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隋》第581章 好大1個人情
七月十二,崔君肅返回水師,把此行經過詳細報之來護兒。複製網址訪問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對來護兒和水師來說,當前東都局勢如何是次要的,主要是黎陽局勢,是水師必須確保黎陽局勢在可控范圍內,必須把齊王對東都局勢的威脅降到最低,然後水師才能集中力量、心無旁騖、傾盡全力救援東都,否則水師時刻都有腹背受敵之危,來護兒始終都被齊王所牽製,這對圍剿楊玄感平定叛亂十分不利。

 但齊王身份太特殊,牽扯到的利益太複雜,尤其聖主的“家務事”,誰也不願“多管閑事”插上一腳,所以來護兒倍感“棘手”,無從下手,這才有了崔君肅的“黎陽之行”,試圖通過崔君肅這個皇親國戚來打探齊王的“底線”,並以水師為“後盾”向齊王施以重壓,迫使齊王做出妥協。

 齊王的確妥協了,只是這個妥協力度太大,遠遠出了來護兒的預料,讓他難以置信。

 齊王決定,為確保永濟渠的暢通,他將於明日率軍離開黎陽,沿著永濟渠兩岸剿殺賊寇。而水師將於明日進駐黎陽,接管黎陽倉,完全控制黎陽局勢,完全控扼大運河。也就是說,齊王不但把大運河的控制權拱手讓給了來護兒,還把自己擁有的東都局勢的主動權也一並交給了來護兒,而這個主動權來之不易,是齊王辛辛苦苦甚至冒著不惜與聖主反目成仇的風險搶來的,但齊王慷慨相送,“淨身出戶”,毫不猶豫地遠離了這場風暴。

 來護兒搖頭歎息,“某欠了齊王一個人情,一個好大的人情。”

 來護兒“不勞而獲”,接下來如果他迅剿殺了楊玄感,迅平定了東都風暴,他和水師將士必將建下顯赫戰功,而這也間接幫助聖主挽救了部分權威,畢竟去年正是聖主堅持己見、力排眾議,重賞了在平壤大敗的來護兒和水師將士,而來護兒和水師將士則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聖主去年的決策是多麽的偉大和英明。

 當然,世上不可能有無緣無故的愛,也不可能有無緣無故的恨,而齊王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送給來護兒一份天大的功勞,某種意義上,尤其從來護兒的立場來說,齊王這份“好大的人情”實際上就是個陷阱,問題是齊王這個陷阱挖得好,挖得妙,即便來護兒看到了,不想跳下去,但迫於形勢,也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跳下去。這一跳下,他和齊王之間就有了利益糾葛,而且是擺在桌面上人人都能看到的利益交換。

 水師一來,齊王就“走”,丟下黎陽這個“爛攤子”不管了,來護兒怎麽辦?他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大運河再次中斷吧?他只能接下這個“爛攤子”。但他一接,他就“有嘴說不清”了。你怎麽解釋這件事?你總不能說齊王害怕了,扔下黎陽跑了,水師不費吹灰之力撿了個大便宜吧?就算你這樣說了,也要大家相信吧?總之越描越黑,來護兒最聰明的辦法就是閉緊嘴巴,硬著頭皮把這件事扛下來。我和齊王之間是有利益交換,但我不利益交換,我就無法以最小代價拿下黎陽,我就無法輕而易舉地“趕走”齊王。我也因此的確“欠”了齊王一個人情,但我問心無愧,危急時刻我只能這樣選擇,我總不能和齊王大打出手,總不能進一步惡化東都局勢吧?

 然而,“人情”是要還的,利益交換也是有來有往的,齊王已經給了來護兒最大利益,那麽來護兒又將給齊王何等利益?

 一想到此,來護兒就“頭痛欲裂”。齊王要北上戍邊,而其真正目的所有人都能看到,因為漢王楊諒就是前車之鑒,誰敢保證齊王就不是第二個漢王楊諒?就不會重蹈漢王楊諒之覆轍?當前南北關系惡化,南北大戰迫在眉睫,加強北疆鎮戍力量乃頭等大事,齊王此刻北上戍邊,無疑就是衝著“實力”去的,就是要把北疆鎮戍力量轉化為自身實力。

 然而,想法是好的,事實是殘酷的,當前國內外形勢對北疆鎮戍十分不利,誰去坐鎮北疆,誰就是坐在“火山口”上,注定了悲慘的命運。

 中土連續動西征東征,對外來說是中土野蠻擴展,威脅到了北虜諸種的生存,而嚴重的生存危機迫使北虜諸種不得不擱置矛盾,暫時齊心協力一致對抗中土,正好中土連續兩年東征失利,元氣大傷,給了北虜諸種千載難逢的反擊機會。如此機會,大漠上的突厥人豈能放過?

