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美利堅之帝國崛起》一百六十五章
和平時期,要保持一隻軍隊的戰鬥力,就只有不斷地進行訓練,對抗就是其中那個最為有效的手段。

華夏飛行員和美軍飛行員的對抗訓練,讓雙方飛行員的作戰技能都得到了提升。有了這個結果,陸軍航空兵就希望加入新的對抗項目,比如轟炸機與戰鬥機之間的對抗!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航空領域有一個有趣的發展特點,就是有時候,大型、多發動機的轟炸機、運輸機會比單引擎的戰鬥機飛的更快,雖然是階段性的特點,但是往往會給人們一種錯覺,就是轟炸機、運輸機不需要護航或者武裝,就可以憑借速度直接對抗單引擎的戰鬥機。

這在所有後世人們的眼裡,顯然是一種悖論,但現在的人們不知道啊!

比如原時空歷史上波音公司的B17空中堡壘飛行速度是462公裡/小時,誕生於1935年;而布魯斯特SB2A海盜雙座偵查機的最大速度是441公裡/小時,誕生於1941年,就明顯比專業轟炸機B17慢了21公裡/小時。

這固然有轟炸機體型設計更大,可以安裝體積更大、功率更高的發動機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發動機以及造價等方面的影響,戰鬥機、小型偵察機屬於小型的更需要數量的機種,所以需要壓縮造價,進行大批量的生產,而轟炸機的造價更高,數量上也比戰鬥機等機型要少,所以很多戰鬥機在和平時期就只能用更便宜的發動機來對付。

當戰爭爆發,所有跟不上戰爭形勢的戰鬥機都被淘汰,雖然各種改進都在不斷地進行,但機型也會被逐漸地統一,像美國在二戰期間使用的主要的機型也就變成有限的三四種。時至今日,美國空軍也在極力地壓縮戰機的種類,比如現在的F22與F35搭配的方式,而在這之前,美國的戰機也不過就是A10、F14、F15、F16、F18這幾種主力機型,與二戰相比已經減少了很多。

盡管如此,一戰時期,轟炸機由於其個體與戰鬥機差不了多少,機動性能也相差無幾,所以在扔掉炸彈後,還是能和戰鬥機進行空中格鬥的,所以這一點就讓日軍的飛機發展走進了邪路。日軍在發展轟炸機的時候,就曾提出轟炸機要能在扔掉炸彈後能與戰鬥機肉搏的能力。

而且由於日本資源上的匱乏,以及日軍特有的武士道精神,所以,往往要求一款飛機要更輕巧、更快。但對於結構的堅固和飛行員本身的保護嗤之以鼻,因此,很多飛機都沒有使用如自封閉油箱,飛行座艙裝甲的安全舉措,這一類思想統治下的日本空軍的結局,就是在馬裡亞納戰役中,被美軍獵“火雞”了。

然而這些都是後話。現在美國陸軍航空隊要進行的對抗演練也不是怎樣用戰鬥機擊落轟炸機,而是轟炸機如何安全地突破戰鬥機的攔阻,同時還要完成轟炸任務。

當轟炸機和戰鬥機的速度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這需要技巧和戰術,但是當未來的戰鬥機速度遠遠超過轟炸機的時候,需要的就是轟炸機飛行員的勇氣了。

且不說陸軍航空隊如何開展對抗訓練,但僅僅是前一段時間美國教官們和華夏學員們的對抗演練,就足以讓美國軍方重視華夏人的潛力了。

以美國的人口潛力和華夏的人口潛力相比,華夏的人口潛力明顯就在美國之上,而美國在技術兵種上還值得驕傲,也不過就是因為美國人可以受到更普遍的教育,而華夏人還是普遍的文盲。這個結論經過情報委員會分析之後,出爐的一瞬間,就引起了參聯會高層的震動。

在參考這幾年從菲律賓發回的華人陸軍方面的訓練結論,美國軍方發現,如果不是在技術裝備領域,美國遠遠超過了華夏,如果在相同的條件下,美軍不是華夏人的對手!這樣的結論,讓十年前亨利的論斷立刻就披上了一層金光!“能看透未來的慧眼”就成了亨利新的外號。很多原本不讚同亨利扶植一個親美政府的華夏的美國將軍們,也開始改變了態度,沒錯,有一個親美的華夏和反美的華夏,對於美國來說是很重要的,這樣不同的選擇,就代表了未來的太平洋地區是否可以風平浪靜!

