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隋》第373章 上中下3策
如果楊玄感發動兵變後首要攻擊目標不是東都,那麽李風雲此次西進中原劫掠通濟渠,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惡化東都局勢,但這種惡化卻未必對楊玄感利,而這或許正是李密飛馬而來真正原因所在。

 李密看到李風雲沉默不語,凝重神情中露出一絲憂鬱和不安,忍不住追問,“誰告訴,們要打東都?抑或,這是自己估猜?但以謀略,應當知攻打東都風險太大,們一旦久攻不下,必死無疑,如此巨大風險,誰敢行險一搏?”

 李風雲也忍不住了,試探,“在某看來,攻打東都難度雖然非常大,但如果們七月起兵,乘東征大軍已殺到平壤城下,水師也已渡海而去最佳時機攻打東都,則時間上較為充足,而了時間,一切皆可能。”

 “皆可能?”李密連連搖頭,臉上神情非常複雜,不屑也無奈,“正因為皆可能,所以才複雜,正因為複雜,所以才更可能。”

 李風雲若所悟,當即意識到在兵變決策上,楊玄感和李密意見相左,而李密顯然難以說服楊玄感。李風雲繼續出言試探,“既然對攻打東都如此悲觀,那目標在哪?北上還是西進?”

 李密眼裡掠過一絲驚訝,情不自禁地脫口問,“憑何判斷某目標不是北上就是西進?”

 李風雲笑而不語。某當然知,某知歷史前進軌跡,而現在某並力量去改變歷史前進方向,歷史車輪還是行駛在固軌跡上,所以不出意外,在這場兵變中軍事謀略依舊是那個著名“上中下”三策。

 李密繼續追問,“在看來,北上如何?西進又如何?”

 “據某所知,司農卿、檢校左翊衛將軍、葛公趙元淑奉旨鎮戍臨渝關,而臨渝關是連通幽州與遼東之咽喉,只要趙元淑舉兵響應,則遠征糧斷絕,聖主、中樞和數十萬遠征將士亦被阻絕於關外進退失據,雖水路運輸可以給聖主以支撐,但支撐時間非常限,大雪一下,寒冬來臨,遠征軍陷入饑寒交迫之窘境,必然崩潰,如此則聖主敗亡。此策正好擊中聖主要害,實為上策,但此策卻致命破綻。”

 當李風雲說到趙元淑時,李密非常震驚,臉色大變,本想急切質疑李風雲消息來源,但不待開口,李風雲就拿出了一個北上之策,信手拈來,輕而易舉,似乎早腹案,而讓李密再一次吃驚是,李風雲所說之計竟與北上之策一模一樣,而尤其讓吃驚是,李風雲竟然質疑此策,認為此策致命破綻,那麽破綻在哪?

 “趙元淑確機會在臨渝關發動兵變,但趙元淑此舉不僅會威脅到聖主、中樞和數十萬遠征軍將士安全,威脅到遼東和遼西安全,更會威脅到整個中土安全,所以可以預見,只要趙元淑所異動,第一個瘋狂就是涿郡留守段達。段達是聖主親信愛將,直接指揮涿郡、漁陽和北平三郡所邊疆鎮戍軍,帳下至少三四萬軍隊,一旦幽州邊軍在指揮下瘋狂攻擊臨渝關,再加上遼西邊軍也在關外竭盡全力給予配合,趙元淑還能支持多久?趙元淑兵力本來就限,且帳下都是禁衛軍,禁衛軍掌宿衛,負責聖主和皇宮安全,對聖主忠誠度可想而知,就算趙元淑欺騙了們,們騙上了賊船,,但這種欺騙能維持多久?一旦真相大白,趙元淑就死定了,必敗無疑。

 “越國公在黎陽起兵,召集軍隊,然後趕赴臨渝關會合趙元淑,需要多少時日?從黎陽到涿郡首府薊城,再從薊城到北平首府盧龍,再從盧龍到臨渝關,近兩千余裡,們即便日夜兼程,也要走上大半個月,而中途還會遭到一些忠誠於聖主官員和軍隊阻擊,尤其薊城,因為段達坐鎮,更是一難以逾越障礙。如此推算,就算們順利與趙元淑會師於臨渝關,估計也要一個多月時間,而在這麽長時間內,聖主肯定能從遼東趕回,而聖主所領禁衛軍主力,還驍果軍之精銳,還懷遠鎮遠征軍大本營留守軍隊,數萬人馬也會抵達臨渝關下。到那時,們在段達和聖主南北夾擊下,又能堅持多久?”

