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美利堅之帝國崛起》第58章 芬斯頓報告
  雖然古巴之戰輕松結束,但芬斯頓將軍還是發現了很多美軍在訓練上、裝備上、組織結構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芬斯頓將軍一一考慮清楚,然後總結成為具體文字報告,提交參聯會。這也是芬斯頓將軍把馬歇爾從亨利手下要走的原因之一,以芬斯頓久經沙場的經驗,如何看不出來馬歇爾的性格和能力,何況在私下裡也沒少和亨利談起過馬歇爾,有了非常非常了解馬歇爾、甚至比馬歇爾自己還了解他的亨利,於是從性格特點、為人方式、工作能力、擅長方向統統都被一老一小兩隻狐狸分析了個透徹。可憐的馬歇爾還在絲毫不知情的時候,自己的未來就被鎖定了。

  芬斯頓的報告當然不可能只有美軍遇到的問題,作戰中表現出色的軍官和士兵,需要芬斯頓為他們申請軍功,評價他們的貢獻和能力,給予晉升軍銜的推薦,等等,瑣事一堆,這些也是馬歇爾這種屬於參謀類型軍官所最擅長的工作,能幫助將軍打理的很好。

  芬斯頓報告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自然是對此次作戰的回顧,並且把其中表現出色的中下級軍官的功績一一列明,為他們請求適合的獎賞,另一部分則是對作戰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闡述,提出建議。

  報告已經提交,就在參聯會引發爭論,有讚同的自然就有不滿的,兩派人馬各抒己見,從議論到爭論,從爭論到爭吵,不亦樂乎。

  這個時代,美國人的武器裝備並不出色,與歐洲列強相比還是差了很多,最關鍵的是,美國沒有經歷太多的戰爭,尤其是大規模、高烈度的戰爭。原本時空,美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才從英法那裡學到的,那時候美軍被諷刺為穿英國軍裝,用法國武器,被英法教出來的小老弟,根本沒有體現出來一個工業大國的實力,也就難免被別國輕視了。

  即使到了二戰,美軍的武器裝備也一樣落後,比如號稱二戰時期最好的戰鬥機P51野馬,如果要用美國自己的飛機發動機,也一樣是廢柴一個,但換了羅羅的梅林發動機之後,再裝上副油箱,野馬就真的變成野馬了:在歐洲上空自由馳騁的野馬!還有坦克,美國人的坦克設計思路學的是英國人的思路,生生把坦克當做步兵遂行支援工具,並不承擔進行裝甲對決的任務,而把對抗地方坦克的任務交給了坦克殲擊車——也就是突擊炮一類的戰車,大口徑火炮但移動速度比較慢,結果在與德軍裝甲部隊對抗時,吃盡了苦頭。例如,美軍登陸北非的第一站:卡塞林山口,美軍坦克、裝甲車、汽車損失慘重,為此撤換了第二軍軍長菲力,換上了鐵血巴頓。而巴頓對美軍坦克力量的運用學自德軍名將隆美爾,於是美國的裝甲力量的使用才踏上正軌,也就有了阿等戰役後期巴頓在三天內做好了解救被圍巴斯托涅的101空降師的準備,並在隨後的第三天開始進攻,五天之內就讓第一輛坦克衝進了被圍的巴斯托涅,使101空降師得以解圍。

  而整個二戰,美軍也沒有多少出色的戰例,有捧美軍臭腳的宣稱這叫做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其實就是美國人仗著充沛的後勤補給,欺負德國人的物資匱乏罷了。實際上還是美國一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以及豐富的物質資源壓倒了生產能力未能整合以及資源短缺的德國,所謂非戰之罪也不過如此。所以,即便是德國投降了,德國軍人也是高高昂起自己的頭。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二戰電視劇《兄弟連》最後一集,那位德國將軍在投降時的講話,

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美國人自己也是很佩服的。  公允的評價一下二戰時期歐洲戰場的美軍高級將領的話,最擅長協調(和稀泥)的無疑是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最擅長安撫部隊、上傳下達的是有平民將軍之稱的布萊德雷,而只有巴頓被所領導的士兵和軍官視為勝利的象征。

  其他低一級別的將領,比如范佛裡特,比如李奇微,比如克拉克,比如霍奇斯,等等,他們雖然各有各的勇猛表現和性格,但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一個,不能在物資稍有匱乏的情況下或者地空火力支援不足的情況下打勝仗!其中最熟悉的例子就是“范佛裡特彈藥量”。在面對以弱勢裝備進行防禦的華夏志願軍,范佛裡特在攻擊上甘嶺時9天打出了36萬發炮彈,結果還是一事無成,上甘嶺依舊是上甘嶺,並且成為美軍的“傷心嶺”。

