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隋》第336章 頑固的老軍
李風雲冷笑,質問,“南北大戰爆發在即,為何還要發動兵變?來齊王這裡,不就是想說服們父子相殘嗎?”

 李子雄也是冷笑,殺機畢露,“某問,除了以外,還誰知這件事?聞喜公(裴世矩)是否知?”

 “自榆林之後,某便與聞喜公斷絕了一切聯系,亦與東都斷絕了一切聯系。”言下之意,被裴世矩,被東都徹底拋棄了。

 李子雄奇怪了,“所以回來舉旗造反?”

 “某說過,某知東征必敗,知南北大戰即將爆發,與其在大漠上冷眼旁觀,倒不如回來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意思是,人出賣中土,東都叛國之賊?”李子雄怒不可遏,須發戟張。

 “那要問。”李風雲也是怒不可遏,“要問問諸如斛斯政這些陰謀者,問問諸如宇化及、宇智及這些豪門紈絝,正是這些人為滿足一己之私利,出賣國祚,出賣中土。”

 “夠了,這等無法無天隻知殺人豎子,又知多少國事?”

 李子雄又是一巴掌拍在案幾上,斷然中止了題。

 已經知李平原消息來源了,像李平原這等秘兵中王者,隱形實力非常強大,不論在東都還是在大漠,都自己一套人馬,不存在單兵作戰可能,否則早已死無葬身之地。記得榆林事件爆發後,宇氏為滅口,用盡手段追殺李平原,而大漠上阿史那咄吉世兄弟幾個也竭力配合,所以不論是高潁、裴世矩還是自己,都認為李平原死定了,而李平原一死,最關鍵一些證據了,這借助打擊宇氏來扇向聖主臉上一巴掌就落空了,結果可想而知。然而,今日李平原就在眼前活蹦亂跳,這足以說明李平原實力,這小子根本就是打不死小強,太厲害了。

 “憑什麽斷定今年東都會爆發兵變?”

 李子雄對此驚詫莫名,因為到目前為止政治同盟隻兵變謀劃,尚具體方案,但李風雲卻信誓旦旦說肯定兵變,這就奇怪了,難還人在瞞自己悄悄發動兵變?

 李風雲直言不諱,第一,聖主詔令楊玄感坐鎮黎陽督辦糧草,而黎陽就在大河岸邊,距離東都近在咫尺,發動兵變充分條件;其二,李子雄早在去年年底就奉旨到了東萊水師,而水師總管來護兒和副總管周法尚則一直在江淮、江南征召兵馬戰船水手,這給了李子雄足夠時間暗做部署,以便在關鍵時刻發動致命一擊奪取水師控制權;其三,元弘嗣調任弘化留守已經一年多時間,做為隴右十三郡最高軍政長官,西北軍最高統帥,應該在形勢錯綜複雜西北地區和派系林立西北軍裡立足了,只要元弘嗣能實際控制一部分軍隊,贏得一些西北軍軍官忠誠,便發動兵變實力;其四,司農卿、兼領左翊衛將軍趙元淑將在二次東征期間留守臨榆關,而臨榆關是連通遼東和涿郡咽喉要,一旦此要斷絕,遠征軍不但糧草不繼,更被阻絕於關外,隻待冬天來臨,大雪紛飛,遠征軍缺衣少糧必然崩潰;其五,自兵部尚書段振病逝後,實際主掌兵部就是兵部侍郎斛斯政,而斛斯政深得聖主信任,參與中樞決策,兵變者可以通過來獲悉中樞所機密,而這正是發動兵變最好條件。

 李子雄看侃侃而言李風雲,心中殺機越來越濃,但李風雲表現太過詭異,尤其配上那一頭飄散白發,更給人一種恐怖之感,而在恐怖背後肯定隱藏更大秘密,這讓李子雄不禁些膽寒。

 如此機密,此子從何得來?這裡不但李子雄所在政治同盟中機密,還中樞機密,而這些機密要麽掌握在政治同盟核心成員手裡,要麽掌握在中樞核心決策層手中,一個秘兵如何知曉?

 “建昌公、越國公(楊玄感)、漁陽公(元弘嗣),只要們任意一個發動兵變,則另外兩個必然響應,再加上新蔡公(斛斯政)和葛公(趙元淑)積極配合,再加上部署在東都和西京內應,則兩京必能一鼓而下,如此大事可成。”

 李子雄冷聲問,“某到目前為止,尚沒接到越國公(楊玄感)坐鎮黎陽,葛公坐鎮臨榆關消息。”

 李風雲不以為然揮揮手,“很快,就能接到消息了。”

 李子雄聲音愈發冷冽,“又憑什麽斷定,兵變一定會失敗?”

