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崇禎十七年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新式軍隊
南京城西明軍的大校場,五大禁軍中的四鎮人馬,還有武院的武生,將要在此舉行為期半個月的秋操。

 今日是秋操的第一天,除了在四川整編的忠義鎮外,其他四鎮都有人馬前來。

 校閱台上,王彥的金邊王旗高高飄揚,校場周圍也插著各種旗幡,戴之藩、李過、劉順、劉芳亮、王績、高一功、劉體純等將領都站在他的身旁。

 此時天色還早,可是聽到消息的南京人,已經將校場圍了起來,準備看看熱鬧。

 秋操的時間很長,科目很多,包括步騎對抗,炮隊演練,步步對抗,以及各個鎮之間的比武。

 秋操的成績將影響到幾位都督的排名,所以他們都帶來了各字最精銳的部署,準備將對手打個落花流水。

 今天是第一天,算是個動員大會,進行的科目比較簡單,基本就是拉出來走個隊列,然後在校場內演練幾個陣型,最後由王彥說一藩話語,便會結束,真正精彩好看的還要等過幾天,各部的對抗演練。

 此時王彥見時間已經不早,隨即示意下屬,傳令擂鼓,讓各部進入校場。

 一時間,校場上旌旗飛揚,號鼓齊鳴,肅立於校場之外的各部人馬,按著旗號列隊而行。

 最先進入的是劉順的忠武營,得了離南京近又駐守在揚州的關系,裝備物資齊全,五千人馬全都是新衣新甲,賣相極好,士卒精氣神十足。

 五千人踩著整齊的步子,在校場內演練了防禦,攻擊等多個戰陣,士卒們的節奏都踩到了鼓點上,沒有出現任何紕漏,顯然是下了苦功夫。

 劉順臉上露出一絲得色,旁邊幾人卻並不給他面子,自己的人馬不上場,誰臉上也沒個笑容。

 五忠軍這些年來驍勇善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操練,比武的傳統,使者士卒的戰陣激技能,遠遠要超過其它各軍。

 在忠武鎮操演過後,忠勇、忠至、忠貞的人人馬依次進入校場,隊列和演練陣型上都挑不出毛病,各鎮表現各具特色,從賣相和氣勢難分高低。

 看著精銳的各部明軍,王彥面露微笑,此時軍中鼓聲一變,一杆紅底黑龍旗,連續揮動,外面的一支人馬立刻打起了應旗,然後徐徐開入校場之內。

 這是武學的武生,幾名將領到沒有懷有什麽敵意,紛紛注目這支隊伍進入。

 同幾鎮人馬士卒兵器繁雜,長槍、刀盾、火銃樣樣都有不同,這五千人馬,裝備卻比較單一,只是配備了一杆自生火銃,身上斜掛這一條布帶子,上面掛著十多個裝著火藥的小瓷瓶,腰間掛著一個水壺和一根一尺長的銃刺,再加一把配刀,便沒有了其它裝備。

 他們端著自生火銃,隊列整齊,橫豎成線,走入場時,還自己給自己加了戲,一起完成了幾個動作,並將腰間的銃刺套在了火銃上,立刻就變成了一片寒光閃閃的槍林。

 整個隊伍中,士卒大多是這樣的裝扮,沒有長槍手,也沒有刀盾兵,但是卻配備了一隊騎兵和一個用戰馬拖行的炮隊。

 騎兵並沒有疾馳入場,而是挺直了要背,騎在馬上慢行,顯得精氣十足。

 騎兵身上的甲胄,同明軍各部的甲胄不同,雖然同是帶著碟盔,但他們胸前的甲胄卻是一整塊被漆成了黑色的鐵板,正是前年工部弄出的胸甲。

 明軍野戰的火炮,多是小佛郎機,射程近,炮身輕,固定在炮車上,一兩名士卒都可以推動,方是方便,可是火力和射程卻是致命的缺陷。

 眼前的炮隊,每門炮六遲長,比瓷碗還粗一些,至少千斤以上,但是放在兩個輪子的炮架上,卻能被兩匹戰馬拖行,揚起一片塵土。

 武生隊伍的出現,立刻就引起眾人的注目,他們的氣勢和精神,甚至超過了五忠軍各鎮。

 王彥不斷的微笑點頭,戴之藩和高一功等人則微微交頭耳語,談論著對這支隊伍的看法。

 這五千人來自明軍各部,以及一些有志向從軍的士子,他們在武學除了學些兵事訓練之外,還要接受王彥對於天下和家國思想的熏陶。

 皇太極在征戰的過程中,常常會將明朝的士人抓起來,一關就是好幾年,但是卻發現不少人,始終都是穿著明朝的衣服,他便有個疑問,於是便對范文程說,“好多明朝的將軍,勃勃武夫,本來應該是最有血腥的漢子,可是一見我的面就跪了,為什麽那些文人,就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連把刀都拿不起來,為什麽這些人寧死不屈呢?”

