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小兵到帝王》一百二十六 安國府投降
昭武世家完了,這是史國府漢人士紳階級的普遍看法。

喜歡招安的李察和以往不同,這一次沒有向昭武狄遮伸出招安重用的橄欖枝,要知道,李察之前的征服中,可是特別喜歡將投降的軍將招攬到麾下。

比如說韓立和夏侯玉成就是典型投降過來受到重用的,還有之前跟李察打生打死,最後又改投李察麾下的龍立果。

在李察的明軍營進入史國府府城後,那些府城的漢人士紳大戶們很快就將李察的老底子探清楚了……

當然,探清楚後他們對李察的力量更加畏懼,換誰知道佔領府城的人是一個揮手間能呼喚千軍萬馬的存在,也會感到驚悚畏懼!

然而,擅長使用降將降官,來彌補手底下人才匱乏現實,建立自己統治的李察,竟然將昭武世家一擼到底,除了不多的浮財外,昭武世家算是在史國府被連根拔起……

史國府有的人覺得是因為昭武世家投降的太晚,惹惱了李察,所以沒有任用任何一個昭武世家的子弟。

還有人覺得是李察看上了昭武世家的田產和在史國府的根基,要侵吞昭武世家的家產來充實他的勢力,並且還不用擔心在史國府根深蒂固的昭武世家在未來鬧事。

總之,李察的行為讓昭武世家的上千口人失去了賴以為生的飯碗,昭武狄遮不得不帶著自己的族人遷移離開史國府……

允許昭武世家這麽做,也是李察對外宣傳的一個口號。

大家看看,哪怕是在最後投降的敵人,只要是我大明王李察許下的諾言,也可以兌現!

被變相驅逐的昭武世家成為了宣揚李察信守諾言形象的榜樣。

同時也警告了那些敵對勢力的官員,在投降面前千萬別猶豫,如果動了刀兵,再好的條件也會無限下降!

昭武世家的境遇安國府的漢人士紳階級是完全看在了眼裡,安國府的漢人士紳階級為了自己的財產,開始頻繁跟李察派出的使者接觸。

雙方在私下裡達成協議後,沒等李察大軍出征,安國府的漢人士紳階級就在安國府鬧了起來!

是帶著民眾一起鬧事,軟硬兼施要求陶安邦接受李察的勸降條件!

漢人士紳階級可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自然不會跟老百姓一樣拉個橫幅上大街上胡亂喊,更不會雇傭一幫人去堵衙門門口,那可是給陶安邦送去派兵鎮壓的借口……

漢人士紳階級勸降的方式很簡單高效,他們紛紛買通節度使府下能說的上話的官員,向陶安邦營造出一種‘民心願降’的假象。

理所當然的,安國府的府兵體系和其他縣鎮的衛戍部隊也被滲透嚴重,甚至都做好了隨時投誠李察的準備!

投降的民心自然是沒有,安國府雖然不滿安國府的漢人官府,但同樣也不鳥李察的政權,自然不會支持官場上的投降言論。

然而,這佔據多數的民心話語權其實是最低的,沒有人會搭理,至於普通的漢人平民,同樣因為人微言輕不受重視,節度使陶安邦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不過節度使麾下控制的大唐野戰部隊的士兵,是真心不想打仗,他們已經聽說了史國府的同行們在戰場上被李察砍菜切瓜的戰績,當然不想和這種恐怖的對手交戰。

再加上地方漢人士紳階級的推波助瀾,陶安邦引以為根本的大唐野戰部隊已經在政治立場上‘跳反’了!

結果,地方漢人士紳階級、官府的大部分官員、節度使麾下直屬的大唐野戰官兵三者,形成了所謂的民心,將陶安邦逼到了投降一路……

真正的民心陶安邦不知道,

但這三個層面上的人合力起來,就是這個時代能決定政治局勢的民心!特別是在西域地區這種多數人為色目人的環境下!

最終,李察的大軍還在接受史國府的下屬縣鎮,建立大明王的官僚統治時,安國府那面的降表送了上來。

李察看到降表後面色大喜,將明軍營留在史國府2000人,拉著剩下的1000人明軍營和系統本部兵馬,向安國府趕去。

李察知道,如果他不親自帶兵前往安國府接受,安國府仍然是節度使陶安邦的天下!

不過,陶安邦投降的行徑還是讓李察非常滿意的,沒受到兵災的安國府對李察的意義顯然更重要。

因為接下來他需要進行新一輪的大擴軍參與爭霸, 一個穩定的後方大本營才是李察所在意的。

不說別的,李察的系統本部兵馬也需要吃喝拉撒啊!

果不其然,當安國府府城中的陶安邦見到李察親自帶領的大軍來接管安國府後,只能無奈的下令全部軍隊迎降李察的隊伍。

李察也十分大度的兌現了之前派出的使者承諾。

安國府近九成的官員仍然在原來的職位上乾活,只是安國府的知府,也就是行政首腦將由高象縣縣令宋志成擔任,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宋志成的心腹來到安國府。

不過高象縣抽調的官員除了在安國府任職外,還派往史國府一部分,接管了史國府的官衙。

李察下面的家底再次進行了大規模整頓,因為李察麾下實行的是嚴格的軍政分離,知府看似行政權勢極大,但連地方的巡捕房都無權插手。

宋志成任命為安國府知府,尹立人被任命為史國府知府,尹立人的家族勢力很小,全家只有他一人為官,而且家裡也沒有多少田畝,連士紳階級都算不上,所以李察用他跟用宋志成一樣放心。

這種沒有根基且沒有兵權的人,一輩子也不可能動搖李察的統治根基。

高象縣縣令則移交給了李老財,牢牢壓製公孫康安這個地頭蛇,李察的這種任命就是讓公孫家警醒,他們再也別想進入地方官府的高層!

對於這些地方實力派士紳家族,李察一直在防備著。

官府中的漢人士紳子弟幾乎都被調任到了無權無勢的清水衙門……

重要的位置上,則清一色都是沒什麽勢力的讀書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