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意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BartolomeoC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
鋼琴音域范圍從A2(27。5Hz)至c5(4186Hz),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鋼琴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演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裡麵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鋼琴需定時的護理,來保證它的音色不變。
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動琴槌以敲打琴弦。從十八世紀末以來,在歐洲及美國,鋼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鍵盤樂器。鋼琴發源於歐洲,十八世紀初,意大利人克裡斯多佛利(BartolommeoCristofori)發明的一種類似現代鋼琴的鍵盤式樂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從鍵盤樂器發展的歷史來說,現代鋼琴是由鋼琴的前身——以撥弦發音的大鍵琴與以撞弦發音的小鍵琴演進而成的。從十六世紀末開始,大鍵琴和古鋼琴這兩種鍵盤樂器逐漸盛行起來,直到十八世紀末,才被鋼琴取而代之。
鋼琴首次出現於1709年,在當時是一種既複雜又昂貴的樂器,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機會接觸到。一開始,JohannSebastianBach(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聲望的音樂家們並不欣賞鋼琴的音色。但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鋼琴就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當Mozart(莫扎特)、Brahms(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這些極具創造力的音樂家投入鋼琴的懷抱之後,熱情便瞬時被引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些新銳鋼琴家就如同“搖滾巨星”一般,他們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可謂給音樂創作錦上添花,為鋼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皇室和貴族紛紛把鋼琴這一樂器納入他們的樂隊中,民眾可以圍坐在鋼琴四周,聆聽最新創作的優美旋律。工業時代的興起衍生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中產階級,鋼琴在這一群體中大為流行。其中三角鋼琴是社會地位的象征,通常用在管弦樂團裡,而立式鋼琴則更受家庭的歡迎。
17世紀到18世紀間,撥弦古鋼琴在當時的音樂生活中有著相當顯赫的位置,可以說是它的全盛時代。至18世紀初,歐洲大陸音樂迅速發展,音量弱小的撥弦古鋼琴已不能滿足當時音樂家們的需要,因而逐漸被音量洪大的鋼琴所取代。
鋼琴的發明者是巴爾托洛奧。克裡斯托福裡,他是意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一位樂器製作師。1709年,他以撥弦古鋼琴為原形,製作出一架被稱為具有“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他在鋼琴上采用了以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代替了過去撥弦古鋼琴用動物羽管波動琴弦發音的機械裝置。從而使琴聲更富有表現力,音響層次更豐富,並能通過手指觸鍵來直接控制聲音的變化。在克裡斯托福裡的第一架鋼琴出現後的一百年裡,撥弦古鋼琴仍為人們所應用,但更多地是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撥弦發音就成為當時鍵盤樂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鋼琴的標志與象征。1709年後,克裡斯托福裡又進一步改革了原來擊弦機的結構,他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代擊弦機的複震杠杆系統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動杠杆,
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連續彈奏;音域也增加為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代鋼琴的雛形。他的這一發明為以後的鋼琴製作師們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但遺憾的是,克裡斯托福裡的發明並沒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們及當時演奏家們的注意,卻在異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德國管風琴師、製作師戈特弗裡德。西爾伯曼,在1730年根據一份繪製極不準確的意大利鋼琴草圖,借鑒克裡斯托福裡的發明,製造出德國第一架鋼琴。他把這架琴送到音樂大師巴赫那裡鑒定,巴赫卻不屑一顧,只是說道:“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議之後,於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曼的新型鋼琴。
西爾曼對鋼琴改革的主要貢獻在於對鋼琴製音器的運用。他利用手動音拴使全部製音器離弦,以使鋼琴的音響效果更豐富並具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對於我們今天的演奏家來說,這種性能在鋼琴中是用腳迅速而敏捷地控制著,很難想象當時是用手來操作的。
鋼琴雖誕生在意大利,卻在德奧和英國得以發展成長。至18世紀中葉,人們對鋼琴的製作工藝實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這一時期,西爾伯曼及其子弟在鋼琴的變革中起著主導作用。
西爾伯曼的名徒被稱為“十二弟子”,他們分別製造出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即“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他們具有不同的機械性能和不同的音響效果,由此形成兩大不同的鋼琴製作流派。這兩種流派,也對當時的音樂家們產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影響。“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鍵盤觸感較輕,能夠彈出快速的音符,音色變化細微,在與管弦樂隊協奏時,音色對比清晰。這正符合莫扎特溫文爾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樂需要。
約翰內斯。楚姆佩是西爾伯曼的名徒之一,他於1760年來到英國,成為著名鋼琴製作師;他的產品被稱為“英國式擊弦機鋼琴”。這種鋼琴觸鍵感覺較重,但聲音渾厚深沉,正適合於克萊門蒂那堅實有力的音樂風格。莫扎特和克萊門蒂當時是名聲同噪的鋼琴演奏家,由於他們演奏風格的不同,他們分別使用結構各異的維也納式和英國式鋼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萊門蒂在維也納奧國國王的王宮裡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這次比賽對提高鋼琴在諸樂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鋼琴在它誕生的頭一個世紀中經歷多次改良。雖然開始它被形容為是鍋爐工製造出的粗陋機械,少有優雅之色,在表現細膩的情感上遜於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音樂由巴羅克風格向古典主義演變,聲音尖銳、古板、缺乏生機的撥弦古鋼琴被音響豐富、細膩、洪亮的鋼琴所替代。到18世紀後期鋼琴已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1]?
隨著工業生產的增長,許多家庭都能夠負擔得起鋼琴的費用,每家每戶都要擁有一架鋼琴。由於日益增長的需求,鋼琴的教學系統開始變得火爆。越來越多的父母希望她們的子女能夠學習彈奏鋼琴。如今,數碼科技的革新燃起了人們對鋼琴新一輪的熱情。你不僅可以在電聲樂器的實體店面購買到數碼鍵盤和教學程序,還可以結合時下最流行的App在iPad等平面電腦上使用。比如羅蘭的電鋼琴,在音色、手感上完全可以媲美傳統三角鋼琴,並且可以連接多款的APP——“羅蘭鋼琴伴侶”“”“AirPerforme”,這些App能夠幫助鋼琴愛好者學習音樂、創作音樂、並把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分享。
鋼琴構造:踏板,調音釘,琴槌,製音器,擊弦機,音板,琴鍵!
鋼琴之所以成為樂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類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發展所賦於它的,鋼琴作為樂器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需求,鋼琴的發展更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精神生活不斷發展的狀態。鋼琴作為物質基礎,為音樂家的創作提供了條件,音樂家創造發展的鋼琴文化又促進鋼琴結構功能的進一步成熟。由此我們說鋼琴是鋼琴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鋼琴、認識鋼琴,也就成為了一個音樂人認識鋼琴文化的必須了。通常人們認為鋼琴有近300年歷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製琴大師B·克裡斯托福裡所創製的現代鋼琴的前身。在以後的200多年,又不斷改進完善,方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現代鋼琴。然而,鋼琴的整個演變過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現代鋼琴出現之前,鋼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們稱這一階段的鋼琴為古鋼琴。現代鋼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鋼琴質的發展與飛躍。若沒有古鋼琴所發展的“量”的積累,也就不會產生1709年古鋼琴“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