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隋》第254章 李氏叔侄
劉智遠悄然離去,在聯盟高層中引起了一陣小小關注。

 李密毫不關注李風雲如何向部屬們解釋離去,關注是東都政局,是東征戰場,是未來自己命運和中土命運。

 李密趕到宋城,向叔父李丹拜別。

 李丹正為通濟渠戰局詭異變化而驚疑不定。據最新消息,叛軍突然急速撤離,幾乎在一夜間撤出了梁郡。齊王措手不及,面對叛軍潮水般全線後撤,竟然觀望良久拿出對策,似乎謹慎過頭了。之後官軍在濟陰、定陶一線與叛軍交戰,韋雲起、韋保巒收復了定陶,但受阻於濟陰城,而齊王動作遲緩,直到東都補給糧草輜重到位後,才率軍越過通濟渠,東渡汴水,殺進濟陰郡。

 李密出現正好解了李丹燃眉之急。

 齊王追殺叛軍進入濟陰郡後,通濟渠危機也就緩解了,這時候梁郡於情於理於法都要派出軍隊,跟在齊王后面追殺叛賊,即便本郡內諸鷹揚軍隊數量限,也要派出一些地方鄉團宗團去“露個臉”,給齊王壯壯聲勢,無論如何都不能裝聾作啞,否則不但失禮更會帶來意想不到麻煩,但戰局變化太“詭異”了,李丹所猜測,遲遲不敢做出決策。

 李密在歸途中晝伏夜行,小心翼翼,並不知戰場上變化。聽完叔父李丹介紹後,雖然知這是必然結果,但情緒依舊複雜,尤其李風雲臨別前那句,至今一想起來還是讓驚悸不安,心驚肉跳。

 “是因為白發賊要撤了,所以才悄然返回?”李丹急切問,“白發賊是否這一機密提前告訴了?”

 李密點點頭,暗自苦笑。白發賊何止告訴自己這點機密,告訴自己機密太多了。

 “這其中必玄機。”李丹語氣篤定,又問,“可所察覺?”

 關齊王秘密關系到家族在未來政治鬥爭中決策,所以李密根本就不隱瞞,當即自己所知統統告之。

 李丹心情隨李密述說而起起伏伏,其中些是已經猜測到,並不感到吃驚,些卻是想到,驚訝之余,不禁眉頭緊鎖,憂心忡忡。

 “齊王可曾與白發賊見面?”

 李密搖手,“自始至終,都離開聯盟總營,反倒是齊王招撫使頻繁進出。”

 “可看到招撫使?”

 李密搖搖頭,“某曾想方設法打探過,但無論是齊王還是李風雲,在這方面都極其小心,不要說親眼看到招撫使面目了,就連何時進出營帳都無從探知。”

 李丹沉吟稍許,問,“相信白發賊?”

 李密不假思索點點頭,“某相信。”

 李丹詫異了,不知李密為何這種堅信不疑態度,“為何如此肯定?何依據?”

 李密說,眼裡悄然掠過一絲疑懼之色。李風雲臨別前實在是不能深思,越想越讓害怕。

 李密親自參加了楊玄感兵變謀劃,還不顧危險親自執行這一謀劃中關鍵部分,當然對謀劃中所細節都一清二楚,而這一謀劃中最重要部分,正是依據東征可能會延續到第二年制定出來。東都上上下下都知戰爭拖延到第二年後果,政治上失敗已不可避免,而聖主在政治上失利必將導致中土政局動蕩,後果非常嚴重,相比這些嚴重後果,國力過度損耗實際上根本不值一提。正因為如此,若兵變在東征第二年關鍵時刻爆發,聖主不但在政治上失利,在軍事上同樣失利,而由此導致災難性後果,不但利於兵變成功和皇統更迭,更利於楊玄感在內戰中贏得最後勝利。

 李風雲說,明年們確機會,是不是就是指楊玄感兵變謀劃?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不是暗指楊玄感兵變謀劃會失敗?若事不可為,就去蒙山,這意思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自己猜測是對,李風雲自己秘密看得清清楚楚,但對自己又毫無惡意,那還什麽不值得信任?

 這一瞬間李密些恍惚,眼神也特別複雜。

 李丹就坐在對面,看到李密神情變化,當即意識到這裡面肯定秘密,不過既然李密不願說,也無意追問,於是主動轉移了題,“去年‘失德,一案,齊王眾叛親離,腹背受敵,差點就萬劫不複,受到打擊太大,逃離東都、逃離聖主想法也很正常,畢竟前車之鑒都是血淋淋骨肉相殘,不害怕那是假,換做是某,某也怕,某也要逃。雖然皇帝、儲君寶座確好,但若想坐上去,坐穩了,又豈能不殺人?尤其是骨肉親人,威脅最大,更要殺得一個不剩,否則說不定哪天一睜眼,頭顱就沒了。只是,某很奇怪,齊王難不知,逃得了一時,但逃不了一世?而且這一逃,還是帶軍隊一起逃,豈不正好送給聖主一個機會,徹底斷絕儲君之位?難當真大徹大悟,不要儲君了?還是,對未來東都政局,了錯誤判斷?這也說不通,憑韋家、蘇家、李家那些人,又豈會對東都政局做出誤判?抑或,發了瘋,決意鋌而走險,仿效漢王楊諒,與聖主拚個死活?但齊王決不會發瘋,以韋家那些天才智慧,就算齊王發了瘋,們也辦法讓齊王做回正常人。”

 李密瞬間又恢復了清明,正好聽到李丹最後那句揶揄之辭,不禁微微一笑

 “如果東征失利呢?”

