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美利堅之帝國崛起》第47章 工業與建軍
  美國不愧是天選之國,不僅可耕種面積極大,而且各種資源都相當豐富。再加上屬於移民國家,國民來自全世界,也就能得到全世界各國民間的聯系,自從情報委員會開始從各國移民中挑選情報人員,並將其派晦氣祖國,不僅僅是信息來源極大豐富,而且還能不斷遊說各國的知識分子去往美國,甚至包括當時一些頂尖的科學家。

  皮埃爾居裡先生就是在獲得諾貝爾獎後,被美國的法裔情報人員說動,與1905年8月從斯德哥爾摩直接來到美國的,理由就是交流訪問,因為科學無國界,美國需要學習原子物理學。居裡先生夫婦作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也需要傳播文明,包括眾多的助手、更多的資金以及所需要的放射性元素。

  這是亨利在為將來的核試驗做的準備,而且皮埃爾居裡還有一個被“鐳”的發現遮蓋住光輝的發現:壓電效應以及磁的研究——居裡定律,這是未來雷達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前置。

  還有愛因斯坦,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在1905年獲得蘇黎世大學哲學學位後,就因為其解釋了光電效應和提出的狹義相對論,而被一位德裔情報人員找上了門,一番入情入理的遊說,在歐洲戰雲密布的影響下,愛因斯坦也於1905年10月來到了美國。

  還有,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德國科學家狄塞爾,意大利科學家馬可尼......都是在1904年到1905年這兩年裡來到美國的。這些科學家的到來,讓美國的科學教育體系迅速充實了起來。

  亨利不會忘記美國本土的那些科學家,比如發明電話的貝爾,還有亨利的老朋友特斯拉,愛迪生也不會少,由亨利提議掛牌的美國科技研究基金會也早已成了這些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最穩妥的資金來源,美國的科技力量一日千裡。

  為了備戰,國會已經提前開始了準備,最顯著的就是秘密聽證會後,1906年國會通過了一個特別軍費撥款,將聯邦常備陸軍員額提升到了二十萬人,同時追加了海軍造艦經費1000萬美元。

  亨利還做了一件事,就是提前組建美聯儲。由鮑爾默家和摩根家合作遊說國會,以美國十三家最大的銀行(含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簽訂協議,構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為此特別在國會通過了《聯邦儲備法》作為法律依據。美聯儲承擔按照國會的授權,行使美國中央銀行的權力,發行貨幣、行使制定貨幣政策和對美國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等職責。從美聯儲於1905年12月23日誕生起,以前的銀行券正式變成美元了。

  經過從籌備開始就爭論不休的討論,美聯儲成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美元幣值和面值,包括使用何種圖案。在最後的表決中,開國總統華盛頓當仁不讓的成為了一美元鈔票的人物圖案;兩美元歸了開國元勳托馬斯傑斐遜;五美元是結束了南北紛爭的林肯;十美元是首任財政部長的漢密爾頓,美國第一銀行的創始人......最大面值100美元是偉大的科學家總統本傑明富蘭克林,很明顯的目的,亨利期望美國永遠要遵循科學立國的宗旨。

  到現在為止,亨利的布局已經初現成果了:人,科技人才搜羅了很多,但不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不會使得更多的優秀人才湧入,現在夠用就好;財,美國現在雖然還是債務國,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會扭轉這個局面,現在要的是借更多的錢,不怕債務多,何況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俄羅斯的錢不借白不借,

到時候是借了也不還:物,美國的工業還需加強,這時代的美國還成不了民主國家的兵工廠,那是二戰時才能做到的,亨利要的是在一戰前就成為世界工廠。  成為世界工廠並不是亨利想一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新工廠的建立就有廠房等基礎設施需要完善,這需要時間;熟練的工人,也需要時間;還有更加快捷的運輸,還需要時間......

  基建工程需要大量施工機械,培訓工人需要專門學校,運輸需要道路,火車需要提速......

  雖然,亨利有著後世經驗,可以先知先覺,但亨利一個人可是包乾不了所有的活計,幸好,幸好,亨利團結了一大批人,自覺不自覺的幫助亨利完成這些瑣瑣碎碎的工作,亨利只需要引導方向就好了。

  現在,亨利又回到參聯會,繼續看顧裝備委員會的工作。自打亨利去度假開始,就有文件開始積壓下來了,到了1906年1月,積壓的工作文件摞起來已經有好幾摞一米高的文件堆了。亨利立刻陷入了文件海中。

  別因為世界上到處都是龐統一類的角色,這些文件不是那麽好處理的。亨利用了兩周的時間,才把這些文件中的非關鍵文件處理好,發給下屬去執行。而還有一小半比較關鍵的文件,還需要亨利召開下屬或者與其他部門聯合的會議,才能有明確的處理意見。

