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隋》第578章 疑慮
這個問題李風雲和聯盟高層曾有預案,聯盟落腳恆山後,北上拓展,深入雁門和上谷,靠近長城,遠望六鎮,積極抗虜,迅速發展成為一支重要的北疆衛戍力量,然後利用南北戰爭的陰雲,緩和與官方的關系,並借助兩大超級豪門的幫助,以河北為大後方,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完成立足北疆,開始傾力準備大戰。複製網址訪問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但是,這個預案有個前提,那就是聯盟必須成功劫掠黎陽倉,擁有充足糧食,足以支撐聯盟在北疆立足,反之,則困難重重。

 現在,聯盟沒有完成這個目標,雖然劫掠了黎陽倉,但因為形勢突變,聯盟未能按照計劃大肆洗劫黎陽倉,未能搶到足夠糧食,於是之前所定的預案也就失去了實施基礎,只能放棄,只能重新擬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然而,切實可行的方案只有一個,攻打太原郡,從晉中地區擄掠糧食,如此戰火就在太原燃燒,河北的兩大超級豪門則可隔岸觀火,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失。

 李子雄立場鮮明,斷然否決,堅決反對攻打太原。

 “現在南北關系瀕臨破裂,南北大戰一觸即發,而代北歷來是北虜南下入侵的主戰場,南北大戰一旦爆發,代北必定狼煙四起。”李子雄保持著極大的克制,耐心解釋,“代北能否守住,實際上直接決定了南北大戰的勝負,而若想守住代北,首先就要確保代北大後方太原的穩定。唯有太原穩定,兩京以及各地援軍,還有通過水陸兩道運送而來的糧草輜重,才能迅速、及時、安全地抵達太原,再由太原源源不斷地輸送代北前線。”

 “雖然我們誰都不知道南北大戰何時爆發,是否爆發,但我們不能因此心存僥幸,不能自欺欺人假想邊疆不會陷入戰火,相反。作為中土人,我們要對北虜始終保持高度戒備,始終做好南北大戰的準備,任何時候都不能對北虜抱有幻想。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歷史早已用斑斑血淚和累累白骨告訴我們,中土若想安居樂業。繁榮昌盛,就必須擊敗北虜。長城只能救急。只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只能被動防禦,它不能保證中土的安全,而保證中土安全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自身的強大,當中土強大到足以橫掃天下之刻,誰敢猖獗?但今日的中土顯然還沒有強大到那種地步,而連續兩年的東征失利,更是把中土的外強中乾表露得淋漓盡致。這種惡劣局面下,誰敢說北虜不會南下入侵?誰敢保證南北大戰不會爆發?誰敢在這種危急時刻禍亂太原,傷害代北的大後方?誰敢自毀長城,自取滅亡?”

 “太原有眾多豪門世家,太原王氏是中土五大豪門之一,太原郭氏、溫氏、唐氏等九大世家也是聲名顯赫,太原安穩與否直接關系到了這些豪門世家的切身利益。”李子雄不得不鄭重提醒河北兩大超級豪門。損人利己的事不是不能做,但做之前,必須看看利益受損一方是什麽來頭,不要惹了不該惹的人,結果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代北與太原利益相連,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太原一旦遭到攻擊,太原豪門世家的利益一旦受損,代北感同身受,而代北龐大的武人集團,實力非常強橫,眾多以軍功崛起的漢虜兩姓貴族,一旦聯手支援太原。誰能承受得起代北武人的衝天怒火?”

 聯盟高層駭然心驚,李思行、李孟嘗兄弟也是相視無語,爭論的聲音亦在這一刻悄然消失。

 如果說李子雄前一個理由被大家選擇性地忽視了,那麽後一個理由則是給了眾人“當頭一棒”。

 太原當真是一隻綿羊,可以隨意殺戮?癡人說夢,太原是什麽地方?龍興之地,歷史上很多君主和王朝都是起自太原,而中土能夠在分裂近四百年之後走向統一,也是開始於太原,正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攻克了太原,中土才走上了統一之路。

 龍興之地當然人傑地靈,汾水兩岸孕育了無數英豪,他們在四百余年的分裂和戰亂的錘煉下,最終形成了以中土五大超級豪門之一的太原王氏為核心的,以太原郭氏、溫氏等九大世家為主要力量的太原貴族集團,而代晉歷來就是利益共同體,代北武人貴族集團始終是太原貴族集團的忠實盟友,兩大貴族集團向來是聯手對外,所向披靡。

 中土統一後的政壇上,代晉貴族集團與河北貴族集團雙雄並立,是山東貴族集團的兩大主要力量。關隴人與山東人對抗,實際上就是關隴人與代晉人、河北人對抗。而從山東人的內部來說,代晉貴族集團因為處在關隴人和河北人之間,又處在南北對抗的最前沿,從現實利益出發,代晉人在政治上不得不向關隴人作出更多的妥協和讓步。也就是說,相比起來,代晉人和關隴人之間是合作大於對抗,而河北人和關隴人之間則是對抗大於合作。這必然會加劇代晉人和河北人之間的矛盾,事實上太原王氏和郭氏,與河北的趙郡李氏、博陵崔氏之間,的確是矛盾重重,利益衝突不斷。而山東人內部矛盾的加大,又為關隴人所樂見,關隴人拉攏代晉貴族集團的動力就更大了。

 這種背景下,聯盟作為起自河北北部的一支叛亂武裝,殺進太原,動蕩代晉形勢,會產生什麽結果?會引發什麽連鎖反應?對聯盟的立足和發展是否是利?對即將到來的南北大戰是否有利?