不過雖然統一了對華夏的態度,但是具體如何去做,不僅是美國軍方還是相關聯的美國政界,一時間都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不過,對於現在正在武力統一華夏的民黨軍隊和政府,美國政府倒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畢竟美國政府已經提供很多隱蔽的援助,就看常凱申是不是提不起來的豆腐渣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國在一戰前,就通過交易,從德國手裡賺取了青島,但是日本並沒有減少對與青島的惦記,既然沒有拿到青島,於是日本就在濟南增派了軍隊,並實現了對威海原北洋艦隊母港的實際控制,煙台變成了日本的勢力范圍。

濟南作為山東首府,以及北上的重要中樞,是北伐軍的必經之地,日軍在濟南的存在,就是對民黨應對的一個考驗。日本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對華策略就是分化、瓦解反對日本的軍閥集團,拉攏願意靠近的日本的軍閥,為此他們可以出錢出槍,甚至還可以出兵!

比如為了穩定東北的局勢,不讓反日、仇日的郭松齡上台,他們就可以直接出兵,打亂郭松齡對張雨亭的作戰部署,甚至直接派飛機轟炸郭松齡部的彈藥庫等重要軍事目標。現在北伐軍經過湖南、湖北和江西的大戰,已經擊潰吳子玉的直軍,瓦解了孫馨遠的直軍,兵鋒直指合肥,淮北亦無險可守,山東的北洋軍只有張宗昌還有一戰之力,但是很明顯,張宗昌部的戰鬥力在強,日本軍方估計也是無法抵抗士氣正旺的北伐軍的。

對於一直以來親英美的民黨政府,日本還是寄予希望的,從一戰的角度來說,日本也是英美政府的盟友,但是在華夏問題上,還是各有各的利益的,而且這種利益也並不一致。

所以日本政府決定向濟南增兵,一方面要試探民黨政府對日本的態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軍事行動警告北伐軍日本軍隊戰鬥力的強大,使得日本在華利益得到保證,特別是東北和蒙古,因為那裡就是《田中奏折》中總結的日本的經濟命脈,日後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出發點。

原時空歷史上,民黨政府和常凱申都沒有對抗日本的想法,主要還是自信心不夠。民國和前清的時候,因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緣故,很多心存強國夢想的年輕人都選擇了去日本學習,因為前清自己向歐洲學習沒有獲得成功,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卻取得了強國和強軍的成功,於是日本就成了華夏那個時代的榜樣。學習日本的成功經驗,似乎就成了華夏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所以,日本的強大就成了華夏人心目中隱形的存在——不可戰勝的感覺始終徘徊在華夏軍人的心中。

於是在面對日本的挑釁的時候,民國政府(包括北洋政府)在內,首先都會選擇外交交涉,向其他列強請求調停,以及對日本的妥協。

這種情況從甲午戰爭開始,一直到抗戰的全面爆發,以中央政府的高度才開始決絕做進一步的後退,但在此期間,依舊還存有和平退讓的心念,而在抗戰的僵持階段,大批的民黨雜牌軍妥協投降,搖身一變成為日軍的傀儡部隊——各種名義的偽軍,就是這種心態的表現。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日本在對華招降的時候,改變其狂妄的條件,沒準常凱申還是願意繼續和日本政府通過談判來解決華日之間的問題——雖然可能是日本政府的詭計,但淞滬會戰的時候,日本政府的詭計就實施成功了嘛。

不過,在現在這個時代不知道常凱申是不是會改弦易轍,對日本的挑釁予以激烈的還擊,為民黨政府爭取一個強有力的外形,亨利不知道,也不必知道。因為不管常凱申會不會對日本的挑釁進行還擊,日本未來都是會進一步分裂華夏的版圖,蠶食或者鯨吞,這是日本既定的國策,不是常凱申的北伐軍能夠阻止的,至少不是現在依舊孱弱的華夏能夠阻止的。

