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隋》第572章 唯1選擇
袁安馬上從這句話裡聽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訊息,“第三次東征?當真有第三次東征?”

 在李風雲對未來中外局勢的推演中,第三次東征是一個重要預測。 如果有第三次東征,遠征軍繼續攻打高句麗,鎮戍軍竭力戍衛長城,皇帝和中央都把精力集中在對外戰爭中,那麽剛剛轉戰到北方尚未立足的聯盟便能贏得寶貴的喘息時間,這直接關系到了聯盟的生死存亡,對聯盟的未來發展更是至關重要。

 只是預測終歸是預測,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如果二次東征失利,再加上楊玄感叛亂導致國內局勢惡化,明年發動第三次東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皇帝和中央不願放棄東征,那也需要延遲推後很多年,要等到條件具備了再打,畢竟連續三年的勞師遠征對國力的消耗實在太大,就算中土再強盛也難以為繼,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實屬不智。

 對此袁安也持懷疑態度,但讓他難以置信的是,東都叛亂尚未平定,中樞高層裡竟然就泄露出了第三次東征的機密,這太不可思議了,這世界太瘋狂了。

 “你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李百藥看到袁安驚訝的表情,撫須歎道,“某也覺得不可思議,但據齊王說,當他質疑聖主和中樞可能要發動第三次東征的時候,宇文述表現得很平靜,也沒有一口否決,甚至最後還以第三次東征為條件,向齊王做出了讓步,這足以證明聖主和中樞已經提出了第三次東征的構想,隻待條件具備,便會想方設法讓其形成決策。”

 “的確匪夷所思。”袁安十分疑惑,“國內局勢日益惡化,這是不爭的事實,想隱瞞都隱瞞不了,而第二次東征的功虧一簣也敲響了警鍾,再加上南北關系每況愈下。目前已完全失去東征條件,為何行宮還執意進行東征?難道滅亡高句麗就能夠挽救當前危機?高句麗彈丸小國,連續兩年戰爭已讓其實力大損,奄奄一息,已失去了稱霸遠東之可能,遠東局勢已因此而發生改變,即便繼續東征徹底摧毀高句麗。也不會讓遠東局勢發生更大變化,除非……”

 袁安驀然想到什麽。眼裡掠過一絲明悟。

 李百藥看到袁安遲疑不語,當即追問道,“除非什麽?”

 袁安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說道,“大總管曾分析過中外局勢,他說突厥人重新崛起之後,首先橫掃大漠,征服鐵勒、回紇、薛延陀等諸種部落,然後便向遠東拓展。把室韋、契丹、霫(xi)、靺鞨等諸種部落納入其勢力范圍,這必然會損害到中土利益,並且與野心勃勃的遠東強虜主高句麗產生矛盾。”

 “突厥人是大漠雄主,高句麗人是遠東強虜,它們都是我中土藩屬,向我中土稱臣,為抗衡我中土。理所當然攜手結盟,而我中土當然要分而化之,但突厥人狼子野心,居心叵測,正好高句麗不自量力,試圖利用我中土與突厥人的仇恨。成就自己的遠東霸業,於是高句麗在突厥人的支持下,開始不斷入侵遼東,挑釁宗主。我中土對此心知肚明,為確保南北關系的穩定,毅然把目標對準了實力弱小的高句麗,東征就此爆發。”

 “東征對我中土來說。是殺雞儆猴,是以最小代價摧毀北虜聯盟,是以強大武力威懾北虜,以期穩定和鞏固南北關系,但從突厥人的角度來說,卻是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一石二鳥。據大總管說,早在啟民可汗時期,牙帳就在處心積慮實施這一謀劃,一方面結盟遠東諸虜,支持高句麗稱霸,一方面挑唆高句麗頻頻侵擾中土,以便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東征爆發後,若中土摧枯拉朽,一戰而定,突厥人知道自己實力不濟,便繼續向中土稱臣,韜光養晦,另外借此機會趁火打劫,乘著高句麗滅亡,遠東諸虜一盤散沙之際,把自己的勢力范圍拓展到遠東,乘機擴大實力。然而,東征的結果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中土這個龐然大物竟然馬失前蹄,栽在了一隻小土狼手上,最終打了個兩敗俱傷,突厥人漁翁得利,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遠東諸虜,同時在南北對抗中獲得了優勢,贏得了主動,一箭未發就獲得了最大利益。”

 “可以預見,此刻奄奄一息的高句麗人必然向牙帳稱臣,乞求突厥人的幫助以求得生存,而與高句麗利益相聯的靺鞨、契丹、霫等諸種部落在生死存亡之際,也只能寄希望於突厥人仗義相助。面對這一結果,中土如何抉擇?如果放棄東征,承認自己的失敗,那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突厥人橫掃遠東,把遠東諸虜盡數收入囊中,突厥人實力暴漲,南北關系迅速惡化,南北大戰也就一觸即發,而南北大戰一旦爆發,突厥人便能從漠南和遠東兩個方向展開攻擊,這對中土極其不利。”