 李風雲略略皺眉,反問,“若兵變成功,是否利於接下來南北戰爭

 李子雄不假思索地搖搖頭,“聖主還東征大軍,還忠誠於臣僚,還山東人和江左人支持,所以兵變若成,接下來必然是內戰,而緊隨內戰之後就是分裂和戰亂,統一大業分崩離析。如果消息準確,那麽北虜必然趁火打劫,乘機南下入侵,結果可想而知,未來不堪設想。”

 “既然如此,還要發動兵變?”李風雲質問。

 “發動兵變目只是推翻聖主,摧毀聖主所主導變革。”李子雄手指李風雲,也厲聲質問,“能舉旗造反,為何們就不能兵變?相比起來,更為惡劣,明明知南北大戰即將爆發,為何還要舉旗造反?”

 “那是因為某知們肯定要兵變,而們兵變加速了東都政局崩潰,加速了南北戰爭爆發,加速了統一大業崩潰,正因為如此,亂世才會到來,生靈才會塗炭,所以某才要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危言聳聽,拿什麽來證明所說一切?”

 “好,某就給證明。”李風雲冷笑,“從現在開始,三個月內,陰謀將暴露,聖主將下旨捉拿,死定了,將被夷滅全族,所同謀者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李子雄勃然變色,“敢威脅老夫?”

 “某如何威脅?某現在不過是一個反賊,拿什麽威脅?”

 李子雄暗自驚駭,“是說,還人知這些秘密?”

 “東都人要兵變,謠傳甚囂塵上很多年了,聖主不可能不防,不可能不密布眼線,而重點監視對象就是們這些頑固保守勢力,所以很明顯,一舉一動都在秘兵監控之下。而若想誅殺來護兒和周法尚,奪取水師控制權,就必然要暗中做一些部署,因此絕無可能永遠藏住秘密,肯定會暴露,而暴露了,那些同謀者還能藏得住?就算嘴巴緊,但們豈敢自己身家性命全部賭在嘴巴上?”

 李子雄暗自歎息,事已至此,自己繼續進行兵變部署已毫無意義,但問題是,就算自己放棄了,其人也不會放棄,就算自己告訴們秘密暴露了,其人也不會相信,相反反而會懷疑自己,因為自己證據,總不能說消息來源於白發賊?那太荒誕了,至於李平原人,本來就是一個秘密,現在還知秘密人已寥寥無幾,大概除了裴世矩和蘇威外,也就是自己老而不死老軍了。

 李子雄沉默很久,終於選擇了合作,畢竟是中土統一大業締造者之一,不想眼睜睜地看統一大業毀在自己手上,毀在北虜鐵蹄下。

 “計將何出?”李子雄問。

 李風雲笑了,終於說服了老頑固,“如果主動放棄控制水師,不與來護兒和周法尚爆發正面衝突,陰謀就不會暴露,而不暴露,就很可能給其人贏得機會,比如越國公(楊玄感),極可能在七月發動兵變,那時聖主和遠征軍已經抵達平壤城下,水師也渡海了,是發動兵變最佳機會

 李子雄搖搖頭,說,“越國公嚴重缺乏實戰經驗,手下也實際控制軍隊,在軍方也忠誠部下,並不具備發動兵變條件,相反,漁陽公做為西北軍最高統帥,倒是具備發動兵變條件。”

 李風雲果斷搖手,“吐谷渾人正在反攻,吐谷渾步薩缽可汗慕容伏允正在揮師進擊西海,要復國,要重建吐谷渾,隴西局勢非常緊張,而西北軍抵擋不住,步步後退,更要命是,會寧一帶突厥人肯定要乘機發難,要離開河西重返白山,重返故土,所以元弘嗣正在焦頭爛額,根本就顧不上發動兵變。

 李子雄目瞪口呆,“怎麽知隴西出事了?”

 “如果不相信,可以飛書向漁陽公(元弘嗣)打聽,以和漁陽公關系,應該隴西糟糕戰局透露一二,但紙包不住火,等到伏允帶吐谷渾大軍收復西海之後,元弘嗣就不得不奏報聖主了。 ”李風雲笑,“所以不要指望漁陽公,還是希望寄托在越國公身上較為現實。”

 李子雄將信將疑,但還是選擇了相信李平原,畢竟李平原沒必要在這件事上胡言亂語。

 “打算去東都?”李子雄終於想通了一些關鍵點,“打算利用這場兵變壯大自己?”

 “某要北上,去太行山,去長城,與北虜決一死戰。”李風雲歎,“但某現在實力太弱了,不堪一擊。”

 “事已至此,難對這場兵變還抱什麽期望?”李子雄搖頭,“既然知兵變秘密,那麽足以說明,肯定還其人也知秘密,就看何時說出來以便謀取最大利益了。”

 李風雲默然無語,確,自己太樂觀了,若想改變歷史恐怕還需付出更大代價。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