  所以,在這份報告中,芬斯頓著重提出了兩方面的不足:裝備和人。

  裝備好說,美軍差的不是數量,而是裝備應用思路以及設計思路,芬斯頓是真的認識到了一種先進思想能夠給美軍帶來的巨大利益:輕重機槍和大口徑比較容易移動的重炮直接改變了作戰難度,本來芬斯頓預計在古巴的作戰要進行至少一年時間的,但亨利策劃的進攻隻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其中還有大量的時間是用在了行軍上;傷亡也是屈指可數。芬斯頓是經歷過南北戰爭的,見識過戰爭的慘烈和巨大的傷亡,所以這次作戰給了芬斯頓巨大的思想衝擊!原來戰爭還可以這樣打!

  至於人的問題,最主要的方面是紀律,即使有亨利一再強調紀律、紀律,但照樣有很大一部分士兵和軍官紀律散漫、軍容不整,雖然在憲兵的隨時巡視下沒有發生搶劫、強迫等惡性事件,但其他次一等的層出不窮,最突出的就是酗酒和串暗門子。如果嚴格追究部下各級軍官的責任,芬斯頓都害怕軍隊能嘩變:實在是潛規則人數太多。

  對於這種狀況,芬斯頓也很憤怒,但卻無力解決:軍隊必須長期訓練,才能灌輸進去紀律觀念,而美軍按現在的規則,是不能擁有太多員額的,能把常備陸軍提高到30萬,就已經是十分難得了。原歷史時空中,一戰爆發前美軍常備陸軍不過34萬人,那還是國會看到歐洲已經開戰才擴充的。

  常備軍隊的數量少,就導致美國如果發生戰爭,就必須大量招募普通國民,而短期訓練是不能讓士兵形成良好紀律習慣的。這也就是為什麽,兩次大戰還有後來美軍參與的戰爭中,美軍軍紀很差的原因——當無視紀律成為習慣之後,這種壞毛病是會被繼承下去的。要解決,就必須擴充常備軍隊的人數,比如海軍,有多少艦艇,就要有多少艦員,還必須梯次配備後續力量,現在陸軍做不到!

  這種論調,正是參聯會爭吵的重點!

  芬斯頓作為參加過美西戰爭的名將自然有很多好友和支持者、追隨者,但在這個問題上,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和芬斯頓志同道合。雖然美國憲法規定美軍是不能參與國內政治的,但是別忘了和軍隊聯系最緊密的行業——軍火商們的軍工企業,他們身後都有著一大批利得者,會影響大批的政客:各州有參眾兩院議員,聯邦也有參眾兩院議員,這是一批政治派別,那麽肯定就有其反對派別或者競爭者支持的派別。 這些不同利益派別的支持者就會在軍隊中尋找符合他們利用的各級軍官,這樣在軍隊中也就有了不同派別,最簡單的就是海軍派和陸軍派。

  參聯會的組成是由海陸軍各派出四人一共八人組成最高級別的聯席會議,既然是聯席會議,也就是互相扯皮,或者利益交換,這也就是為什麽美國空軍知道47年才正式單獨成軍的原因,實在是陸軍壓不住編制越來越龐大、戰略作用越來越突出的陸軍航空隊了。可是和平時期擴大陸軍編制對海軍有什麽好處?陸軍剛用幫助海軍增加造艦經費擴大了15萬人的編制,再使這個方式作用就小了,而且芬斯頓的報告裡提起的常備陸軍的數量最少要達到50萬人,這要給海軍增加多少造艦經費才能達到啊!陸軍這邊也要考慮國會能不能通過的問題——美國財政收入還不是後來戰爭時期能有理由通過發行債券進行擴張的時候,1914年的美國國民收入才是137億美元。

  在參聯會爭論最激烈的話題當屬美國的戰略重點,到底是海上海上陸上。這一點,海軍完勝,陸軍完敗,即使是芬斯頓也無話可說。因為陸地上,不管是加拿大還是墨西哥都沒有挑戰美國的實力,美國的唯一威脅就來自於海上,不管是現在的東海岸,還是未來的西海岸,美國的威脅隻可能來自海上。

  任何制定美國國防戰略的人都只能承認這一點,毋庸置疑。而所有的戰略計劃都是圍繞著這一點進行的,包括開鑿巴拿馬運河,都是出於這一戰略考慮——溝通兩洋,讓大西洋與太平洋聯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