  饒是如此,亨利也要不間斷的開上一個月的會才能把積壓的問題處理處一個初步結果。

  裝備,還是裝備,亨利做重視的部分。如果一支軍隊缺乏訓練,沒關系,只要有時間就能訓練出來,但如果裝備落後,那可就是要命的問題了。君不見,抗戰時期的華夏軍民,為何一敗再敗?不是士兵不英勇,而是裝備是在太差!而很多戰術戰法都是根據裝備才能實施的,也就造成華夏士兵、將領的戰術落後,無法從具體的戰鬥中取得勝利了。反之,看看二戰德軍的戰術,不管是德軍宣揚戰無不勝的閃擊戰還是步兵的班組作戰技術,都是圍繞著裝備進行的。

  所謂的閃擊戰,是德國以其大量的戰鬥機取得製空權,然後用俯衝轟炸機輔助地面坦克部隊最為鋒利的尖刀刺穿對手的防禦線,之後迅速插向縱深,打擊敵方的後勤補給以及運輸通道,是敵人混亂,達到包圍殲滅敵人的目的。

  德軍的班組戰術使得德軍號稱二戰最好的陸軍,除了德軍擁有一大批究竟訓練的士官,配合默契之外,最重要的是德軍裝備的班組火力配置:MG34機槍,這款既能裝上兩腳架當輕機槍使用,又可以安裝三腳架當重機槍使用,重機槍狀態還能當做高射機槍防空用,與其後續型號MG42一起,可謂是二戰最成功的機槍了。

  圍繞著MG34/42機槍,德軍開發出班組戰術就是以機槍為火力壓製,然後步兵使用步槍掩護,手榴彈攻擊敵方火力點,打破敵人的防禦,取得局部戰鬥勝利。突出的就是這款機槍的射速,每分鍾1500發的射速,足以讓一名身經百戰的精銳老兵膽寒!因為每秒5/6發的速度,在你發現的時候就是你被擊中的時候,而且還是被幾發子彈擊中,運氣好的還能成為殘廢,運氣不好,那就呵呵了。

  亨利也想把這款機槍搞出來,但是不現實。因為再好的機槍是也人來控制,不解決射擊的後坐力,射速再快也不過是打上天去。就像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Ak47,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解決槍口上跳的問題,被美國和其歐洲盟友譏笑為打不中人的槍,但一個小竅門解決了問題之後,這款槍的力量就釋放了開來:後世俄製以及仿造的該槍數量近100,000,000支!

  可是現實的是,一款槍的製造工序有很多,至少現在還幾乎不使用衝壓的方式製造步機槍的零部件,凡是使用衝壓的都是異端。這就沒辦法了,亨利即使知道衝壓省工序省材料,但面對一群工匠——手工藝精湛的工匠們,也一樣沒招,人家說了:我們要製造的不是玩具!

  好吧,反正現在也不是戰爭期間,這些武器裝備只要夠用就好,生產計劃是留有余地的, 富余的裝備都直接封存了。現在是1906年,到一戰爆發還有8年多,時間還來得及。按照亨利的計算,到時候攢下來的武器裝備夠100萬人用的就行。

  不過,缺口也不小,因為美國參戰時的遠征軍總兵力是200余萬人,考慮到工人技術的熟練程度和後續工廠的建設,亨利表示問題不大!比如機槍,勃朗寧告訴亨利,現在工廠能做到月產重機槍2000挺,輕機槍5000挺,迫擊炮60mm的200門,80mm的150門,120mmd的80門,主要還是受製於合格的槍炮用鋼不足,導致產量上不去。如果能保證槍管、炮管用鋼充足,工廠生產的輕機槍和迫擊炮能翻兩倍,,重機槍也能增加一倍。

  新擴建的原屬海軍的火炮工廠獨立運作之後,能月產305mm的艦炮24門,380mm的12門,其他75mm、105mm和155mm的炮管數量都能達到100根左右,考慮到海陸軍都需要的105mm口徑的炮管要進行分配,亨利與海軍協商之後,再度由海陸軍各自撥款擴建了輕型火炮生產車間。

  另外,這個時代的火炮口徑與身管長度之比,在亨利看來都不是最佳,作為軍迷的亨利知道,後世火炮往往都是52倍徑,比如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某國火炮是155mm52倍徑啥的,也就是說這個數值應該是最佳倍徑比。步槍好說,射速不可能太快,槍管的耐熱性好說的多,但火炮不同,同樣的鋼質,可能不同口徑下表現就不一樣,在45倍徑時沒事,但52倍徑就可能幾炮就炸膛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