 大漠上突厥人曾經建立過一個西至鹹海東至黑水的龐大汗國,但很快就以金山(阿爾泰)為界,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而兩個汗國的牙帳都以統一為己任,但統一後的中土,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他們統一,三足鼎立總比兩虎相爭要好。這種背景下,北方大漠上的東。突厥汗國若想完成統一大業,要對付的就是中土,而遏製、打擊、削弱甚至是重創中土的機會就在眼前,可想而知結果是什麽,南北大戰必然爆,而且很快就會爆,這已是中樞和衛府高層的共識。

 在國內,改革激化了矛盾,而東征的失利讓聖主和改革派遭遇重挫,政治優勢喪失殆盡,於是這個矛盾轟然爆,保守派展開了凌厲反擊,楊玄感的兵變就是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間的一場血腥廝殺。現在就算剿殺了楊玄感,平定了這場風暴,重創了國內保守派,也不會緩和矛盾,相反,矛盾會更加激烈,其中蘊藏的力量更具毀滅性。而中土在國內外兩個戰場上的慘重失敗等於“自廢武功”,軍隊損失慘重,政局基本失控,財力消耗殆盡,急需休養生息,偏偏南北大戰一觸即,此刻明知北疆鎮戍力量需要加強,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人力物力財力都跟不上了,而尤其嚴重的是,保守力量對改革的仇恨越來越大,一旦國祚危難之刻,保守派在改革派的背後狠狠捅上一刀,自毀長城,則國祚有崩潰之危。

 這種危局下,聖主和以改革力量為主的中樞,在北疆安全和國祚安全之間的選擇不言而喻,即便堅守北疆,即便進行南北大戰,也不會傾盡國力,而是傾盡全力保全國祚,在此基礎上阻禦北虜,堅壁清野,打持久戰,打消耗戰,而北虜一旦攻擊受阻,又不能擄掠到足夠物資堅持下去,最終必然因為財力上難以為繼不得不撤兵。如此一來,中土雖然在南北戰爭中一敗塗地,狼狽不堪,但在戰略上贏得了空間和時間,對中土的未來還是有利的,只是聖主和中樞不能承擔戰敗的罪責,不能繼東征失敗之後再一次遭受政治軍事上的雙重打擊,必須找一個“替罪羊”,而齊王主動要求北上戍邊,等於送給聖主和中樞一個最好最完美的“替罪羊”。

 因此崔君肅為齊王悲哀,而來護兒亦是黯然無語。這到底是齊王野心太大,狂妄自負,愚不可及,還是齊王已經徹底絕望,一心求死?如果齊王以平叛大功來換取來護兒對其北上戍邊的支持,以給來氏更多更好的榮華富貴,來換取一個體面而有尊嚴死去的機會,那對齊王來說固然是個巨大悲哀,對來護兒來說亦是不可承受之重。

 崔君肅看到來護兒搖頭歎息,知道他難做決斷,於是提醒道,“明天一早,齊王就會離開黎陽。”

 齊王從宇文述哪裡沒有得到任何承諾,這或許是迫使齊王不得不在水師抵達黎陽之前,果斷離開黎陽的重要原因。

 齊王肯定擔心聖主要拘捕他,擔心來護兒手上有聖主拘捕他的密詔,但他又抱著一絲僥幸,一絲希望,於是送個“順水人情”,把黎陽“送”給來護兒,實際上就是“試探”來護兒。

 如果聖主下詔拘捕齊王,來護兒聽說齊王要離開黎陽,必然加前進,齊王會連夜撤離;如果聖主是以齊王拒不交出大運河的控制權為拘捕條件,那麽現在齊王已經主動交出黎陽,來護兒也不會再拘捕他了,不過來護兒也不會與其見面,因為他“完蛋”了,來護兒與其見面只會給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果聖主根本就沒有下詔拘捕齊王,那麽齊王把黎陽“送”給來護兒,就等於給來護兒挖了個陷阱,設了個“套”,而來護兒欠了齊王好大一個人情,於情於理都要去黎陽“感謝”一下齊王,這個陷阱不跳也得跳,至於是否滿足齊王的利益交換條件,那是另外一回事,實際上來護兒不需要做出任何承諾,含糊其辭敷衍一下就行了。

 來護兒委決不下,遲疑不語。

 “榮公,這對齊王來說未嘗不是一個死裡求生的機會。”崔君肅語含雙關地說道,“如果有第三次東征,北虜?試探我們虛實,必然南下入侵,以陷我中土於兩線作戰之窘境,一旦北疆堅持不住,第三次東征功虧一簣,無功而返,北虜也就摸清了我們的虛實, 南北大戰也就爆在即。反之,若北疆堅持住了,我們滅亡了高句麗,穩定了遠東局勢,第三次東征凱旋而還,北虜對我們的虛實也就做出了誤判,如此南北關系可能出現逆轉,南北大戰爆的時間也可能延遲。”

 言下之意,齊王也就建功了,也就能在北疆立足了,其政治生命短期內亦無無終結之憂了。

 來護兒沉思良久,質疑道,“如果沒有第三次東征呢?”

 “水師為什麽十萬火急支援東都?就是想在最短時間內剿殺楊玄感,平定叛亂,為動第三次東征創造條件。”崔君肅神情肅穆,語氣堅定,“我們必須動第三次東征,必須延緩南北戰爭的爆,這關系到國祚未來,關系到統一大業,關系到中土千千萬萬的無辜生靈。我們沒有選擇,我們支持齊王北上戍邊也是為動第三次東征創造條件,為此,我們即便犧牲了齊王,也是義無反顧。”

 =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