漢相,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蕭何曹參。可我不會忘記,有一個人,他姓魏,名相,字弱翁(經常有人在我科普的時候以為魏相是魏丞相的簡稱~(*+n+*)~)。他在擔任丞相的時候和邴吉一起整頓吏治、抑治豪強、選賢任能、平昭冤獄,創造了“昭宣中興,魏丙有聲”的神話!

  從任命大司農,到做了九年丞相病逝,劉詢和魏相走過了十三個年頭,他們一起扳倒霍家、一起治國理政,君臣相扶、生死不負。如今,只剩下了一個憲侯的諡號。

  魏相走得太急了,很多事情來不及交接就撒手人寰,宣帝的心都碎了。(說句題外的:我家男神命賊硬,天煞孤星。死父母,死老婆,死基友,死棟梁。娶了倆克夫的皇后,偏偏他一點事都沒有23333)

  接班丞相的是禦史大夫邴吉。說來也是感慨,五年前,邴吉病危,魏相和劉詢急得團團轉害怕邴吉會死。如今,先離開的竟然是魏相, 邴吉拚著著一把老骨頭接班。

  雖然國之棟梁沒了一個,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的,隻是可惜,魏相看不到匈奴單於跪倒在大漢天子腳下的那一刻了[傷心]

  神爵二年,孝宣皇帝做出了一個彪炳史冊的決定――設立西域都護府,任命安遠侯鄭吉為西域第一任都護。

  西域都護是西漢王朝派駐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直屬中央領導,相當於內地郡太守,除直接掌握、領導漢朝在西域的駐軍外,奏請朝廷批準,還可以調遣西域諸國的軍隊,維護地方安寧,保障絲綢之路暢通。

  這一制度,確立了新疆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從此,西域地區正式列入了西漢王朝的版圖。(就像五糧說過的,誰敢在新疆不服管,不承認它是中國領土,劉詢和鄭吉的棺材板我可按不住r(st)q)

  於是,鄭吉在西域中部建立幕府,修建烏壘城,鎮撫各國,誅伐撫慰他們。漢朝的號令在西域頒布,是從張騫開始,而由鄭吉完成的。――(“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漢書・鄭吉傳》)

  西域都護府,可以說是劉詢一生最大的成就。因為這個機構不僅能人輩出,為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舉世公認的巨大貢獻,其影響甚至遠至兩千多年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我們的共產黨依舊有在新疆屯田戍邊的軍隊。

  而很快,鄭吉擔任西域都護的好處就顯露了出來。劉詢,這個出身民間、飽嘗辛苦的明君也將迎來漢帝國的巔峰,真正的君臨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