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隋》第473章 老將出馬
六月十三,雞鳴時分,陳瑞、元務本、郝孝德、劉黑闥、孫宣雅、李德逸在李子雄和韓曜的急召下,火速趕赴黎陽城。

 元務本再見李子雄,談笑風生、鎮定自若,仿若根本就沒有拿黎陽倉挾持過李子雄,亦沒有出現過聯盟打著清河賊張金稱的旗號以武力攻陷黎陽倉一事,仿若時光又回到了六月初,三方結盟合作的“蜜月期”,其臉皮之厚,腹黑之深,讓人歎為觀止,尤其讓郝孝德、劉黑闥等一向自我標榜為“然諾仗義”之輩的河北豪帥們更是自歎弗如,從中受益頗多。

 李子雄輕松掌控了全局,在這裡除了元務本的出身比他略顯尊貴外,余者在任何方面都無法望其項背,懸殊太大了,諸如聯盟諸雄對其只能是“高山仰止”。你要麽避而不見,見到了,在一起共事,你就只有俯首聽命的份,根本無力抗衡。

 李風雲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幕,所以臨行前曾對聯盟諸雄詳細分析過李子雄其人。李子雄與聖主決裂,被逼做“賊”後,“求生”意志非常強烈,而其“求生”途徑只有三個,一個是寄希望於楊玄感兵變成功,一個是寄希望於齊王奪取皇統,而第三個就是寄希望於聖主倒台,或者國祚崩潰,中土分裂,舍此以外別無他途。但無論是楊玄感,還是齊王,都對李子雄這個老一輩的“大佬”十分忌憚,即便是結盟合作也不敢予其以絕對信任,於是李子雄的處境就非常尷尬,不得不在絕境中、在夾縫中“自力更生”,而聯盟的處境恰好與其如出一轍,所以不難看到,李子雄和聯盟有共同的利益基礎,兩者的合作必然卓有成效,但關鍵是信任,必須給對方以絕對信任。

 為此李風雲給聯盟諸雄的建議是,聯盟若想實現劫掠黎陽倉、轉戰河北之目標,就必須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不要拘泥於既定策略,不要過於貪婪和短視,要審時度勢,要便宜行事,要積極捕捉和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但要做到這些,聯盟諸雄的智慧和經驗顯然不夠,所以與李子雄的合作就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關鍵時刻尤其是聯盟諸雄感覺自己控制不了局勢的時候,必須給予李子雄以絕對信任,相信他做“賊”之後就只能義無反顧地走上“賊”路,而這一點恰恰是雙方共同利益所在,是雙方精誠合作的保證。

 當韓曜詳細通報了白馬戰局的最新變化,以及由這些變化所導致的諸般惡劣後果後,聯盟諸雄便知道局勢失控了,此刻依靠他們本身的力量根本抗衡不了齊王,現在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麽寄希望於李子雄,給予李子雄以絕對信任,唯李子雄馬首是瞻,殺出一條血路;要麽聯盟崩潰,豪帥們一哄而散,各奔東西,各自逃生。

 氣氛很沉重,就連元務本都臉色陰沉。他也面臨艱難選擇,要麽棄黎陽而逃,逃到楊玄感身邊去;要麽與李子雄、聯盟繼續維持合作,竭盡全力牽製各路衛府軍,想方設法為楊玄感攻打東都贏得更多的時間,但前提是,聯盟必須堅持到最後,而聯盟能否堅持到最後,則依賴於是否有一個最大程度保障聯盟利益的計策,否則豪帥們必然作鳥獸散。而擬製如此重大的計策,聯盟在沒有李風雲的情況下,就只能指望李子雄了,他是這裡資歷最老、威望最高、謀略亦是最為出眾的老權貴了,除了他再無一人可以駕馭聯盟這群桀驁不馴的豪帥。

 在眾人期待之中,韓曜解說了李子雄的對策。

 在適當時候,把黎陽和黎陽倉拱手讓給齊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聯盟雖然做不了“漁翁”,但利用齊王和各路衛府軍激烈對抗無暇他顧之際,逃之夭夭還是可以的。所謂“適當時候”,就是聯盟成功洗劫了黎陽倉,而李風雲又及時撤出了東都戰場,與聯盟會合,聯盟的既定目標全部完成,當然要離開黎陽,北上轉戰了。

 之前李子雄對齊王那邊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但隨著澹台舞陽的第二次急報,齊王所倚重的“左膀右臂”關鍵時刻內訌的秘密暴露了,而內訌的原因是齊王的目標發生了改變,齊王的策略也隨之改變,由此導致聯盟與齊王之間的“默契”沒了,雙方之前的約定也不複存在,形勢驟然惡劣。

 李子雄即刻調整對策,對“適當時候”做出了新的定義,在東萊水師到來之前,聯盟必須結束對黎陽倉的洗劫,北上轉戰。

 此策可以保證聯盟殺出重圍,北上轉戰,但把李風雲仍在了東都戰場,任其自生自滅。同時因為黎陽過早失陷,導致楊玄感腹背受敵,在東都戰場上陷入了極大被動。

 李子雄對此做出解釋。李風雲趕赴東都戰場的目的,正是要確保聯盟北上轉戰成功,確保聯盟的生存,為此他可以付出一切代價,所以聯盟必須以北上轉戰、必須以生存為第一目標,否則李風雲和他所統率的聯盟精銳主力就白白犧牲了。再退一步說,依照既定策略,李風雲能否順利撤離東都戰場?能否殺出重圍與聯盟順利會合?這本身就是無法確定之事,從現實來說,李風雲即便撤出了東都戰場,也未必能殺出重圍,即便殺出了重圍,估計帳下將士也所剩無幾了。現實很殘酷,聯盟必須承認和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所以盡快撤離黎陽戰場是正確的,完全符合李風雲的意願,符合聯盟的根本利益。

