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朝大紈絝》第331章 貫通全境50載,國之重器唯教諭(下)
 “大唐韓昌黎作《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張小公爺望著這些個朝臣們,輕歎道“為人師者,身負傳道、授業、解惑之責!怎可輕慢哉?!”

 弘治皇帝其實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他考慮的更多的是恢復社學。

 歷史上大面積的恢復社學也是從英宗、憲宗,至弘治時期開始的。

 但對於為師者的培養、培訓,他卻完全就沒有考慮過。

 “國朝百五十年庠生何其多也,然諸位大人居然就都沒有向陛下建議過取其才學為師以教百姓?!”

 張小公爺對這件事情其實不滿很久了“多數庠生散落鄉間,無廩膳又不善營生者生活拮據……”

 “而同時百姓又無余錢可供請私塾,以至於多庠生碌碌、百姓欲識字而不得。”

 剩下的話張,但三大學士和六部尚書們頓時臉上火辣辣的。

 人家玉螭虎這是在罵他們屍位素餐呢,兩邊其實完全可以互相銜接起來。

 國朝只要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並給予一定的榮譽及補助便能夠使兩者都得到安置。

 “癡虎兒,你且說說此事當如何打算?!”

 弘治皇帝這是看出來了,這臭小子對這事兒肯定是早有謀劃。

 三大學士、六部尚書亦是湊過來,他們也很想知道這癡虎兒於此事的方略如何。

 “其一、新建一部!其可曰‘庠序教諭部’!專司兩京十三省天下教諭之訓導、督管之責。”

 在座的都是飽學之士,自然是知道張小公爺的這個“庠序教諭”是出自何典。

 庠序二字是出自《孟子·滕文公》,其曰“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

 而教諭除了是如今的教職之外,古籍自亦是有提。

 大唐張文獻之《論教皇太子狀》曰“若親近細人,不聞教諭,縱欲行善,猶未知所適。”

 同為大唐的韓昌黎著《順宗實錄三》則提到“左右前後,罔非正人,是以教諭而成德也。”

 畢竟大明這會兒你起個名頭要是沒根由,那得遭笑話的。

 尤其是在這些個飽讀詩書的朝臣們跟前,好在張小公爺早有準備不然真出醜了。

 馬文升這個時候皺著眉頭,輕聲道“教諭之責本屬禮部,拆之不甚美。”

 張升倒是比較無所謂“禮部雖掌握教諭之責,然多數不善於此、荒廢多年。拆之亦無不可。”

 開玩笑啊,您老馬這是奔致仕、入元老院的年紀了。35xs

 我老張可還沒到您那年歲呢,搏一把說不準過幾年就有入閣的機會了。

 這個時候跳出來和陛下、玉螭虎唱反調?!老夫可沒那麽傻。

 柏崖公,自己人!張小公爺給他使了個隱蔽的稱讚,張升隱蔽的回了一個眼神必須滴!

 “約齋公有所不知,既是重師自是不能不校其才學、德行是否能擔師職也!”

 張小公爺眯著那雙丹鳳桃花,對著馬文升輕聲道。

 “畢竟,其職需擔負國朝於百姓、孩童之‘傳道’、‘授業’、‘解惑’之責。”

 “若是其人才學不佳、品行不端,豈非是教人不成反成禍害麽?!”

 這話說的三大學士不由得點頭,的確啊!本是善政,可別鬧的人沒選好弄出惡果來了。

 “教諭之責,需有規范、有訓導、有考核!合格者,方可持教諭部其證擔當人師……”

 隨著張小公爺一點點的解釋,這些個朝臣們總算是茅塞頓開、頻頻點頭。

 首先張小公爺的意思就是,這大明帝國庠序教諭部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設立自己的學院。

 擇名師者入聘為師,規范、訓導、考核入學者的教諭水準、察其人品。

 通過考核者則頒發“教諭證”聘書予以認可,持教諭證者放可為師、派往社學、縣學。

 而教諭部學院入學的最基礎要求是必須是庠生,不限於舉人。

 至於為何會說不限於舉人嘛……

 那是因為張小公爺,提出了一條關於教諭部的諫言

 任職三年且所教授學生通過上級考試合格達九成者,參加科舉可上提二名。

 這條諫言提出來頓時三大學士就搓手了,臥槽!這可是關乎到功名的事情啊!

 若是以此為餌何愁他們不肯上鉤?!

 張小公爺這個時候再提出來第二條有此經歷而考得功名,又優先則教諭部任職者……

 其職提半級,一年內可申請外放為官。

 這就更加臥槽了,京官雖好但下地方才是大多數官員們喜歡的啊!

 在京師一直呆著要升職那可不是一般的難,出去歷練幾年只要四平八穩回來那就升上一級。

 且這京官出去那基本都是官升一級,才到地方任職的呐!

 當然,張小公爺從前不曾白使喚人,在這件事情上自然也不會。

 考得教諭證、持教諭職者,哪怕是社學俸祿待遇亦同從九品。

 每年一堪核評分、三年一部考,合格生源及個人操守品德皆入其列。

 連續兩次部考皆得上上者,則待遇提高提半級……

 林林總總的說了一大堆,聽得弘治皇帝是如癡如醉恨不得當場就拍案叫絕。

 張小公爺則是心裡撇嘴廢話!能不叫絕麽?!

 這特麽是後來大華夏為了掃盲,琢磨很久搞出來的國策。

 直白的說,這就是“貧困地區支教”的大明版。

 然後某部和師范學院的結合,那都是後世無數人不斷的完善後的結果。

 把人員這塊兒解決了之後,接下就說到另外一個問題了。

 這個問題就是教材,首先就是現行的教材實在是太過雜亂。

 完全沒有說統一的一個教材,很多時候就是下面的教諭們教啥是啥。

 張小公爺的意思是要根據社學、縣學、州學、府學……等等,先把教材區分開來。

 教材方面肯定是要重新規劃的,啟蒙讀物、縣學進學、州學府學……自然都得不一樣。

 這方面自然是需要新設的庠序教諭部重新厘定,並過內閣、弘治皇帝朱批頒行。

 其次一條就是書籍課本很多貧家負擔不起,這方面應由往當地任職之教諭統計上報。

 再由國朝統一刊印下發,以減少貧家負擔、促進貧家就學之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