 “更重要是,們北上臨渝關,是孤軍奮戰,即便個別盟友在個別地方舉兵響應,但對東都來說影響太小,根本構不成任何實質性威脅,而這,正是此策最大破綻,最大敗筆。”

 李風雲聲音不大,但語氣強橫,三言兩語便李密“上策”破斥得體無完膚。

 李密臉色難看,眼裡更是難掩羞惱之色,但無言反駁。

 此策從軍事上來看,紙上談兵,從政治上來看,更是幼稚到極點。兵變者軍事實力和聖主軍事力量可比性,所以兵變者若想擊敗聖主,唯先取得政治優勢,必須在政治上尋求盟友,尋求更多政治集團支持,繼而政治優勢轉化為軍事力量,一步步步逆轉軍事上劣勢,等到兵變者在政治軍事上優勢都壓倒了聖主,則勝利指日可待。

 李風雲意猶未盡,不待李密做出反應,馬上又質疑西進之策。

 “西進就是拿關中,但關中屯重兵,更地形優勢,易守難攻,僅靠們力量根本無從下手。另外關中人和們政見不一,矛盾嚴重,衝突激烈,就算們願意妥協,但們不可能無限制、無底線妥協,而關中人也不會放過如此絕佳打擊們機會,所以最後必然兵戈相見,們最終還是依賴於軍事手段攻打關中,於是,們便希望寄托於弘化留守漁陽公元弘嗣。”

 “元弘嗣掌隴右十三郡之軍政,是西北軍最高統帥,實力強悍,但們萬萬沒想到是,去年東征已經影響到了西北局勢,吐谷渾步薩缽可汗慕容伏允義無反顧地開始了復國大計,反攻西海,而追隨西突厥處羅可汗進入中土突厥人也在河西會寧一帶蠢蠢欲動,意圖西去歸國,尤其嚴重是,西突厥新崛起射匱可汗擊敗了鐵勒人,再一次勢力范圍拓展到了阿爾泰腳下,迫使西域諸國不得不拱手臣服。如此一來,聖主西征所取得全部戰果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統統化作烏,西疆危機空前,西北軍防禦艱難,元弘嗣承擔了前所未重壓,雖然手握重兵,將士們也殺虜心切,但當前國力全部投入到東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西北軍缺衣少糧,兵力不足,不要說積極防禦了,就連消極防禦都做不到,連中土在西疆基本利益都維持不了,如此危局下,元弘嗣已權威盡喪,岌岌可危,此刻就算心兵變,心攻佔西京,佔據關中,奈何力不從心,一籌莫展。”

 “失去了元弘嗣支持,失去了西北軍這股強悍武力,們拿什麽攻打關中?所以西進之策,根本就實施可能性。”

 李密震驚了,不但震驚於李風雲對趙元淑和元弘嗣相關秘密了解一清二楚,更震驚於對自己所擬製上中下三個攻擊策略了解,其中關於趙元淑和元弘嗣秘密知者甚少,就連李子雄都知之限,自己也是這次到了黎陽之後才從楊玄感那裡聽到了一些機密,而自己所擬製攻擊策略便是依據這些機密而來,這些策略除了與楊玄感等極少數兵變策劃者討論過之外,沒人知,李子雄也不知,但李風雲卻知,這太可怕了。

 秘密泄露了,這是李密第一反應,而答案也是毋庸置疑。

 “這些秘密,從何得知?”李密終於開口了,神情非常難看。

 “這也算秘密?”李風雲嗤之以鼻,“某只要知誰正在謀劃兵變,只要知兵變者現在權位,便能做出無數種推演,然後逐一排除甄別,最後便能估猜出個大概。”

 “這絕無可能。 ”李密根本不相信。

 “說絕無可能就絕無可能了?”李風雲冷笑,“去年某曾告訴,東征要大敗,說絕無可能,結果如何?”

 李密啞口無言,但絕不相信李風雲托辭,兵變秘密肯定泄露了,當務之急是馬上告知楊玄感,讓楊玄感馬上發動兵變,反正都是死,唯殊死一搏,只是在如此危局下,唯攻打東都了。

 李密陷入沉思中,臉色陰晴不定,竭盡所能尋找對策。

 事態發展遠遠超過了李密預料,可以說是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雖說之前在黎陽討論時候,楊玄感對北上和西進之策也提出了質疑,但因為東都太難打了,所以也堅持一定打東都。而東都之所以難打,不是因為東都衛戍軍多,也不是因為東都防禦堅固,而是因為東都太複雜了,複雜到了就像一團亂麻,根本理不清,聖主和一大幫改革派大佬們群策群力快十年了都沒搞定,楊玄感和同盟者又豈能在短短幾個月內搞定?

 難當真要去打東都?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