 答案不言而喻,聯盟拿雞蛋碰石頭,最終頭破血流,同時嚴重激化代晉與河北兩大貴族集團之間的矛盾,而山東人內部不和甚至自相殘殺,必然影響到北疆鎮戍,影響到南北大戰,如此一來聯盟北上轉戰不但沒有完成目標達成目的,反而事違人願,背離初衷,最終成為歷史罪人遺臭萬年。

 直到這一刻,聯盟高層包括那些剛才還在意氣風發摩拳擦掌叫嚷著攻打太原的豪帥們,才意識到李風雲所擬預案的高明之處,李風雲的非凡才智和遠見卓識的確超過他們太多。不服不行。

 關隴人、代晉人和河北人都直接面對北虜,世世代代與北虜廝殺,值此危難之刻,三大貴族集團必須齊心協力一致對外,才有可能擊敗北虜贏得這場戰爭。這一點李風雲看得很清楚,所以他的立足之路就是北上,就是北上抗虜。把聯盟變成北疆鎮戍力量的一部分,把聯盟的利益與北疆利益緊密相聯。而北疆利益又與關隴人、代晉人和河北人利益緊密相連,如此各方利益一致,就有了妥協合作的可能,一旦這種可能變成現實,聯盟就能在北疆立足,就能最大程度地緩解與官府、衛府的衝突,就能贏得關隴人的暫時“放手”,就能贏得代晉人和河北人的支持,否則。聯盟就成了三大貴族集團的“眼中釘肉中刺”,勢必斬盡殺絕。

 這種可能能否變成現實?南北關系惡化,南北大戰一觸即發,北疆嚴峻的鎮戍危機,讓這種可能有了變為現實的最佳機會,同時,也給了這些豪帥們逆轉命運的機會。

 誰都不想終生為賊。舉旗造反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攫取更大的權力和財富,而當前中土的統一大業依舊牢固,國祚也沒有崩潰的跡象,豪帥們看不到分裂和戰亂,也看不到群雄爭霸逐鹿天下的未來,他們看到的未來一片黑暗。他們只能在黑暗中垂死掙扎,艱難度日,突然有一天,黑暗裡點亮了一盞明燈,讓他們看到了前進的方向,看到了可能存在的光明未來,他們當然願意為之努力。為之奮戰。

 然而,憧憬終歸是美麗的虛幻,豪帥們都生活在現實中,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

 劉黑闥提出質疑,“我們可以度過秋天,但冬天怎麽辦?”

 從黎陽倉劫掠的糧食最多維持聯盟二十萬軍民三四個月的用度,如果坐吃山空,冬天一到,大雪一下,聯盟就陷入崩潰危機了。

 李孟嘗也提出質疑,“現在南北關系雖然惡劣,但並沒有破裂,南北雙方的往來依舊密切,邊市回易依舊繁華,中土依舊需要北虜的戰馬,而北虜也依舊需要中土的鹽鐵,即便南北大戰爆發在即,不過在真正爆發之前,雙方都會竭力維持邊境的穩定,以各取所需,各取其利。這種情況下,聯盟北上,不但無虜可擊,還破壞了邊境的穩定,會迅速激化雙方之間的矛盾,加快南北大戰的爆發,這恐怕是北疆所不願看到的局面。”

 言下之意,聯盟北上會惡化北疆局勢,會加劇北疆危機,會遭到北疆鎮戍軍的圍剿,所以北上之策同樣不可取。

 李子雄毫不猶豫地說了一句話,“等你們的大總管回來,一切疑慮皆有答案。”

 “如果他回不來呢?”劉黑闥直言不諱地追問道。

 李子雄冷笑,“李風雲不在了,聯盟還會存在?”

 眾皆無語。的確,李風雲不在了,聯盟還會存在?估計轉眼就分崩離析了。

 “明公為何確信他會回來?”李孟嘗疑惑問道。

 李子雄看了一眼劉黑闥等豪帥, 語含雙關地說道,“你們能夠渡河北上,能夠順利抵達目的地,都是因為誰?”

 劉黑闥聽到這話很是不舒服,如果一切功勞都是李風雲的,那我們又幹了什麽?李風雲是人,不是神,你說他能回來就能回來?

 “如果他遲遲不歸,或者回不來了,形勢就嚴峻了。”劉黑闥也是話裡有話。

 李子雄嗤之以鼻,“你知道他是誰嗎?你知道他的過去嗎?某告訴你,在這個世上,知道他的人寥寥無幾,屈指可數。在某的眼裡,他是一個奇跡,而在另外幾個老家夥看來,他就是一個傳奇,對於他的敵人來說,他的存在就是一個恐怖的噩夢。”

 眾皆震驚。李子雄是何等人物?李子雄所推崇的人,又是何等人物?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