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接受了魯肅的建議。事實上,除了接受,他也別無他策。
“子敬,會後,你找找陸遜、顧邵、張敦,聽聽他們的說法。”孫權到底不放心,臨分別時悄聲叮囑魯肅。
朝會就這麽滿心歡喜的開始,一頭沮喪的結束。從頭到尾,孫權未發表一句議論,雖然他憋得難受。
會後,魯肅果然找到陸遜、顧邵和張敦。三人聽說家裡是降曹的立場,當時嘴巴張的,下巴都快掉下來。
他們的反應,完全在魯肅的意料之中。他們幾個的態度不重要,關鍵是,讓他們回家,摸清家裡頭那幾個老頭,到底真實想法是什麽。
三人轟然應諾,雷厲風行的各自歸家,或瞪到鼻子跟前質問,或好言好語試探,或旁敲側擊迂回,可惜,得到的訊息完全一樣:家裡頭,就是主張降曹的。
這下,魯肅也有些心裡發毛:要是四族變換立場,那江東極有可能就是第二個荊州。而孫權的下場,比那被曹操送往鄴城,卻被糊裡糊塗刺殺在路上的劉琮,好不了多少。
魯肅在心裡不斷權衡,終不相信,四族會如此不智,做出如此損人不利己的行為。為了進一步試探四族的態度,魯肅深夜入見孫權,跟孫權商議如何對付四族。
第二天一大早,孫權就迫不及待的派人把顧雍召喚進府。現在的顧雍,已接替朱治成為吳郡太守。而吳郡為江東六姓首屈一指之富郡,大的軍事動作,沒有吳郡的財力支持,江東不可能持久作戰。
見到顧雍,孫權很是激憤的表示:雖然四族要降曹,但他孫權,決不投降,誓要帶兵抵抗曹軍。為了支援前線,要顧雍從吳郡支援一百萬斛軍糧。
顧雍沒有絲毫猶豫,當即表示沒問題,軍糧三天即可籌集完畢,裝船開運。
這下反倒把孫權搞糊塗了,有些暗喜的問顧雍:“元歎改變主意,要一心抗曹了?”
顧雍搖頭,仍然堅持投降。氣的孫權再不願看他一眼,揮手讓其離開。
孫權叫來魯肅,商議此事。魯肅這下心裡有了底,力保四族抗曹。
接下來,孫權又召集幾次朝會,議論曹軍進犯之事。二張、四族一如即讓的主張降曹。孫權麾下眾將,講道理講不過,乾脆連四族也罵上了,什麽賣主求榮、背信棄義、無恥小人,什麽祖宗八輩蒙羞,生兒子沒**等等,越罵越離譜。
這些話,正是孫權要甩給四族的。孫權坐在那裡,聽得著實解氣。但四族坐在那裡,隨你怎麽罵,就是一副低眉順眼的逆來順受樣子,但一說到正事,還是死硬:降曹!
為了這事,孫權這些日子寢食難安,坐臥不寧。
“好你個四族,我孫氏多少好女,全嫁給你們的子弟;江東六郡最富一郡給了你們,兵馬最強一郡,又給了你們;抗曹大事上,你們與六姓勾搭,另做主意,我也如了你們的意。如此這般,就是頭野生餓狼,也該喂飽,知道感恩了。沒想到臨了臨了,你們給我來這一出。擺明了要看我笑話。
就你們能降曹嗎?大不了,我頭一個出城投降,條件只有一個:滅了你們這幫忘恩負義的家夥。”孫權不止一次的對四族的背叛咬牙切齒。
被這事折磨的近乎瘋狂的孫權,終於讓吳夫人都看出了他的精神有些不對,便問他怎麽回事。
孫權也知此事外面鬧得沸沸揚揚,瞞也瞞不住,老太太隨便派個誰出去一打聽就知道。文武之間吵得那般厲害,早就是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
往往上午文武之間對罵的語言,下午就成了民間的流行語、口頭禪。 於是,孫權便把事情一五一十說了。吳夫人勸道:“當日你大哥臨走前曾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事,既然張昭指不上,何不問一下周瑜?”
孫權猛醒,連夜派人去偃月城,讓周瑜火速回來。
周瑜本來駐守巴丘,訓練士卒。偃月城拿下後,周瑜便移防偃月城,全權負責城防及與劉備的交涉。
這段時間,周瑜的忙碌可以“日理萬機”來形容。一旦與曹操開戰,偃月城孤懸江北,難以持久,得做好撤至江南的準備。戰與撤,都是巨大工程,周瑜作為主將,必須一手掌握,才能更好的掌控全局。
劉備數萬兵馬,要來偃月城會合,如何安頓,如何調度,都是周瑜的事。劉備撤退路上,萬一有個意外,也需要周瑜派兵配合。這些,都不是倉促可具的事,需要做好周全準備。
如何應戰曹操,硬拚,還是智取,如何智取等,諸般決策,都需周瑜一人操心,別人代替不了。
本來周瑜對與劉備的聯合,沒怎麽上心,認為劉備不過數千人馬,六姓主力又不隨從,抗曹的主力,還是孫氏兵馬。
但駐守偃月城,與諸葛亮對接上,商量具體細節時,周瑜才驚訝的發現,劉備在不顯山不露水之間, 已然把南郡、江陵、江夏的大部分縣城兵馬,收攏麾下,兵力有數萬之多,遠超十姓、四族任何一家。
再加上徐庶和諸葛亮大張旗鼓招募來的兵馬,劉備的實力,已是不可忽視,足以左右荊州歸屬,決定戰爭走向。
認識到這一事實後,周瑜對劉備,空前的重視,事關劉備的事宜,更是事必躬親,生怕別人態度倨傲,以上位者自居,無謂得罪劉備一眾,徒生事端。
這個時候,正是劉備撤退新野,前來偃月城的時刻,也是周瑜與劉備方來往最為密切的時候,是最為關鍵的時期,兩軍後面能否竭誠合作,這個時間至關重要。現在孫權來人,讓周瑜回柴桑,從內心講,周瑜真不願回去,怕耽誤前線大事。
但事都有個輕重緩急,孫權那邊,已是火燒眉毛,必須立刻處理。若孫權那裡搞不定,孫劉聯盟就是畫餅。周瑜略一權衡,便做出回柴桑見孫權的決定。
周瑜把軍務、尤其是與劉備有關的事務,做了詳細安排,便急匆匆登船,趕往柴桑。一路上,周瑜收集柴桑各方情報,及至柴桑城,周瑜對整個柴桑的形勢,已是了解的八九不離十。
周瑜位高權重,行動再低調,也瞞不過柴桑的那些有心人。“周瑜此時回來,定是為當下久議不決的對曹大計而來。”所有人,一聽周瑜回到柴桑,第一時間便想到這個。
周瑜瀟灑風流,言談風趣幽默,平素與柴桑任何一方,都來往的很好。各方均覺得,自己與周瑜談得來。所以,周瑜一進城,就不斷有人前來拜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