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傳至弘光朝時,已經是風雨飄搖之態,由於馬阮當權,江南之地又是東林的大本營,所以士紳對於弘光朝廷的所作所為,非議甚多。
晚明以來江南經濟發達,人文思想興起,甚至還出現了批判儒家,為商人階層代表的李贄,其所著《藏書》、《焚書》,開歷史之先河,這是整個時代,都在變化的預兆。
彼時一部分士人任然堅持忠孝節義,一部分人則從新思量,君與臣,君與民之間的關系,存在大批覺得朝廷,君主昏庸,那便隱居於野,不出仕的士人。
明代傳統的儒家文化,講“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現在一小部人覺得,朝廷黑暗君主昏庸,那我便辭官歸鄉,選擇不仕,這就與儒家經世治國的思想有些不太一樣了,似乎又追溯到了先秦時代,孟子所言:“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這樣的話,在先秦可以講,但自漢之後,卻就不能隨便亂說了。
從新審視君臣之間的關系,甚至君與國與天下的關系,這是晚明興起的人文主義思潮,也是東方的文藝複興。
士人開始質疑君權,各種思想流派的衝擊,必然使得士紳階層,在思想上十分混亂。
在清軍南下之前,不少人已經感到國有傾覆的危險,時人陸雲龍與有人相談議論時事之際,便曾言:“似乎要敗。”
不少人,已經看到了大勢,但卻並沒做出什麽挽救之舉,在他們看來,或許滿清此來,不過是王朝更替,更似北魏、遼、金,即便佔據中原,依然要行漢法,學漢字,辦科舉,最後徹底漢化。
思想上的變化,衝突,使一部分人不在過分看中忠君之事,所以在弘光朝廷驟然土崩瓦解之時,江南之地並沒太過激烈的抵抗。
一部分文武官員於無奈之中,投靠清廷,以此來企圖保證自己或者家族的既得利益,而另一部分則選擇堅持傳統儒家教導,自裁保持名節。
滿清入侵之時,正是大明士紳思想混亂之時,而混亂就意味著力量分散。
南都失陷後,死了一批士人,官職最高者乃東閣大學士,高弘圖,此後剃發令出,另一部分則恍然大悟,原來滿清不是北魏孝文,不是遼、金,滿清根本就沒打算融入華夏。
衣冠發服,民族之信仰,一部分覺得大明朝不怎麽好的士紳,這時也挺身站了出來,不惜以血肉之軀,來護衛漢家衣冠。
江南之人不願剃發,又死去一大批士紳,其中以嘉定、江陰為最。
江南士紳之中,還有一批已經剃發降清的存在,他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另有所圖而投降清廷。
起初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以為投降滿清之後,可以獲取榮華富貴,自身的才能依然能夠在新朝廷之中得到施展,但很快他們便逐漸發現,事情與他們所想,簡直南轅北轍。
清朝統治江南之後,江南之地出現了很多以“遺民”自居的士人,他們之中沒有剃頭的恐怕絕無僅有,但他們的政治傾向,也都是反清複明的。
投降清廷的官員之中,這樣複雜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很快發現,在大明朝時,他們能提不同意見,能罵皇帝、罵大臣,而到了大清,就只能“主子聖明”,“奴才遵命”,“奴才該死”了。
之前能說的話,不能說了,能寫的字不能寫了,能看的書不能看了,能作的詩不能作了。
一些對清廷抱有幻想的降臣,這才反應過來,滿清原來是要亡我文化,亡我思想,於是呼,立馬又退隱一批。
錢謙益無疑是這一批之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他在北京大半年,回來之後,思想上已經發生轉變。
陳子龍來找他籌措軍餉,這讓他心裡及高興,又有些惶恐,他高興的是,江南的複明勢力願意接受他這個屈膝投降之臣,他惶恐的則是,一旦與清廷作對,他今後就再也不可能安逸的生活。
錢謙益這樣一個身受儒家教育之人,他有他的小心思,但同樣心中也懷有一份家國情懷。
彼時,他在清廷之中不得志,辭官回鄉,又有大批的門生故吏,投身到抗清的事業之中,他心中豈會沒有想法。
錢謙益答應了陳子龍的要求,但兩萬大軍所需要的銀錢,卻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一時間也拿不出多少銀子出來。
待送走陳子龍,約定時日和暗語,再派人來取銀之後,錢謙益獨步走上書樓,他為士林領袖,他好古書、書畫,家中現銀不過,他便只能靠這些事物,來換些銀錢了。
以前錢謙益是士林領袖,東林鋸子,但如今東林基本煙消雲散,而他昔日的好友,也多憤於他降清之事,與他決裂,他空有寶物,也難以售出。
這時他忽然想起,他有個弟子,雖然學業不精,但家中卻頗有余財。
其實一般的大儒,也多會收一兩個這樣的弟子,畢竟東林鋸子也需要養家,每當手中銀錢緊缺之時,便可賣給那弟子幾副隨手所作的書畫,他能得利,而富家弟子亦能的名,可以混跡於名士之流。
錢謙益取柳如是時,要為她蓋我聞室,手中無錢,便賣了一幅書畫,給了那弟子,換了五百兩白銀。
這時錢謙益急欲籌錢,卻又再次將那弟子想起來。
次日,那位弟子被錢謙益請到府中,他看了幾副錢謙益的書畫,面上卻一陣冷笑,隻讓下人那從錢箱之中拿出五十兩白銀,放在桌上,然後故意道:“恩師以前是士林領袖,東南盟主,現在卻是個臭名昭著的罪人,這字畫也就值這麽多了。”
錢謙益見此,又聽他之言,臉色立馬難看到了極點,心中羞憤之情簡直無以複加。
要是以前,錢謙益肯定將他直接轟出家門,但現在他卻已經受到過太多辱罵,而且他也找不到其他地方可以弄來銀錢, 於是他隻得忍著心中的羞辱,又命人取來幾本古書,以及幾副宋代名畫。
那弟子看完,微微一笑,最後作價一萬兩白銀,將這些文魁至寶,收入囊中。
交易完畢,錢謙益惱怒他無禮,也不起身相送,那弟子走到門口,卻突然回頭冷冷一笑,而後才帶著下人離去。
幾日後,陳子龍所派遣的取銀之人,如約而至,錢謙益與他對了暗號,便要交銀,但正在這時,大批黑衣人卻突然殺出,將錢謙益的院落團團圍住,口中大呼:“粘杆處拿人,抵抗者格殺勿論。”
那取銀之人見此,立馬大怒,指著錢謙益破口大罵。
(看評論,有書友說前一章與電影柳如是一樣,你猜對了,作者無恥的水了兩章。不過柳如是確實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大明劫也不錯,另感謝書友小可008的打賞和月票。書友群160522963) () 《崇禎十七年秋》僅代表作者話淒涼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