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朝大紈絝》第203章 我做自嘲罵清流,老張護孫不拆台
  劉大夏、馬文升這樣的人,他們只能說是被禮教、儒家特別是對於朱程理學滲透的太深了。

  可以說他們很迂腐但不能說他們是壞人,雖然有些時候迂腐造成的大禍更不亞於純粹的壞。

  至少他們二位沒有伸手為自己去撈什麽好處,劉大夏後來歸鄉年邁無力裡靠指導子孫耕田為生。

  馬文升還好點兒,有“賜璽書、乘傳,月廩歲隸有加”不至於還需要自己耕田吃飯。

  卻也沒說有多少余財,甚至他連州府都極少去只是在家養老。

  這兩位至少沒有為自己摟多少銀子、田產,頂多為官的時候在鄉黨、姻親方面有些許照顧。

  這也是大明這個時代禮教本身所造就使然,脫離時代背景去詬病這類事情就是耍無賴了。

  能夠做到海瑞海剛峰那樣的別說大明,歷史上都沒有幾個。

  這位老大人可是連兵部多給他七錢銀子,他都是算清楚要退回的。

  去世後僉都禦史王用汲幫他辦喪事,發現他居然無甚存銀。

  甚至用度都是貧寒文人不屑用的葛布蚊帳、用之多年的破損竹器,頓時潸然淚下。

  官至南京督察院右督禦史,卻連身後事都需要湊錢來辦的……

  盡大明朝二百余年,也就僅海瑞海剛峰一人耳。

  早朝過後,出得朝堂來劉大夏深深吐出了一口氣。

  和站在身邊的馬文升互相看了一眼,只是歎氣無語並肩而行。

  說起來其實二人之前的關系並不甚好,馬文升當年雖然亦算是正直卻也曾試圖提拔過鄉黨。

  他曾想提拔於同為河南籍的劉宇,但劉大夏應該是知道弘治皇帝對此人觀感不好。

  於是屢次反對,這直接牽連到了劉宇的舉薦人馬文升。

  二人算是就此有了過節,馬文升後來一度壓製於戶部侍郎王儼未必就沒有因他是劉大夏姻親的緣故。

  然而這次張小公爺各種騷操作,終究是把這兩位大人捏合到了一塊兒。

  原本的那些許恩怨在名教大是大非面前都不算什麽了,現在倆人更是不可能還計較自己那點事情。

  畢竟按照張小公爺說的,那都是要亡族滅種了啊!

  還特麽計較什麽你上次丟我一板磚,所以我今兒拌你摔個大馬趴報仇?!

  先琢磨著怎活下來,自家老祖宗和自己身後還有子孫能供奉香火才是大事。

  “老爺……”出得宮門來,家中的老仆已將今日的《帝國時報》奉上了。

  現在讀這《帝國時報》已經成為京師乃至大明上下,都習慣的一件事情。

  而今日這《帝國時報》上除了一些策論、理學文章之外,當頭的還有一首張小公爺的新作——《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看著這首詩兩大朝臣差點兒一口老血就給噴宮牆上了,這張癡虎寫這個《自嘲》就是諷刺他們的啊!

  “運交華蓋欲何求”,這句話意思是說勞資現在倒霉了還有啥好要求的。

  “華蓋”這裡是說華蓋星,運交華蓋相當於是說自己運氣不好倒霉了。

  下面那句“未敢翻身已碰頭”就好理解了,意思是說想翻個身都撞了腦袋,到處被人圍堵沒法動彈。

  再跟著的兩句則是形容自己得躲著,

不然隨時可能跟破船在急流裡一樣掛逼了。  只是比較特別的是,這裡引用的“漏船載酒”是取自《晉書·畢卓傳》中的典故。

  其曰“得酒滿數百斛……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而“橫眉冷對千夫指”則是說以劉大夏、馬文升為首的清流千夫再怎麽指摘,我張小公爺照樣對於橫眉冷目。

  直白的說,就是咱張小公爺瞧不上你們這群傻卵。

  “俯首甘為孺子牛”這裡的“孺子牛”則是典出《左傳·哀公六年》。

  其曰“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本意是指齊景公過於疼愛兒子齊悼公晏孺子的事。

  張小公爺用在這裡的意思又不一樣了,他的意思就是我張家世代就是侍奉皇家的。

  對於你們這票清流自然是“橫眉冷對”,皇家和陛下那得是“孺子牛”。

  這裡的“孺子牛”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我張癡虎便是為太子耕作的牛。

  最後那兩句意思就更簡單了,張小公爺就是告訴他們:勞資不屑鳥你們,自己玩蛋去吧!