 “如此一來,中土沒有第二個選擇,只能發動第三次東征,只能以自己的絕對實力摧毀高句麗,征服靺鞨、契丹、奚等遠東諸虜,毫不留情地斬斷突厥人伸向遠東的手,獨佔遠東所有利益,徹底斷絕突厥人對遠東的妄想,然後從北疆和遠東兩個方向對大漠形成包圍,給突厥人以最大威懾,以此來緩和南北關系,延緩南北戰爭,給中土贏得恢復元氣的充足時間。”

 李百藥本來對中外局勢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聽到袁安所轉述的李風雲對南北大勢的分析,當即豁然貫通,知道聖主和中樞為何不惜代價要發動第三次東征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現在繼續東征,奮起余勇,即便吐血不止,傷痕累累,拚得元氣大傷,但只要摧毀對手,贏得東征的最後勝利,拿下遠東全部利益,其損失與南北大戰對中土所造成的巨大傷害相比,也就根本不值一提,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當然了,對不了解中外局勢的人來說,肯定要口誅筆伐,肯定要給皇帝和中樞戴上窮兵黷武的帽子,只是事已至此,形勢發展到這一步,皇帝和中樞已經沒有選擇,退一步也是岌岌可危,南北大戰一旦爆發,一旦打敗,皇帝和中樞依舊要在歷史上留下無法抹去的汙點,既然如此,倒不如進一步,豁出去了,再次東征,再拚一把,或許就能逆轉危局,就能化險為夷,轉敗為勝。

 “如果第三次東征形成決策並如期發動,成功希望有多大?”李百藥直指“要害”。

 對他來說維持統一大業,穩定南北關系,維護中土的長治久安乃是原則性問題,大一統的原則不能違背,諸如以小規模的叛亂來攫取政治利益屬於一種博弈手段,短期內危害不到統一根本,他不支持但也不反對。而他之所以支持李風雲,不是因為血緣關系和家族利益,而是因為中土利益,李風雲以未來可以預見的南北大戰以及統一大業的崩潰說服了他,以據北疆抵禦北虜、衛戍國土的理想、信心和勇氣打動了他。僅靠李風雲抵禦不了北虜,但再加上一個齊王,長城防線就有了保障,未來即便國祚危難,這股政治勢力也有據北疆而稱霸的本錢,也有力挽狂瀾問鼎天下的潛力。

 但是,這一“預期”因為南北關系的迅速惡化而變得困難重重,抵禦北虜衛戍國土成為當務之急,正好齊王和李風雲都要進入北疆,為此李百藥當然傾力關注北疆形勢的發展。

 “據大總管說,成功的希望並不大,現在大漠北虜的實力已超過了我們的預計,但東都盲目自大,輕視北虜,所以北疆鎮戍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重蹈薩水大敗之覆轍。”

 袁安的話讓李百藥大為吃驚,“北虜要入侵?”

 “如果有第三次東征,中土擺出了獨佔遠東之態勢,那麽突厥人不但一無所獲,還在南北對抗中陷入更大劣勢,突厥人必定要展開凌厲反擊,要積極支援高句麗和遠東諸虜,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漠南方向攻擊我長城防線,置中土於兩線作戰之窘境,繼而迫使我中土無法獨佔遠東之利益。”袁安說道,“據大總管的預測,明年代北局勢非常緊張,長城一線的六鎮邊陲必定烽煙四起,如果齊王不能北上戍邊,如果北疆各股勢力不能齊心協力,讓北虜越過六鎮,突破了長城防線,大肆擄掠代恆,則第三次東征必定虎頭蛇尾, 草草結束,根本實現不了獨佔遠東之目標,如此北虜大獲其利,南北實力此消彼長,南北大戰也就一觸即發了。”

 “這對你們立足北疆很不利。”李百藥憂心忡忡地說道,“你們到了北疆就與北虜正面對抗,一旦傷筋動骨,後果不堪設想。”

 “的確如此。”袁安苦笑道,“所以大總管急需了解黎陽最新動態,急切希望齊王能以最快速度北上代恆。有了齊王的庇護,聯盟進入北疆的危險將會降到最低。實際上就目前東都局勢而言,齊王回旋余地已經很小,他必須主動,必須強勢,必須咄咄逼人,才能迫使聖主讓步,給自己贏得最大利益,否則變數太大,一旦聖主提前返回東都,控制了齊王,齊王也就成了籠中困獸,再也沒有逃脫之可能。”

 李百藥連連點頭,“某說服不了齊王,但他可以,某即刻想辦法讓他們見上一面。”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