 東征失利?李丹驚訝地看了李密一眼,然後嗤之以鼻,“難太陽會從西邊出來?”

 幾十萬衛府軍主力,一百多萬民夫,傾盡了國力打高句麗一個彈丸小國,等於拿牛刀殺雞,不費吹灰之力。這一仗打贏了稀松平常,打輸了才是天方夜譚。另外更重要是,這一仗聖主和改革派輸不起,一定要贏。如果輸了灰溜溜回來,控制不了朝政,改革就完蛋了,所以必須繼續打,而繼續打在政治上就得妥協,保守派乘勢反撲,更激進勢力會利用千載難逢機會“痛打落水狗”,那後果就更嚴重,一旦再輸,聖主和改革派就徹底玩完。

 “如果太陽當真會從西邊出來呢?”

 李丹看李密一臉鄭重之色,立即意識到東征戰場可能出現了意外,神情頓時嚴肅起來,“何解?”

 李密說出了段振遺策,以及聖主實施遺策原因。

 李丹想了一下說,“若水師順利抵達平壤,水陸夾攻,攻城時間還是較為充足,攻克平壤可能還是存在,當然,前提是,聖主必須足夠糧草輜重,通過一千多裡長任何保護糧,源源不斷送到平壤城下,否則幾十萬大軍支撐不了幾天。”

 李丹越想越怕,可以肯定聖主絕無這等驚天地泣鬼神本事,於是心情逐漸沉重,良久終於歎了口氣,“太陽果真從西邊出來了,這是個不好兆頭啊。怪不得通濟渠戰場突然變得詭異莫測,原來如此。韋氏那幾個老家夥手段厲害,如果此刻不幫齊王逃出東都,某可以肯定,入冬後,聖主肯定要齊王強行召喚去遼東行宮,囚禁在自己身邊,以免被人利用挑起內戰,危及到明年東征。”

 “李風雲也知北平侯遺策。”李密忽然說。

 李丹略感吃驚,“齊王告訴?這是為何?這對齊王害無利啊。”

 李密搖搖頭,“六月上,當某催促李風雲向齊王發動攻擊時,告訴某北平侯遺策。當時,整個東都都無人知北平侯遺策,但知。”

 李丹吃驚了,眉頭緊鎖,稍稍思索了片刻後,眼裡突然掠過一絲震驚,“中樞?這怎麽可能?這絕無可能。”陰謀,李丹第一反應就是陰謀,仿佛聞到了一股森冷殺氣,內心深處不自禁地顫栗起來。

 旋即,想到什麽,急切問,“為何告訴?告訴目是什麽?身份非同尋常,可曾暗中調查?事關重大,可曾向東都、向西京求助?”

 李密點點頭,“某曾推演過身份。”

 “仔細說說。”

 李密一一述說,不敢任何遺漏,畢竟李丹年紀、閱歷、政治經驗擺在那裡,只要給足夠詳細資料,推演肯定更說服力,更接近真相。這也是李密直接返回東都,而是繞跑來宋城向李丹辭別重要原因。

 李丹反覆推敲,思考了很久,終於開口,“白發賊曾告訴一個重要訊息,但在推演中卻疏忽了。”

 李密目露疑惑之色。

 “南北大戰。”李丹說,“白發賊曾告訴,東征與南北關系緊張直接關系,而東征假若接連失利,南北大戰爆發就不可避免。一個部署在大漠秘兵確能看到這一點,但秘兵如果與中樞聯系,那麽很顯然,與其聯系應該是聞喜公(裴世矩),而不是邳公(蘇威)。”

 李密豁然頓悟。近二十年來,裴世矩始終是主掌中土國防和外交事務中樞重臣之一,尤其自聖主登基後,裴世矩更是成為主掌中土國防和外交事務中樞第一人。

 秘兵身份,與裴世矩密切聯系,出自山東豪門,與聖主、宇述仇怨甚深,於是李風雲秘密若隱若現了。

 叔侄兩人四目相顧,不約而同說出了一個名字,“安平公。”

 安平公李德林,出自趙郡李氏,山東第一鴻儒,海內知名,高齊舊臣,齊亡後入仕北周,再輔佐先帝。李德林與裴世矩從政經歷一模一樣,只不過一個名氣大,一個名氣小,一個官職高,一個官職低。兩人年齡差距雖然較大,李德林年長,又是儒林泰鬥,但因為經歷相同,政治利益一致,兩人亦師亦友,關系非常好。

 開皇中期,李德林倒在了山東人和關隴人鬥爭漩渦中。而聖主登基後,李德林兒子,同樣是儒林泰鬥、海內知名李百藥因為是“太子黨”,又與聖主怨隙,慘遭報復,以致於連累到整個趙郡李氏漢中房,家族子弟幾乎絕跡於仕途。

 李密、李丹也是出自趙郡李氏,們屬於遼東房,從血緣上來說些遠,但幾百年前終究是一家人,而且更重要是,現在坊間盛傳“李氏將興”讖言,一旦此事屬實,對趙郡李氏來說就是災難了,所以下一刻,李丹、李密絲毫猶豫就決定“封口”,再不去推演追查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