  咱張小公爺就在自個兒家裡蹲著,你們在外邊兒愛怎鬧騰怎鬧騰跟我屁關系木有。

  這都不是最過分的了,最過分的是張小公爺在下面刊登的“笑話一則”。

  那真真是把一眾朝臣們氣的心肝脾肺腎都要全給炸了,尤其馬劉二人。

  其見《帝國時報》上曰:

  一日早朝,帝與眾臣議政。

  忽有大星墜,竟破屋頂而入大殿。

  塵土揚畢,帝無傷,急命禦醫來救。

  禦醫至,委身查救。

  帝謂:此兵部尚書如何?

  禦醫拜覆:殆矣。

  複問:左督禦史如何?!

  覆曰:亦殆矣。

  再問:給事中可活否?!

  覆曰:皆殆矣。

  帝怒,嗔言:此何有可救者?!

  禦醫聞言大禮拜之,長嘯:稟陛下,帝國有救矣!

  “這癡虎兒啊……”弘治皇帝自然也是拿到了《帝國時報》的,看著上面的這篇《自嘲》無奈的苦笑。

  再一看那“笑話一則”,頓時憋的滿臉通紅。

  趕緊擺手轉身到屏風後,爆出一陣炮仗似的大笑。好一會兒了,才紅著臉回來繼續坐下。

  在弘治皇帝龍椅階下被賜座的,則是張小公爺家的大父——虎豹熊羆張懋公。

  張小公爺把現場幾乎所有人都嚇住了,唯獨嚇不住的一個就只有老張。

  老張是誰啊?!那是壯年時期多次出入九邊、殺的人頭滾滾的老行伍了。

  他一眼就看出了這種新式武器最為致命的一個缺點:後勤。

  吃飯你可以就糧於敵,可火藥你怎麽辦?!這些火器的確厲害,但最大的問題是……

  一旦沒有了火藥的供應,它們還不抵一把砍刀、一壺箭簇實在。

  再者說了,十萬人的遠征部隊由萬裡之外過來那他們得準備多少的後勤?!行程多少時日?!

  沿途人吃馬嚼、日常消耗的物資那就是個天文數字,十萬人的作戰隊伍後勤又得配備多少人?!

  戰前的準備至少就得數年之久,這還不算戰爭內那數不清天文數字的消耗。

  戰死得撫恤、戰損和物資消耗得補充、傷病需要醫治、戰利品置換也需要時間……

  林林總總一大堆的事情,戰爭從來不是說打就打起來的。

  航行於海上稍有不慎那可能還沒到大明,不少人就得葬身魚腹。

  即便是他們來了,遠征萬裡到大明如此遼闊的國家,根本就不可能是急切之間能打下來的。

  或許他們能取得一段時間內的勝利,可一旦火藥消耗完畢又或是後勤被切斷了。

  那他們就直接成為了甕中之鱉,圍住後根本就走不掉。

  要說打下來一部分探礦,在舉世皆敵的區域裡分出人手去探礦、開礦。

  你確定不是讓他們去送死麽?!

  大明可不是那些撮爾小國,延綿國土由北到南兩京十三布政使司數百萬裡。

  人口若是組織起來百萬大軍都沒有問題,他們十萬大軍又能用多少人來護住自己的後勤保障線?!

  當然啦,老張怎麽會去拆自己親親孫兒的台?!

  所以嘛,這個事情老張自己知道就完了。

  虎頭國公張懋公絕對不會提醒那些朝臣,我家孫兒就嚇唬你們這群未經過多少戰陣的傻子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