真正讓常凱申有底氣反擊日本的侵略的,還是他在澤克特的建議下完成所有德械師整編之後的時候。不過,日本人根本就不會給華夏這個時間,因為日本自己有自己的時間表,從1928年濟南的試探,到1931年的“9.18”,1933年的長城抗戰,1935年的冀東自治政府,然後就是全面侵華的開始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基本上以兩年或者一年半的時間為一個階段,步伐越來越快。

而民黨政府呢,從1933年長城抗戰開始,就發現了常凱申的嫡系中央軍也無法對抗日軍,這才有了向德國尋求幫助。在此之前,德國掌握政權的是魏瑪政府,由於魏瑪政府的軟弱,並沒有給華夏提供更為系統的幫助,知道1933年小胡子政府上台,在選擇東方盟友的時候,還在權衡華日的分量。

對於小胡子的政府來說,日本自身已經具備了完善的軍事工業和指揮、後勤等系統,對德國並沒有什麽幫助,但是華夏有啊!華夏不僅有德國急需的鎢、銻等珍貴的金屬資源,還有桐油和豬鬃(豬鬃可是華夏產的最好哦,是重要軍事物資),而華夏也沒有建立良好的軍事指揮、裝備、生產、後勤體系,簡直就是一塊處女地,是德國人實踐各種新的軍事思想的最好的試驗場。

所以,來到華夏的德國前國防軍總司令澤克特將軍就為常凱申提供了一份《陸軍改革建議書》,提出先建立一支小型精悍的教導師/標準師,然後在根據國家財政收入的水平,進行擴編,最終達到六十個師的數量。

而當時常凱申接到澤克特的建議書之後,也是欣喜若狂,這是一個完全具備可行性的方案,比當年蘇聯軍事顧問的建議要更符合民國當時的環境。

最先進行改變的是9個師級編制,包括民黨第3、6、9、14、36、87、88和教導總隊以及稅警總團。在進行下一步整編的時候,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沒有給民黨政府留下進一步強大的機會和時間。

與原時空不同,現在的北伐軍在開始北伐的時候,已經有六個軍級單位完成了輕量化的美國陸軍師的編制,不過在北伐過程中,被那些膨脹的將領們破壞了,但是底子依舊還在。

就像現在,轉過年來的1927年春天,北伐軍前進到了安徽和河南境內,就停止了繼續進攻的行動,開始了新的整編和修整。沒有別的,自從常凱申作為北伐軍總司令掌管北伐軍將控制區域擴展到了長江一線之後, 其他幾個軍的司令長官們又開始蠢蠢欲動,其中野心狂漲的唐孟瀟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從被吳子玉的直軍和湘軍趙恆錫聯手趕到湘南,向廣州求援,到得到第四軍和第七軍的增援,開始反攻,然後攻克長沙,迂回拿下漢陽和漢口,收編擴充了大批的軍隊之後,唐孟瀟的兵力總數已經位居北伐軍最初8個軍裡兵力最多的一個!所謂兵是將的膽,有了那麽多的兵力,就讓唐孟瀟有了問鼎北伐軍最高指揮位置的野心!

此時正值紅黨和民黨的矛盾集中爆發了出來,民黨開始使用武力解決紅黨的問題,民紅分裂也給了唐孟瀟機會,讓唐孟瀟可以利用汪精衛與常凱申的權力鬥爭,迫使常凱申宣布下野!這也是常凱申第一次下野。

而這期間常凱申與汪精衛之間的權力鬥爭經歷了寧漢分裂和寧漢合流兩個階段,而分裂是因為汪精衛回到武漢後,依舊支持紅黨,而位於的金陵的部分民黨中央委員則選舉了新的國民政府主席,拒絕接受堅持紅黨參與政權的武漢政府的領導。

而合流呢,則是因為受蘇聯控制的共產國際決定在華夏建立工農紅軍,徹底控制武漢政府,再加上湖南農運的過火問題,最終與武漢的民黨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導致原本還能維持表面革命的武漢政府集體右轉,開始了對紅黨的清算。而這一清算的進行,可就給了寧漢合流的基礎。

寧漢合流之後,表面上在此團結一起的民黨政府,就再度開啟了北伐戰爭的第二階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