 范文程這個老漢奸,他是漢人,對於漢人的文化和心態,都十分了解,對皇太極說道:“因為這些人,都讀孔孟之書!”

 儒家思想,拋棄糟粕不說,其中包含的正能量實在太多,宋明之際,錚錚鐵骨的文天祥、張煌謊、夏完淳,這些都是儒家培養出來的人。

 文天祥被壓送北方時,元人派他的女兒去勸降,只要投降就是蒙元的宰相,但是文天祥卻不為所動,他信了孔孟之道,而古人為了道,是能以死殉道的。

 中國人崇古是有原因在的,從古到今,人心的變化,令人唏噓,文丞相被押送大都的途中,沿途的人給文臣相送行,說的是,“文丞相死了吧,文臣相死了吧,”勸說他殉道,給漢人保下一點顏面,留下一絲念想和一點精神和脊梁,而正是有文天祥的殉道,漢人的精神才沒有被徹底的擊潰。

 文丞相若是不死,沒有這個榜樣,後世會怎麽樣?中國的文化又會怎麽演變?

 到了明代,像金聲被俘之後,押送南京的途中,路上人卻說道,“:先生回來時我們一定再來路旁恭候。“金聲笑著回答:“再回來我就一文不值了。“這已經不勸殉道了。

 到了現在,不要說殉道,你要是信個什麽東西,都會被恥笑!

 想一想,南宋與南明的江南地區,都是承平多年,士人養尊處優數十年,在家國突變之時,士人能有氣節,多不容易,今日國家也承平數十年,可要是換在今天,養尊處優的國人,會怎麽抉擇?

 讀書是有好處的,這五千人除了按照戚繼光的《練兵實紀》操練外,還需要讀書,明大義,讓將軍們能文能武,既能用兵,又曉得道義,實現文武合流。

 王彥明顯感覺到這支人馬的精神面貌,很不一樣,武生的目光中是有精神存在的。

 乘著操練的時間,王彥回過頭來問後面幾將道:“你們覺得的怎麽樣。”

 幾人的意見明顯無法統一,李過開口說道:“殿下,全部都用火器,近戰搏殺怎麽辦?卑職覺得這個編制還要探討!”

 “那幾門炮的射程和威力因該很強,可是火器雖然好用,但是我鎮還沒有完全靠火器擊敗清軍的戰例,卑職不敢下結論!”戴之藩皺眉思考道。

 劉順在揚州大戰時用過自生火銃,到是持支持的態度,“看那幾門銅炮,如果能打個兩裡左右,那敵陣進入自生火銃陣前,就已經被打得散亂,等近前再挨上幾輪排槍,估計前陣就不成陣型了,那時騎兵一衝,敵陣肯定完蛋!”

 王彥聽了幾人的話,笑了笑,“這次秋操,你們便都與武學對上一陣,誰找出的問題多,這次操演誰的名次就靠前!”

 眾人聞語微微一愣,他們原本以為這次秋操,各鎮比鬥才是主題,未想到原來他們都是來給武學做陪練了。

 王彥對武學真是煞費了苦心,眾將趕緊把注意力轉回校場,仔細觀看武學的學生們操練。第一天,操練的時間並不長,演練結束之後,王彥對於參與的各軍一一訓話,嚴明規則和獎賞,便返回城中。

 外圈,圍觀了大半天的百姓,也都慢慢散去。

 在眾人之中,一名三十多歲的漢子,目視著幾支操練的兵馬回到營中,然後返回了城中的住處,匆匆關起門窗,拿出宣紙在桌上攤開,提筆將今日所見,全部畫了下來,並在旁邊寫下標注。

 (求訂閱,求月票,推薦,感謝大家支持!)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