 另外,李子雄透露了一個機密,李風雲過去是中土秘兵,是秘兵中的王者,在大漠上赫赫有名,北虜殺不死他,衛府軍就更殺不死他,所以李子雄拍著胸脯保證,就算東都戰場上的數萬聯盟精銳全部戰死,李風雲也不會死,他肯定能逃出天生,能返回聯盟。

 對於楊玄感腹背受敵一事,李子雄只能表示遺憾。聯盟實力有限,崔弘升可以對付,陳棱也可以抵抗一時,齊王那邊也還可以商量,唯獨東萊水師的加入,徹底改變了黎陽戰場上的形勢,聯盟繼續堅守必然全軍覆沒,而聯盟不可能“高尚”到為了楊玄感和這場兵變白白犧牲二十多萬人的性命。

 李子雄給了元務本三個選擇,要麽你放棄黎陽回到楊玄感身邊,要麽隨同聯盟一起北上轉戰,要麽堅守到最後一刻與黎陽共存亡。

 元務本點頭接受,距離聯盟撤離黎陽還有一些時間,他還有考慮的余地,還可以急報楊玄感並得到楊玄感的回復。

 郝孝德、劉黑闥、孫宣雅、李德逸此刻也擱置了矛盾,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時候再互相算計純屬找死。他們商量的結果是接受李子雄的計策,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信任李子雄,遵從李子雄的命令。當然,他們也動搖過,也想過帶著劫掠的糧草返回平原和渤海,但他們不同於張金稱,張金稱距離自家的地盤非常近,水陸兩道都可以走,四五天的路程,更關鍵的是還有豪門暗中庇護,而他們回家的路程就長了,再加上還拖著上十萬老弱婦孺,風險太大了,更重要的聯盟崩潰後,齊王沒有選擇,只有殺了他們,否則死的就是齊王了,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必須維持聯盟的存在,有了聯盟才有資格與齊王合作,而有了合作才能進一步保障他們的生存。

 意見統一了,決策也通過了,李子雄隨即下達命令。

 郝孝德部與天亮後渡河而來的驍騎軍總管韓壽,還有聯盟上十萬工匠、民夫、老弱婦孺負責劫掠黎陽倉,並分批北上,進入林慮山躲避。若有違令不從者、貽誤軍機者,殺無赦,以嚴肅軍紀,確保聯盟能夠順利安全地撤離黎陽,不至於因為貪婪而失控,因為失控而自我毀滅。

 孫宣雅部北上湯陰、內黃一線阻擊崔弘升,遲滯其南下速度。

 劉黑闥部提前北上,先與王德仁合作,在林慮山做好囤糧和安頓軍民之準備,再與楊公卿取得聯系,為聯盟北上趙郡做好鋪墊。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便是在湯陰和羑裡城之間的蕩水兩岸設陣,以阻擊從涿郡南下平叛的武賁郎將陳棱及其所率的幽州軍隊。當然了,僅靠劉黑闥部肯定阻擋不了陳棱,李子雄還要安排更多軍隊北上湯陰,所以劉黑闥先期趕赴蕩水的主要目的是打湯陰和羑裡城一個措手不及,看看能否攻敵不備,拿下兩座城池,即便拿下其中一個也算搶佔了先機。

 聯盟右長史韓曜馬上渡河趕赴白馬戰場,全權指揮白馬戰場上的聯盟軍隊渡河撤離。

 天亮之後,韓壽的驍騎軍主力保護聯盟總營上十萬民眾先行渡河。

 李善衡必定會在近期內向聯盟軍隊展開攻擊,以奪取白馬城,逼迫聯盟軍隊渡河北上,所以王薄部在衛南一線與其稍作接觸後便可撤回白馬,擇機渡河。

 董純與齊王會合後,亦會向白馬城方向攻擊前進,所以霍小漢部在靈昌一線稍作阻擊後即可撤回白馬, 然後與王薄部同時渡河北上。

 李子雄要求,六月十七日午夜之前,王薄部和霍小漢部必須完成渡河,並連夜北上湯陰,與孫宣雅、劉黑闥會合,聯手阻擊陳棱,竭盡全力保證聯盟能夠順利撤離黎陽,安全北上林慮山。

 李子雄又請出劉炫和孔穎達,請兩位大儒先行北上趙郡、博陵,與趙郡李氏、博陵崔氏秘密聯系,請兩大豪門在聯盟北上過程中給予適當照顧。

 即刻把這一決策通過秘密渠道告之東都戰場上的李風雲,請其自行擇機撤離東都,設法渡河北上會合聯盟。

 李子雄要求,聯盟的軍事部署絕對保密,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能告訴張金稱和王德仁等河北豪帥,以防機密泄露,北上之策受挫。

 軍議結束,韓曜當即在一隊衛士的扈從下,連夜渡河趕赴白馬傳達命令。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